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的趕緊看,老人保健品消費套路多!

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今天是重陽節,消費者協會日前發佈消費警示,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正確認識保健食品,學會辨別保健食品標識,科學理性消費,謹防“名醫”義診等消費陷阱。

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消協提醒,保健食品具有調節機體的功能,但不是藥品,無法治療疾病。老年消費者應注意防範“功能越多越好”“保健食品能保人長壽”等誤區,儘量在醫生的指導下購買保健品,並且不能過量食用。

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消協提醒,老年消費者應學會辨別保健食品標識。保健食品有專門的標識和批准文號,其標誌為“小藍帽”圖案,包裝上印有“保健食品”字樣、生產企業名稱及其生產許可證號,消費者可登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查詢。

保健食品消費陷阱值得注意。消協特別提醒,一些不良商家以所謂的“專家”講座、“名醫”義診、科技產品、患者現身說法、免費體驗、慶典讓利等方式,有的甚至打著虛構的國家機構、國際機構名義進行推銷,往往銷售一些劣質藥品及虛誇功效的保健食品。

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專家指出,老年人感覺身體不適時,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檢查就診,不要自行盲目購買保健食品和藥品,以免貽誤治療時機。如果確實需要購買保健食品,應通過信譽良好的醫院、藥房、超市等正規渠道購買,並注意查驗商家是否證照齊全,購買時應注意索要正規發票,收集保留好相關資料,遇到消費糾紛及時依法維權。

防止老年人上當,記住這幾點:

1,打好預防針

子女平時要多關心老人的生活問題,多宣傳安全教育,有意識地將報紙上、電視上看到的詐騙案例告訴老人,讓他們對常見的保健品詐騙手段有所瞭解,有所防範。

2,多關心老人

很多騙子利用子女對老人關心不夠,大打親情牌。老人們因為孤獨,容易被騙子的甜言蜜語哄得心甘情願把錢掏出去。子女應常回家陪陪老人,有事沒事多打電話陪他們聊聊天。

3,把錢存銀行

讓老人把錢存銀行而不是放在家裡,最好由子女幫忙存儲,密碼也由子女設置。假使騙子成功騙到老人的信任,想要取錢還是要聯繫子女。子女能夠在第一時間瞭解情況,並阻止老人落人陷阱。

4,不要聽信“托兒”的話

老年人年紀大了,身體出現毛病在所難免,但千萬不要聽信一些陌生人的話,比如某某神醫專治疑難症,某某神藥包治百病。一定要相信科學,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應及時告知子女,去正規醫院檢查。子女也應多關心老人健康,定期帶老人檢查身體。

5.對待宣傳要謹慎

慎重看待明星在廣告裡的宣傳,不要輕信藥店、商場、超市裡所謂“專家”的誇大宣傳。

昨天,中老年人上網保護“安知”項目在北京啟動。從今天起,針對老年人上網安全以及解析各類網絡詐騙的安全知識將會製作成3至5分鐘的小視頻,在騰訊新聞、騰訊視頻等騰訊全平臺以及政府公眾號上線。

根據公安部刑偵局、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騰訊聯合發佈的《中老年人上網狀況及風險網絡調查報告》顯示,中老年網民群體遭遇比例最高的風險包括網絡謠言(66.2%)、虛假廣告(52.7%)、網絡詐騙(37.4%)、低俗色情(29.6%)等。

有關網絡詐騙情況的調研結果顯示:30.4% 的中老年網民遭遇過保健品詐騙,25.1% 遭遇過紅包詐騙,24.2% 遭遇過中獎詐騙。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中老年網民遭遇過網絡傳銷、理財欺詐/非法集資、仿冒公檢法類的詐騙、網購詐騙、遊戲詐騙、和婚戀詐騙等等。

從調研結果來看,中老年網民認為自己甄別網絡風險能力一般,比如,對網絡傳銷、非法集資,假冒公檢法,食藥及生活常識謠言表示不瞭解比例,分別高達36.2%、33.9%、33.7%,當然,這也與騙局本身的複雜程度有關。有六成以上中老年人有意識提升自身上網行為安全,觸網時間越久的中老年網民對於提升自身上網安全的意識越強。

防範這些保健品騙局靠什麼?

究其根源,保健品“坑老”騙局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導致,需謀求形成合力。

應急君認為,治理保健品騙局,預防和打擊同樣重要。各級部門要以宣傳片等方式,提升老年人的防騙意識。

如果不是一些子女的關愛意識淡薄,再高明的“跪地營銷”和“親情洗腦”也不至於乘虛而入。說到底,子女和家庭的關愛才是老人更需要的“保健品”。子女也不妨多學習借鑑保健品銷售者善於分析老人精神和心理、嘗試打開老人心扉、貼心陪伴老人的一些做法。

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家有老人的赶紧看,老人保健品消费套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