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今天是重阳节,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正确认识保健食品,学会辨别保健食品标识,科学理性消费,谨防“名医”义诊等消费陷阱。

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消协提醒,保健食品具有调节机体的功能,但不是药品,无法治疗疾病。老年消费者应注意防范“功能越多越好”“保健食品能保人长寿”等误区,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保健品,并且不能过量食用。

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应学会辨别保健食品标识。保健食品有专门的标识和批准文号,其标志为“小蓝帽”图案,包装上印有“保健食品”字样、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消费者可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

保健食品消费陷阱值得注意。消协特别提醒,一些不良商家以所谓的“专家”讲座、“名医”义诊、科技产品、患者现身说法、免费体验、庆典让利等方式,有的甚至打着虚构的国家机构、国际机构名义进行推销,往往销售一些劣质药品及虚夸功效的保健食品。

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专家指出,老年人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检查就诊,不要自行盲目购买保健食品和药品,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如果确实需要购买保健食品,应通过信誉良好的医院、药房、超市等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查验商家是否证照齐全,购买时应注意索要正规发票,收集保留好相关资料,遇到消费纠纷及时依法维权。

防止老年人上当,记住这几点:

1,打好预防针

子女平时要多关心老人的生活问题,多宣传安全教育,有意识地将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诈骗案例告诉老人,让他们对常见的保健品诈骗手段有所了解,有所防范。

2,多关心老人

很多骗子利用子女对老人关心不够,大打亲情牌。老人们因为孤独,容易被骗子的甜言蜜语哄得心甘情愿把钱掏出去。子女应常回家陪陪老人,有事没事多打电话陪他们聊聊天。

3,把钱存银行

让老人把钱存银行而不是放在家里,最好由子女帮忙存储,密码也由子女设置。假使骗子成功骗到老人的信任,想要取钱还是要联系子女。子女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阻止老人落人陷阱。

4,不要听信“托儿”的话

老年人年纪大了,身体出现毛病在所难免,但千万不要听信一些陌生人的话,比如某某神医专治疑难症,某某神药包治百病。一定要相信科学,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子女,去正规医院检查。子女也应多关心老人健康,定期带老人检查身体。

5.对待宣传要谨慎

慎重看待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不要轻信药店、商场、超市里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

昨天,中老年人上网保护“安知”项目在北京启动。从今天起,针对老年人上网安全以及解析各类网络诈骗的安全知识将会制作成3至5分钟的小视频,在腾讯新闻、腾讯视频等腾讯全平台以及政府公众号上线。

根据公安部刑侦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腾讯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比例最高的风险包括网络谣言(66.2%)、虚假广告(52.7%)、网络诈骗(37.4%)、低俗色情(29.6%)等。

有关网络诈骗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30.4% 的中老年网民遭遇过保健品诈骗,25.1% 遭遇过红包诈骗,24.2% 遭遇过中奖诈骗。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中老年网民遭遇过网络传销、理财欺诈/非法集资、仿冒公检法类的诈骗、网购诈骗、游戏诈骗、和婚恋诈骗等等。

从调研结果来看,中老年网民认为自己甄别网络风险能力一般,比如,对网络传销、非法集资,假冒公检法,食药及生活常识谣言表示不了解比例,分别高达36.2%、33.9%、33.7%,当然,这也与骗局本身的复杂程度有关。有六成以上中老年人有意识提升自身上网行为安全,触网时间越久的中老年网民对于提升自身上网安全的意识越强。

防范这些保健品骗局靠什么?

究其根源,保健品“坑老”骗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需谋求形成合力。

应急君认为,治理保健品骗局,预防和打击同样重要。各级部门要以宣传片等方式,提升老年人的防骗意识。

如果不是一些子女的关爱意识淡薄,再高明的“跪地营销”和“亲情洗脑”也不至于乘虚而入。说到底,子女和家庭的关爱才是老人更需要的“保健品”。子女也不妨多学习借鉴保健品销售者善于分析老人精神和心理、尝试打开老人心扉、贴心陪伴老人的一些做法。

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