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雪無覓處——在西伯利亞獨自老去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亞爾薩列(Yar-Sale)是位於西伯利亞北部的一個偏遠村莊,這裡與世隔絕,定居著一群從前的馴鹿牧民。隨著時間的流逝,苔原地帶的惡劣氣候加上衰老帶來的身體問題,讓這群曾經以遊牧為生的老人被迫在這裡定居下來,放棄了遊牧生活。停滯的個體和遊牧的社群之間難免會產生種種矛盾,讓矛盾複雜化的還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即使年紀大了,男性也依舊可以踏上征程,維護他們在社群中的社會地位,而婦女則被迫安頓下來,獨自面對衰老。

作為一名紀實攝影師,奧德·瓦根斯坦(Oded Wagenstein)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探討了衰老、渴望和回憶之間的關係,在聽說了亞爾薩列的故事之後,他先是搭乘國際航班抵達莫斯科,又坐了60個小時的火車來到西伯利亞,從西伯利亞自駕7個小時,駛過結冰的河流,終於見到了定居這裡的老人,一邊聽他們講故事,一邊拍攝村莊的風景和居民。這些作品最終構成了“去年冬雪無覓處”(Forgotten Like Last Year's Snow)系列,講述了亞爾薩列留守老年婦女的孤獨生活。

在這篇採訪中,瓦根斯坦向LensCulture講述了紀實攝影中攝影師和拍攝對象之間的關係有多麼重要,他的個人經驗如何滲透進他的作品之中,以及是什麼激發了他對衰老和回憶的探索。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一位涅涅茨小男孩在舊雪橇上玩耍,他這一生將隨部落一起在惡劣的環境中穿行數千英里。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

你過去的作品中就有很多是關於衰老的。你為什麼一直想要表現這個主題呢?是什麼激發了你用攝影來探索它的興趣?

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祖父一直是我生活的榜樣,他去世之後,我對衰老這個話題既感到有興趣又感到害怕。他的離世讓我的許多問題都沒有了答案:他的夢想是什麼?他晚年的感覺如何?他怕死嗎?此後不久,我發現了攝影的力量。攝影能夠凍結時間,克服時間的影響,我深深痴迷於這種魔力,因此攝影也成為了我應對和探索恐懼的方式。

在我目前的作品中,我探索了衰老、渴望和回憶的主題。過去的五年間,我見到了世界各地的老年人,聽他們講故事,體會他們的恐懼、渴望和夢想,也會和他們吐露內心對衰老的困惑。我從未正式學習過攝影,我都是通過別人的作品自學的。我有大量的攝影類書籍,也會花費很多時間在網上尋找新鮮有趣的影像作品,這對我建構自己的視覺語言至關重要。通過學習別人的作品,你可以創造出你自己的視覺語言。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一位年輕的涅涅茨婦女在遷徙之前把馴鹿都聚集起來。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

這一組作品與此前作品所表達的衰老有何不同?

我在開始一個項目之前都會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在拍攝這組照片之前,我的問題是:期待消逝已久的東西——比如過去的社群或舊房子,是什麼感覺?雖然這個問題十分普遍,但我還是想通過前遊牧民來探索這個主題,他們生活在極其偏遠的地區,家庭、社群和社會角色的概念都有別於通常語境下的理解。

你到達目的地之後,對西伯利亞北部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我剛到那裡的時候特別不適應。我記得塔卡問過我,“你有哮喘,又不吃肉,為什麼非得來這裡遭罪?”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塔卡是一位80歲的牧民,我抵達苔原帶的第一晚,是他收留了我,雖然他允許我住他的帳篷,但他的態度依舊不是一般的強硬。外面的氣溫只有零下25℃,帳篷裡一直在冒著熱氣,作為一名中東人,我從來沒體會過溫度計另一頭的世界,我感覺自己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但是當我來到這裡的消息在村子裡傳開之後,婦女們開始熱情地歡迎我去她們家做客,向我講述她們的故事——講述雪景、遷徙、失去父母和伴侶的故事。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恰姆(Chum)”——涅涅茨人的錐形帳篷。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

你是如何發現她們的?

一開始我並沒有打算把關注點放在女性身上。我只是想了解老人的故事,那些曾經是涅涅茨遊牧民,但現在卻被迫離群定居的老人。在村子裡到處找人聊了幾天之後,我發現來和我聊天的都是女人,我開始思考背後的原因。起初我以為是因為女性的壽命更長,但是我在村莊外面的苔原地帶也遇見過與她們同齡的男性。很快我意識到,是因為男性還可以留在遊牧社群之中,保留他們的社會地位,而婦女只能被迫安頓下來,獨自面對衰老。雖然鄉村生活看起來比苔原上的遊牧生活要更加舒適,但代價卻是與世隔絕和巨大的孤獨感。

說說你和拍攝對象之間的關係吧。這好像是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你得牢記,不能直接出現在別人家門口,讓他們給你講故事或是同意你拍照,尤其是在一個很少有陌生人出現的社群中。先和拍攝對象建立連接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對他們的尊重。一般來說,我會想要聽拍攝對象講述自己的故事,但對話絕不是為了讓他們同意拍照——事實恰好是反過來的,相機才是我和他們建立連接、引導他們講故事的媒介。在我的工作過程中,拍照只佔據我和拍攝對象相處時間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時間裡,我會傾聽他們的故事,也會分享自己的故事。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安吉麗娜·塞羅切多(1942-),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亞爾薩列村

“是啊!我懷念過去的日子,但我還是努力保持樂觀。我會用愛的眼光來看待一切;等你老了之後,你就會學會這一點。”

和這些女性相處了這麼久,在你眼裡,她們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雖然每個女人對生活和衰老都有自己的適應方式,但要我說的話,我不會回答樂觀二字。我們要理解,每個女性過去都在自己的社群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現在她們的地位都被剝奪了。

我拍攝的其中一位女性利利婭,年輕的時候是整個家族唯一讀書識字的人,所以每個人的信件和正式文件都會請她來讀。但是由於她對於家族來說實在太重要了,所以她的父親不讓她出去念大學,這也導致父女二人之間產生了巨大的衝突。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她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當年的衝突。這其實是一種普遍的情緒。我也想了想自己的父母,等我到了利利婭這個年紀,父母都不在了,我是否也會如此想念和追悔呢?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利利婭。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亞爾薩列村。

照片中環境光的處理有助於體現作品的詩意主題。你是如何進行拍攝的?拍攝的過程又如何服務於作品主題?

我使用的設備非常少。多年來我只用一個鏡頭(佳能EF 24-70mm f2.8L II),也只在自然光下拍攝。事實上,拍攝這組照片時,是這些婦女自己選擇的拍攝地點,光線調節也隨地點而定。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讓她們帶上自己過去的一件物品來拍照。我拍照的節奏非常緩慢,這讓我能夠專注於最重要的部分:捕捉最關鍵的一瞬間,所有的碎片都在此刻拼湊起來,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我要注意每一寸每一秒的微小差距,注意頭部的些許移動會給光線帶來怎樣的變化,也要注意拍攝對象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手勢。用這種方式,我慢慢能夠發現那些值得捕捉的關鍵瞬間,透過這些畫面,你能夠體會到對方的情緒狀態。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奧緹帕那·奧迪(1941-)。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亞爾薩列村。

當地的氣候如何?影響到了你的拍攝嗎?

從技術上來說,我的相機沒出什麼毛病,只要把電池放在口袋裡保暖就行了,我穿了好幾層衣服,看起來就像一顆大棉花糖一樣。但是精神上很難熬,無論你做了多少準備,還是能感受到強烈的寒冷,四下裡杳無人跡,隨時可能迷失方向,這種超然和孤獨感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我的作品之中。拍攝時你只能依靠自己,我覺得動力特別重要,不論心裡產生了多少懷疑,它都能支撐著你繼續堅持下去。

這個系列你拍攝了很多女性的肖像,但也有不少表現懷舊主題的詩意照片,比如掛在牆上的照片,還有貧瘠的風景。你為什麼要把所有這些不同的元素組合成一個系列?為了更好地表達你想要講述的故事,你又是如何選擇照片的呢?

我想把這些女性的故事以視覺的形式呈現出來,但我不想讓它看起來太像新聞報道——我想讓大家去體會。所以我把代表回憶、家、遷徙、遺棄和與世隔絕的視覺圖像放到同一個系列之中。我也在尋找能夠將戶外與室內、過去與現在相結合的意象。掛在牆上的這張牧民照片就做到了這一點,它既在外面,也在裡面,既是一張現在的相片,又呈現出了發生在過去的事情。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涅涅茨牧民和馴鹿的照片。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亞爾薩列村。對於涅涅茨人來說,馴鹿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在當地文化和民間傳說中享有盛名。

蒼茫的雪地和貧瘠的景觀也是這組照片的特點。你在這樣的土地上都經歷了什麼?它有什麼特點?

我很高興你提到了這一點。我想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人像攝影,這組照片是我第一次拍出一組可以稱為“風景攝影”的照片。我希望它可以是一張沒有人的肖像照,也就是說,雖然畫面中沒有人物出現,但是照片整體依然能夠像肖像照一樣保有一種人物感和故事感。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官方標誌,警告村民“禁止到冰上去”,這也意味著,前面就是苔原凍土帶了。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亞爾薩列村。

在苔原遊牧區的入口處,有一個大大的紅色標記,上面寫著禁止在冰上行走。但是對於這些女性來說,苔原才是她們真正的家,她們生於斯長於斯,也曾與父母、馴鹿和社群中的其他成員一起在這苔原上流浪。而現在,這個家成為了一段回憶,再也無法進入。這裡確實是她們的家,但這個家並不歡迎她們回來,也不再是她們生活的一部分。

你創作這些作品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你覺得應該講述她們的故事?

通過創作這組作品,我希望能夠以影像的方式呈現出這些女人的故事與回憶——即使她們過世了,這些故事也還能存續下去。過去的幾年間,我都在研究衰老這個話題,我也開始瞭解到,衰老並不一定直接與年齡相關,它更多地是關於目標感和我們在社群中是否被需要。我們的社會太過於關注年輕一代,不管是媒體報道還是勞動力領域,人們往往會忽略老年人的經歷和獨特視角。我們忘記了我們也都會變老,身體會逐漸衰弱,記憶也會慢慢淡去,而這時,目標和歸屬感才是最重要的。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塞羅切多(意為白色馴鹿)家族的一列馴鹿,遷徙途中途經冰封的鄂畢河。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普達尼·奧迪(1948-)。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亞爾薩列村。

普達尼的祖先在西伯利亞北部的苔原上游牧了數千年,普達尼也出生在苔原上,從出生起就過著遊牧的生活。成年後,她一直是個領頭的牧人,趕著珍貴的牧群穿越地球上最極端的氣候地區。她說她還是希望回去放牧,但如果得不到社群的支持,這個願望將永遠無法實現。這幅肖像照中,她戴著一頂皮帽子,這是幾十年遊牧歲月留下的唯一紀念。

“我懷念自由和曠野,但我的使命已經完成了,苔原上已經沒有人需要我了。”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一個廢棄的鐵罐。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一個被遺忘的沙發。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亞爾薩列村。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一個裝滿了的雪橇,正在準備遷徙。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濟娜伊達·伊維(1946-)和她的貓佩西克(俄語“桃子”)。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亞爾薩列村。

濟娜伊達結婚多年,她與丈夫之間“感情非常好,時刻充滿了愛與歡笑,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天”。如今,丈夫去世後,她獨自住在那間小公寓裡,屋裡還有他們共同養大的幾隻貓。“但是現在貓也老了,”她說。

“唯一剩下的就是我給自己唱的搖籃曲了。”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森林,涅涅茨人的家。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妮可拉·奧迪(1928-)。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亞爾薩列村。

拍攝這張照片時,妮可拉已經89歲了,但她還是堅持要回到遊牧區生活。床的最左邊是兩個兒子小時候的照片,他們現在都是苔原上的牧民。

“我出生在苔原上,在那裡度過了我的一生,我所知道的生活方式僅此一種。”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利利婭·亞姆齊納(1944-)。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亞爾薩列村。

年輕的時候,她是整個家族唯一讀書識字的人,所以每個人的信件和正式文件都會請她來讀,她感到自己非常重要。但也正是由於她對於家族來說實在太重要了,所以她的父親不讓她出去念大學、當老師。現在,她自己在公寓裡寫關於苔原的情歌,她的夢想是有朝一日能夠把它們發表到雜誌上。

“小時候我還無法完全理解傳統和家庭的重要性,總是和父母吵得不可開交,總是想要逃離自己的根。我還記得他們在篝火邊給我講民間故事時我有多入迷……我真的很想念他們。”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廢棄的房屋,滿是風雪和時間留下的痕跡。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一個臨時搭建的十字架,是村莊和苔原帶之間的分界。對於苔原上的遊牧民來說,這個十字架劃分的是他們自己的世界和“其他人”(他們管非苔原帶居民叫“其他人”)的世界。不管是對於苔原遊牧民,還是對於“其他人”來說,越過這條邊界線都伴隨著恐懼和迷信。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拍攝:Oded Wagenstein

一隻離群的鹿。攝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沒有鹿群的保護,這隻鹿隨時可能會死掉。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攝影師奧德·瓦根斯坦。

去年冬雪无觅处——在西伯利亚独自老去

(翻譯:都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