肝病大師田庚善教授解析B肝經典病例 怎樣避免肝硬化、肝癌悲劇

田庚善教授是公益項目“抗肝金鑰匙行動”倡導者,也是318全國愛肝日設立倡導者之一,他從事傳染病防治研究60餘年,接診並治好過眾多的疑難肝病病例,被譽稱為“肝病大師”。今天他將跟我們分享的是:感染乙肝病毒後怎樣避免肝硬化、肝癌悲劇?為患者提供診療參考與建議。

肝病大師田庚善教授解析乙肝經典病例 怎樣避免肝硬化、肝癌悲劇

談經典病例:

之前,我們病房裡收治了一位嚴重的肝硬化患者,男性,40歲,20年前發現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因為肝功能(血清轉氨酶)正常,無任何症狀,就沒有治療,以後也沒有再進行檢查;2年前,患者出現腹水,診斷為肝硬化;半年前醫生給予阿德福韋酯(一種抗乙肝病毒藥)治療;3個月前看中醫,中醫令其停抗病毒藥,單用中藥治療,病情日漸惡化,出現黃疸,於是轉至本院,馬上加用恩替卡韋(另一種抗乙肝病毒藥)並進行搶救。

點評:

其實,這位患者的就醫經歷只是眾多乙肝患者漫漫求醫路的一個縮影。從中,我們必須汲取以下經驗教訓:

1.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必須定期複查

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指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但肝功能完全正常,B超也正常者)可以暫時不用抗病毒治療(特別是年輕患者),但必須定期(年輕者1年,>40歲者半年)複查肝功轉氨酶及B超,40歲以上者還要檢查甲胎蛋白。一旦發現轉氨酶升高(除外脂肪肝及藥物引起者),或B 超發現脾臟進行性增大者,應馬上應用抗病毒治療。

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雖然肝功能當時完全正常,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變得不正常,患者也可以沒有任何感覺;也有的患者肝功能始終正常,但肝臟仍然有一定炎症,時間久了也會變成肝硬化,因此必須定期複查肝功能及B超,如果患者脾臟進行性增大,也說明會發展成肝硬化。

大於40歲的患者發生肝癌的機會要增加一些,因此最好每半年查1次B 超和甲胎蛋白,如果半年之內發現是肝癌(小肝癌),很多方法都可以根治(完全治好),如果超過1年才發現就有可能變成大肝癌,那想根治就比較困難。

像前述患者,如果20年來每年檢查1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那就絕不會發生肝硬化,而很可能現在仍和健康人一樣地生活著工作著,真是可惜。

2.應用抗乙肝病毒藥後絕對不要輕易停藥

這一點是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必須注意的。除非是乙型肝炎徹底治癒(乙肝表面抗原轉陰,乙肝表面抗體轉陽),才可以放心停藥。這是因為一旦停藥就有可能引起肝炎的惡化,甚至變成重症肝炎,以致喪命。這種現象已是屢見不鮮。特別是晚期肝硬化患者,這種患者的肝臟已經嚴重受損,其功能已接近於衰竭。如果炎症再加重,極易陷入衰竭而喪命。

前述患者的肝功能惡化,出現黃疸,不能不說是與停用抗乙肝病毒藥物有關。在這裡我想向廣大醫務工作者,包括中醫工作者呼籲,千萬不要輕易讓患者停用抗乙肝病毒藥物。中西醫結合治療不是很好嗎?抗乙肝病毒藥物絕對不會影響中醫藥的療效,這一點請千萬放心。

另外,患了乙肝,該用哪種藥物是讓很多乙肝患者頭疼的問題。其實藥物不論哪種,適合自己最重要,應用抗乙肝病毒藥物還是要因人而異。

10月20日,田教授將作為“抗肝金鑰匙行動”倡導者出席其抗肝專利成果發佈會,並同時在河南省醫藥科學研究院附屬醫院開展為期9天的免費義診。屆時,大家可以通過預約與大師面對面問診,並享受多項治療的費用援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