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燈,馬岱抽刀想殺魏延,爲什麼諸葛亮阻止?

彪218431606


三國演義中滅燈後要殺魏延的是姜維。諸葛亮阻止姜維,則是為了不殺無罪之人。

所謂“五丈原滅燈”,肯定說的是《三國演義》了。歷史上並沒有此事。而按照《三國雅尼》記載,魏延並非故意踢滅燈,而是來報告軍情不小心碰滅的。而且也不是馬岱要殺魏延,而是姜維要殺魏延。


卻說司馬懿在營中堅守,忽一夜仰觀天文,大喜,謂夏侯霸曰:“吾見將星失位,孔明 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軍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亂,不出接戰,孔明必然患病 矣。吾當乘勢擊之。”霸引兵而去。孔明在帳中祈禳已及六夜,見主燈明亮,心中甚喜。姜 維入帳,正見孔明披髮仗劍,踏罡步鬥,壓鎮將星。忽聽得寨外吶喊,方欲令人出問,魏延 飛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腳步急,竟將主燈撲滅。孔明棄劍而嘆曰!“死生有命,不 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伏地請罪;姜維忿怒,拔劍欲殺魏延。……孔明止之曰:“此吾命當絕,非文 長之過也。”維乃收劍。孔明吐血數口,臥倒床上,謂魏延曰:“此是司馬懿料吾有病,故 令人來探視虛實。汝可急出迎敵。”魏延領命,出帳上馬,引兵殺出寨來。夏侯霸見了魏 延,慌忙引軍退走。延追趕二十餘里方回。孔明令魏延自回本寨把守。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料定魏延日後必反,早就想殺他。那為何此時反而阻止姜維殺魏延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三國演義本來是歷史小說,符合歷史的素材儘量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改。歷史上,魏延在諸葛亮死後發動兵變,兵敗身亡,這是魏延最大的汙點。三國演義對魏延整體而言是貶低的,那麼一定要保留這個歷史段子,也印證前面諸葛亮說魏延“久後必反”的預測,增加諸葛亮的神化形象。如果這裡讓姜維把魏延殺了,一則違反歷史,二則魏延形象反而沒有那麼討厭。

第二,諸葛亮執法,素來講究堂堂正正,殺人要有名。魏延在這裡並非是故意撲滅諸葛亮的燈,而是在司馬懿派兵偷襲時進來報告。這種如果殺了,其實有點勉強。再說如果讓士兵們聽說魏延被殺,而罪名是撲滅了主帥借壽的燈,導致借壽失敗,那麼不光是蜀軍會士氣大落,只怕司馬懿得知後也會整兵前來,後面“死諸葛嚇走活司馬”的戲份也不好演了。

第三,諸葛亮此舉還有可能是保護姜維。畢竟在之前諸葛亮專門安排姜維守住營帳:

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執皂旗,穿皂衣,環 繞帳外;我自於帳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如燈滅,吾必死矣。閒 雜人等,休教放入。凡一應需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運。

諸葛亮明明交代得很清楚,讓姜維守住外面不放人進入,可以說姜維是保護諸葛亮做法的最後屏障(畢竟這事兒不能洩露,不可能公然下令,一切人等不許進入中軍帳)。而魏軍偷襲的時候,恰好姜維丟下自己的任務跑進帳來了。諸葛亮沒有召喚,你進來幹嘛?又沒啥要事稟報,無非是過來看看情況。這種嚴重失職,其實比魏延這種不知者疏忽下撲滅主燈的錯誤更嚴重。如果姜維在外面守著,魏延也就闖不進來了。

所以真要追究,姜維和魏延誰責任大不一定。若是姜維在這裡殺了魏延,事情傳開,對姜維日後在蜀漢的地位是有影響的。演義中諸葛亮把姜維視為日後的繼承人,當然要保護他了。


巴山夜雨涮鍋


首先說明一點,魏延不是故意踢熄孔明續命的燈的,當時抽刀要殺魏延的不是馬岱,而是姜維,至於諸葛亮為什麼要阻止姜維,諸葛亮認為天命如此,人算不如天算,畢竟人不能勝天。再說魏延是聽到外面有人喊:“魏兵至”,著急之下腳步匆忙,乎乎生風撲滅了續命的長明燈。也可以說是魏延的無意之舉。具體描寫如下:


自日起,孔明按天上七星方位佈下七星燈。前六天,孔明日則計議伐魏,夜則腳踏七星斗。扶病理事,吐血不止。姜維看到主燈忽明忽暗,心想:“只要捱過最後的一天,主燈不滅則丞相可續命”。

卻說司馬懿夜間仰觀天文,忽大驚,乃喚夏侯霸曰:我見將星失位,孔明命不久已,你引一千兵去五丈原探下消息,若蜀兵亂而不戰者,孔明必有病;若不亂而戰者,孔明則無事矣。夏侯霸聽令,引兵而去。


話說孔明在帳中祭祀到了第七天頭上,見主燈明亮,心內大喜,姜維入帳,正見孔明披髮執劍,腳踏北斗,壓鎮將星,忽聽得寨外吶喊聲,孔明剛想讓姜維問下,魏延入帳曰:“魏兵來了”,由於魏延腳步急匆而來,將主燈撲滅。孔明看罷棄劍而嘆曰:“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主燈已滅,我命豈能存乎”?

姜維拔劍在手,欲砍魏延。孔明急止之曰:“是我天命已絕,非魏延之過也”。姜維方才罷手。


秉燭讀春秋


首先要糾正題主的兩個錯誤,第一,魏延並不是故意踢熄孔明燈的,他是因為夏侯霸來襲營,他趕緊來諸葛亮帳中來彙報,因為跑得太急,就把孔明燈給撲滅了。第二,抽刀要殺魏延的並不是馬岱,而是姜維,當然,最後殺掉魏延的,確實是馬岱。

那麼,照理說諸葛亮一直認為魏延有反骨,而魏延這次撲滅孔明燈,即使是無心的,但是事實已成,讓自己無法完成祈穰之法,也就無法增加壽命,那麼順勢把魏延給殺了,豈不是一舉兩得?

這個確實很讓人費解,我們得先看看這個事情的詳細經過,然後再來分析一下。

費禕向諸葛亮報告,說曹叡聽說東吳率三路軍攻打魏國,就自率大軍趕到合肥,讓滿寵、劉劭、田豫三路迎敵,吳軍最後無功而返。諸葛亮聽完之後,長嘆一聲,然後就暈倒了,過了好半天才醒過來。

諸葛亮說,我舊病復發,恐怕活不久了。當天夜裡,諸葛亮夜觀天象,心裡很慌,他回到大帳之中,對姜維說:我剛才看了天象,我恐怕要不行了。姜維說,天象雖說如此,要不要試試祈禳之法,增加壽命?

諸葛亮說:祈禳之法,我雖然很懂,但是不知道天意如何,那我就聽你的,試試吧。諸葛亮就安排姜維去做了準備,只要大帳內的本命燈能夠持續七日不滅,那麼諸葛亮就能增加十二年的壽命。

開始的時候還是很順利的,過了六天這個主燈依然十分的明亮。可是司馬懿也看了天象,也看出諸葛亮快不行了,就交待夏侯霸來襲營。魏延飛步來報告說:魏軍來了。因為走得太急,就將這個主燈給撲滅了。

諸葛亮一看,嘆息一聲:這是天命呀,讓我失敗了。魏延也知道自己闖下大禍了,趕緊伏地,向諸葛亮請罪,姜維自然是十分的生氣,想要拔劍殺了魏延。諸葛亮連忙勸阻說:我命當絕,不是魏延之錯。諸葛亮跟魏延說,這是司馬懿來探虛實,你趕緊去迎敵,夏侯霸看是魏延,也就撤退了。

那為什麼諸葛亮不殺魏延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魏延確實是無心之過。第二,諸葛亮很相信天命,他覺得魏延的事情也是屬於天命。第三,諸葛亮認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排有序的撤軍,如果將魏延給殺了,那麼會引起蜀軍的大亂的。

畢竟魏延也是蜀軍裡面重要的將領,一旦殺死魏延,那麼他的部將可能會作亂,那麼勢必會讓魏軍有機可趁,而且會知道諸葛亮已死,那麼後面的事情就沒法安排了。

第四,諸葛亮讓楊儀率大軍,而讓魏延斷後,他知道與楊儀和魏延的矛盾,魏延一定會反。第五,諸葛亮已安排馬岱殺魏延。總的來說,諸葛亮認為魏延此時不合適殺,也不應該殺,可以等到大軍撤了,魏延已反,再殺不遲。


歷史簡單說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料事如神,他早已料道魏延會在他死後造反,本來完全可以藉此機會除去後患。那麼他為什麼阻止馬岱殺了魏延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理由不充分。要知道魏延在張飛、馬超、趙雲死後,論資歷,論地位,蜀國武將哪個敢和他相比。就算是諸葛亮要殺魏延也要得到朝廷允許,他怎能由馬岱胡來,亂他法度。


二是魏延還有利用價值。雖然諸葛亮知道魏延以後會造反,但之前一直沒殺了他,還讓他在軍中擔任高位,就是看重魏延的武勇和才能。而且魏延這個人野心大,他想學曹操、司馬懿弄權,所以不用擔心他叛蜀投魏。諸葛亮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但他還需要利用魏延的武勇震懾曹軍,以便蜀軍能夠全身而退。若是殺了魏延,等自己死後,蜀軍很可能會因為缺少大將統領而混亂,到時候魏軍來攻就危險了。況且諸葛亮早就授意了馬岱先穩住魏延,等遠離魏軍後,就找機會除掉他,所以殺魏延並不需要那麼急。

你長這麼好看~不點一個關注嗎?


遊戲探索機


諸葛亮徹徹底底的明白了,敵人不在外,而在內。沒有家賊和來外鬼。

一是理由不充分。要知道魏延在張飛、馬超、趙雲死後,論資歷,論地位,蜀國武將哪個敢和他相比。就算是諸葛亮要殺魏延也要得到朝廷允許,他怎能由馬岱胡來,亂他法度


中原一點點紅


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七星燈被魏延踢翻,孔明為何制止姜維殺魏延,姜維得知後嚇出冷汗》: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此時的諸葛亮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風采,頭髮也已經灰白。而這次諸葛亮的對手又是司馬懿,不同的是第一場交鋒諸葛亮便失敗了。諸葛亮深知自己已經老了,但是北伐大業還沒有完成,先帝的遺願也還沒有實現。或許諸葛亮當時也想要回南陽躬耕,但是可憐幼主孤寡,便又不得不看在先帝的情面上輔佐他。

諸葛亮

諸葛亮在五丈原觀天象,結果讓諸葛亮也始料未及,自己的大限居然來的這麼快。自己的星宿已經搖搖欲墜,諸葛亮看著未盡的北伐大業,不得已動用了祈禳之法,希望藉此來問天道,若是上天要蜀漢亡,那麼諸葛亮必死,如果諸葛亮不是逆天而行,那麼上天就將為其增加20年壽命。為此諸葛亮開始了用七星燈續命,其實也是問天道,因為若是天道不允許,那麼諸葛亮就註定不能匡復漢室。

七星燈整整四十九盞小燈、七盞主燈、內外還有兩盞本命燈,如果七天內本命燈不滅,那麼諸葛亮就成功了,就是上天認定漢室氣數未盡,那樣諸葛亮就可以完成北伐大業。七星燈一直燃燒到了第七天,就在要成功的關頭,卻被魏延給故意絆倒了。本命燈一滅,諸葛亮口吐鮮血念道:“天意啊!”而此時姜維抽刀要殺了魏延,諸葛亮趕緊攔下,為蜀漢盡了最後一份力,因為當時的魏延殺不得!

諸葛亮

魏延踢翻七星燈註定是早有準備,一旦姜維當時真的誅殺魏延,那麼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魏延的武力在姜維之上,蜀軍軍中也只剩下魏延這一個虎將。根據魏延之前的戰鬥就可以知道,魏延的武力不在張飛、關羽之下,而且魏延極有野心和謀略,這種人諸葛亮既想殺,但是又捨不得殺,因為畢竟蜀中也就這麼一個萬人敵武將了。

魏延

所以當時諸葛亮立刻制止了姜維,並說這是命中註定,是天意。因為一旦姜維和魏延拼起來,姜維不是魏延的對手,反而會使得姜維陷入絕境,到時候魏延註定是連同諸葛亮一併殺掉,然後嫁禍給姜維。魏延從決定踢翻七星燈那一刻開始,便註定是做好了十足的準備,也就是已經預想到了所有的情況。這也是諸葛亮最忌憚的事情,魏延如果當時就造反,那麼自己的謀略部署都還沒有實行,那樣姜維這群后生,絕對不是魏延的對手。

姜維

而且當時魏延在蜀軍中其實威望已經很高了,所以魏延造反後才會又這麼多人跟隨他,也就是說姜維當時如果真的誅殺魏延,就算魏延沒有勝過姜維,那麼魏延也照樣可以帶上自己的部下,投奔魏國。並且把蜀軍的狀況透露給魏軍,到時候蜀軍連撤退的機會都沒有了。諸葛亮臨死前依舊深謀遠慮制止姜維的衝動,令人感到和敬佩。

等到姜維回過神來時,姜維也被自己的衝動給嚇到了,然後悉心聽取了諸葛亮的安排和教誨。並且在諸葛亮彌留之際,姜維接下了北伐這個重擔,諸葛亮囑咐了姜維蜀漢大事,但是諸葛亮內心卻明白天命是要亡蜀漢的,北伐不過是完成一代人的遺願罷了。後鄧艾偷渡陰平,諸葛亮託夢給鄧艾,就說明了蜀漢氣數已盡,望將軍體恤黎明百姓。


小司馬遷論史



魏延踢滅七星燈,諸葛亮為何阻止馬岱殺魏延?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一生征戰,只為匡扶漢室,掃清寰宇。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才學謀略無人可及。舌戰群儒展現其曠古絕今的演說才能。草船借箭,表現其未卜先知,出神入化的軍事才能。諸葛亮後來輔助劉備巧奪荊州,攻佔益州,最終確立蜀漢政權,也不枉費劉備三顧之恩。

劉備死後,諸葛亮又七擒孟獲平定南蠻,然後北伐中原,踐行“漢室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諾言,先後出師表,讓人一讀淚沾巾。然而天不遂人願,諸葛亮由於日夜操勞,事必躬親,再加上年事已高,公元234年,殞命五丈原。諸葛亮死前,因未能客服中原,留有遺憾,希望用七星燈續命,然而卻被魏延一腳踢滅,馬岱抽刀要殺魏延,諸葛亮卻制止,這究竟是為何,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諸葛亮七星燈續命,被魏延踢滅。話說孔明夜觀天象,看到自己的將星搖搖欲墜,自知大限已到,來日不多,因不想留下遺憾(北伐未成功),故而設置七七四十九盞燈,中間放置一盞續命燈,只要七天七夜不滅就可以延續生命。諸葛亮關閉自己的大帳,不準任何人進出,有要事也要事前通報。此時司馬懿也覺得蹊蹺,諸葛亮連續數日沒有動靜,因懷疑諸葛亮已死,便派人前去假裝劫營,以此來探虛實。


魏延作為鎮北將軍,蜀漢軍隊的二把手,早就對蜀漢軍權垂涎三尺,又知道諸葛亮來日不多,後來不知誰走漏消息,讓魏延知道諸葛亮在用七星燈續命。魏延要有自己的打算,因擔心諸葛亮續命成功,擾亂自己的計劃,無法得到軍權,於是就趁著魏軍劫營,前去諸葛亮帳中稟報消息,並趁機一腳將續命燈踢滅,諸葛亮仰天長嘆:生死有命,一切都是天意。馬岱抽刀要斬殺魏延,被諸葛亮制止。


其次分析諸葛亮為何要制止馬岱殺魏延。

其一魏延確實踢滅七星燈,但並不構成死罪。魏延夜闖諸葛亮中軍大帳,為的是通風報信,防止魏軍劫劫營。而魏軍此時確實正在趕來的路上,喊殺聲震天。即使踢滅七星燈,也不夠成死罪,諸葛亮如果在沒有足夠證據和罪名的情況下斬殺魏延,必然引起混亂。首先魏延本部人馬就不會答應,有可能會造反投靠曹魏。再者蜀漢其他將領也會不服氣,畢竟七星燈續命一說也是沒有根據的。


其二馬岱的武力,遠遠不是魏延的對手,不但殺不了魏延,還有可能搭上諸葛亮的性命。馬代只是個無名將領,而魏延身為鎮北將軍,其威望和資歷遠非馬岱可比。魏延鎮守漢中十年,曹魏也不敢正視,在北伐中,魏延也是戰功卓著,可以說魏延統兵不在關羽之下,武力與張飛相當。以馬岱三腳貓功夫,根本不是魏延對手。再者如果馬岱被魏延斬殺,自知得罪了諸葛亮,有可能連同諸葛亮一同殺掉。蜀軍必然大亂,而魏延也會投靠曹魏,頃刻間蜀漢就有可能滅亡。因此諸葛亮阻止馬代殺魏延夜就是防止打草驚蛇。


其三諸葛亮阻止馬代殺魏延其實是另有安排。諸葛亮七星燈續命有兩個目的,一者是震懾司馬懿,讓司馬懿知道他有通天徹地只能。二者是他一直懷疑蜀漢軍中會有謀反之人,藉此機會找出來。而這兩個目的,諸葛亮都達到了。諸葛亮通過續命燈發現魏延有謀反之心,並未想當場殺掉他,而是有精密的安排。諸葛亮臨死前,在五丈原召開了最後一次會議,主要是如何安排蜀軍成功撤離。而這次會議獨缺魏延,用意已經很明確。


會後諸葛亮召集馬岱、姜維、楊儀等,秘密設計誅殺魏延。諸葛亮留下遺言,如果魏延願意撤軍,就留有重用,如果魏延堅持謀反,就讓馬岱假裝投靠魏延,伺機斬殺。諸葛亮死後,魏延不但不願,還要求主動出擊魏軍,揚言不可信丞相一人而廢北伐大業。由於諸葛亮死後再沒人能和魏延抗衡,魏延便率領本部人馬阻止楊儀等撤軍,只有馬岱追隨魏延。楊儀與魏延對陣,問魏延是否敢大喊三聲誰敢殺我,魏延,魏延仰天長笑,大喊三聲:誰敢殺我。馬岱在魏延身後,拔刀將其斬殺,魏延猝不及防,死於馬下,這正是諸葛亮的秘密安排。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殺魏延?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燈”(小說中曰“七星燈”),馬岱抽刀想殺魏延卻被諸葛亮制止,為什麼?你問的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情節。不過,當時想殺魏延的人是姜維而非馬岱。

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魏延是個有些本事但心術不正之人,是個長得濃眉大眼的反面角色,雖然他武藝精湛,剽悍勇猛,且有智謀,但常懷不臣之心,極善相人且心細如髮的諸葛亮早就看出魏延腦後長有“反骨”,深知自己死後這廝必反,所以在自己臨死前將軍權授予長史楊儀,並暗中吩咐姜維和馬超之弟馬岱,一旦魏延謀反的證據被坐實,就立刻將其誅殺。

關於這件事,《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敘述的:“孔明在帳中祈禳已及六夜,見主燈明亮,心中甚喜。姜維入帳,正見孔明披髮仗劍,壓鎮將星。忽聽寨外吶喊,方欲令人出問,魏延飛步入告曰‘魏兵至矣 ’!延腳步急,竟將主燈撲滅。孔明棄劍而嘆曰‘生死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伏地請罪;......卻說姜維見魏延踏滅了燈,心中忿怒,拔劍欲殺之。孔明止之曰‘此吾命當絕,非文長之過也’。維乃收劍”。

諸葛亮的生命之燈(七星燈)被魏延有意無意踏熄,他卻認為自己壽數已盡,命當如此,不是魏延的過錯,於是制止了怒極拔劍欲殺延的姜維。話雖如此,對於腦後長有反骨的魏延,他始終是不能釋懷的。臨終前,他招來長史楊儀,授與他一錦囊,密囑道:“我死之後,魏延必反。待其反時,你方可打開此錦囊。那時自有斬魏延之人”。而此人正是馬岱。諸葛亮早已將這一切安排好,不是他不想殺魏延,他要的是魏延謀反的實據。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權,雙方勢同水火。之後,魏延果然引兵攻楊儀,反跡已敗露,遂被馬岱所殺。

那麼,史上真實的魏延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史載魏延軍事才幹超群,僅就將才來說,他可以排在早已死去的關、張之後,若單論智謀,關、張或許還不如他。史載,魏延鎮守漢中時,利用漢中至關隴的幾條高豁深谷的險峻地形,構建了縱深的軍事防禦體系。這套防禦體系在實戰中被證實卓有成效,因而被蜀漢軍隊沿用了幾十年,在抵禦曹魏大軍的進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顯示了魏延出類拔萃的戰略戰術水準。

史載,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屢立戰功。他曾於蜀漢建興七年(229年)率兵在陽溪擊潰魏軍大將郭淮。在諸葛亮六伐曹魏的戰事中,魏延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覷,由其是他建議諸葛亮“兵出子午谷,直搗長安”的奇計,雖未被過於謹慎的諸葛採納,但卻被歷代兵家所首肯 .......魏延之能,已經不需多言。

然而,魏延為人矜持高傲,不可一世,很難與人和睦相處,大家都對其敬而遠之。自古有本事的人大都如此。長史楊儀卻不願忍讓他,兩人相互嫉妒,水火不容,一見面便唇槍舌劍,爭吵激烈時“(魏)延或舉刃擬(楊)儀” (意思是魏延動怒舉刀恐嚇楊儀)。

按史書所載,魏、楊二人都是才高德薄之人,兩人已鬧得如針尖對麥芒,諸葛亮在世時,盡力調和他倆的矛盾,幫兩人改正缺點,希望他倆握手言和,為國效力。然而,他的努力卻沒什麼效果。

史載,魏延自恃才高,認為自己的才幹被壓抑,沒有充分發揮的餘地,於是常常抱怨,牢騷滿腹。這些缺點,使魏延在諸將中威望很低,“諸將素不同”,大家都不太支持、贊同他。楊儀處理繁雜軍務幹練敏捷,有舉重若輕的行政才能。但他也有性格“狷狹”的壞德行,其為人性格偏激氣量狹隘,和上司與同僚極難相處。這兩個個性類似之人碰到一起,誰也不服誰,不出事才怪。

北伐時,魏延和楊儀明爭暗鬥,鬧得不可開交,積怨愈深,竟至你死我活的地步。楊儀的名利心也很重,也恃才傲物,認為諸葛亮身後應當由他接替秉政。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楊儀在指揮蜀國北伐軍退兵後撤時,與同樣認為自己才是諸葛亮唯一接班人的魏延爭權,最後以“莫須有”的叛國罪一舉誅殺了魏延。由此看來,魏延死於與楊儀爭權奪利,和諸葛亮無關。

後來,楊儀也因希望落空而生出怨憤不滿之情,乃至常口出不遜,屢有反叛言論,最終畏罪自殺。

諸葛亮曾苦口婆心地敦敦教誨魏、楊二人應捐棄前嫌,以國事為重,放棄仇怨以和為貴,但兩人全當耳邊風聽不進去,“二子不感”。諸葛亮深感遺憾,又命費褘在兩人之間不斷地做工作,極力調和、消弭他倆的矛盾,諸葛亮在世時,兩人還有所收斂,彼此間的矛盾還沒有向惡性方向發展。至於魏、楊始終不願改正缺點,相互仇視、你死我活、纏鬥不休,最終雙雙均沒好下場,那便是聽不進善言、咎由自取了。

【答題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孔明七出祁山伐魏,上方谷困住司馬懿父子慾火攻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料天降大雨司馬懿脫困而出;仲達自忖不是孔明對手,嚴令手下不許出戰;孔明無法可施只好用激將法,送一套婦人衣服給仲達,仲達抱定主意,任憑孔明千條計,自己拿定老主意,只不出戰。仲達從來使口中得知孔明身染重病飲食減少,料定孔明難以活長久,便不出戰靜觀其變。孔明在營中用祈禳之法續命,司馬仲達為了試探,派兵進攻蜀營,魏延跑步進大帳報告軍情,腳步帶風將主燈撲殺(不是馬岱),上方谷中之火被大雨撲滅,而孔明續命主燈帳中之火又被魏延撲滅,只能說是天意,天不助蜀。孔明阻止姜維殺魏延,是認為殺之也無法彌補過失,萬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難與命爭衡,天意如此。孔明知曹操命不該絕,派關公華容道義釋之;知陸遜命不該絕,有其岳父黃承彥救之;唯獨司馬氏三人,而不能預知其不死,是不智;知其不死而要置之於死地,是逆天意,上方谷火燒司馬懿之事,殫慮竭能,盡其人力,然而孔明人不放司馬懿,而天來了場雨放了司馬懿;這就是孔明所以不能夠成功的原因。總之,孔明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種為國為民忠君愛國的精神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珍愛惜緣16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伐魏時,遇到了勁敵司馬懿,三番五次較量後,諸葛亮自知命不久矣,於是用道家秘書七星大陣來續命,正當大功告成的關鍵時刻,魏延闖進大帳,帶來一陣怪風,順勢踢翻了續命燈,姜維見狀,惱怒異常,拔出刀來準備砍殺魏延,諸葛亮卻阻止他。

原文是這樣寫的

:話說孔明在帳中祭祀到了第七天頭上,見主燈明亮,心內大喜,姜維入帳,正見孔明披髮執劍,腳踏北斗,壓鎮將星,忽聽得寨外吶喊聲,孔明剛想讓姜維問下,魏延入帳曰:“魏兵來了”,由於魏延腳步急匆而來,將主燈撲滅。

看到這裡,很多三國迷會問,一向賞罰分明的諸葛亮為何會放過腦後反骨的魏延呢?

首先說明一點,魏延不是故意踢熄孔明續命的燈的,至於諸葛亮為什麼要阻止姜維,諸葛亮認為天命如此,人算不如天算,畢竟人不能勝天。再說魏延是聽到外面有人喊:“魏兵至”,著急之下腳步匆忙,乎乎生風撲滅了續命的長明燈。也可以說是魏延的無意之舉。


書中諸葛亮也說道:“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主燈已滅,我命豈能存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