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8年中美GDP對比,中國從狂飆突進到相對靜止!

美國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國家,其在經濟、軍事、金融、文化上的統治力前所未有,即使大英帝國全盛時期也無法與之相比!

2008-2018年中美GDP對比,中國從狂飆突進到相對靜止!

二戰結束後的十年,美國GDP一度佔全世界的60%以上,1960年以後雖然有所減少,但依然佔世界的40%左右,隨著中國崛起,美國GDP佔世界的比重逐年走低,到2010年一度降到22%,近年又回升到26%左右。

2008-2018年中美GDP對比,中國從狂飆突進到相對靜止!

二戰至今,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一共遇到了三個挑戰者,第一個是蘇聯,第二個是日本,第三個是中國。蘇聯因為採取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商品實行配給制,商品價格沒有參考價值,所以理論上是沒有GDP概念,經濟學家根據蘇聯主要工業品的產量推算蘇聯在70年代全盛時期GDP曾經達到美國的55%左右。日本GDP在1995年達到美國的71%,現在已經降至25%。中國2017年GDP是美國的63%!

2008-2018年中美GDP對比,中國從狂飆突進到相對靜止!

前面兩個挑戰者都被美國擊敗,中國能否挑戰成功?

2008-2018年中美GDP對比,中國從狂飆突進到相對靜止!

一、2013年前中國經濟勢不可當

從上表可以看到,2013年以前中國經濟順風順水,每年美元GDP增量都大大高於美國,與美國的差距迅速縮小。僅2011年一年,中美GDP差距就縮小了9183億美元!

二、2015年至今中美經濟陷入相對靜止狀態

從2014年開始,中國增速放緩,中美GDP差距不降反增,2015年中美GDP差距擴大了1108億美元,2016年又擴大了3774億美元,2017年因為人民幣升值,差距才又縮小了2806億美元。2018年人民幣又大幅貶值,中美差距可能還會擴大,初步估算擴大800億美元左右。可見中國追趕美國的腳步變慢了,超越美國比想象的要難!原來預測2022年左右追上美國現在看來已不可能!

2008-2018年中美GDP對比,中國從狂飆突進到相對靜止!

三、中國GDP何時能追上美國

如果中國經濟增速不大滑坡,美國經濟不大飛躍,則中國GDP有望在2026-2028年追上美國,前提是人民幣對美元逐步升值到5.7左右,如果人民幣不升值,時間可能會推遲到2030年左右。

四、中國未來幾年應該怎麼做?

1、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美國是二戰以來唯一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國家,其中關鍵就是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可以操控美元匯率,實現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中國要想動搖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必須動搖美元霸權地位,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但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是,中國必須擺脫對出口的依賴,提升進口比例,低端產業外移到低成本國家。這樣人民幣升值才對中國有利。才能源源不斷向外輸出人民幣。

2008-2018年中美GDP對比,中國從狂飆突進到相對靜止!

2、向產業鏈的高端邁進

近年來,中小企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很多企業喊活不下去了,根本原因是中低端產業已經產能過剩,商品價格上不去,而人工、土地、交通、社保等的費用越來越高,利潤自然越來越微薄,活不下去是必然的!這種情況當年美國、日本都遇到過。在此情況下,只有兩個對策,一是把低端產業向人工成本更低的國家遷移,另外就是向產業鏈的高端邁進,獲得更高的利潤率!有人吵著讓國家降稅,但降稅治標不治本,如果技術上不進步,三五年後又會遭遇生存危機。我的建議是,國家適當降稅,給中小企業轉型的時間,而企業也要加快轉型和科研步伐,否則必將被時代拋棄!

2008-2018年中美GDP對比,中國從狂飆突進到相對靜止!

3、培育國內消費市場

大消費的概念叫了很多年了,為什麼消費增長卻越來越慢?根本原因是中國人能用於消費的錢太少了!而這又是兩個原因造成的:

首先,中國物價上漲快於經濟增速!統計局每年發佈的CPI都存在很大的誤導性,看似沒增長多少,但有些關鍵消費的增長令中國人痛不欲生!比如食品價格漲的有多瘋?以前一碗牛肉麵四五塊錢,現在十幾塊錢!教育消費漲的有多瘋?以前幼兒園入托費每月三四百,現在一兩千!人情往來漲的有多瘋?以前紅包一兩百塊,現在動不動就是五六百塊!房租漲的有多瘋?以前五六百租一間房,現在至少1200!強烈建議統計局改革CPI統計方法,沒有價值的CPI不發也罷!

其次,房價令中國人慾仙欲死!目前中國房價已經不僅僅是高了,已經上天了!可以說一個房地產就把中國十年經濟增長給人民帶來的財富收割一空,把人民的幸福感抹殺一空!而且其影響是長期性的,在銀行按揭的壓制之下,多少人有錢去消費?中國消費要想回到2015年前的增長速度,需要讓人民先把銀行的債還個七七八八才行。

2008-2018年中美GDP對比,中國從狂飆突進到相對靜止!

4、變中國製造為萬國製造

減少對美國、歐盟兩大西方市場的依賴,開拓東南亞、非洲、美洲、西亞、東歐等地區性市場,向這些地區轉移中低端製造業,減少中國出口的賬面數據,緩解世界對中國出口的誤解,變“中國製造”為“萬國製造”。

翻看中國主要出口商名單,你可以發現前100名之中一半都是外資企業,這些出口卻都掛著中國的名義,把貿易順差算到中國頭上,實則外國企業獲利更多,中國白白揹負罵名!

如果中國人民幣國際化進展順利,則美元儲備就變得無足輕重,貿易順差的意義也就不大了。中國把生產基地設在國外,既能利用當地低價勞動力,還能培育國外市場。而國內的中國製造則主攻高精尖技術,重塑“中國製造”新形象。

2008-2018年中美GDP對比,中國從狂飆突進到相對靜止!

5、引進人才,輸出人口

美國能長期保持科技第一大國地位,外國人才居功至偉。未來中國應該向國外人才敞開大門,讓世界人才為我所用。於此同時,中國還應該向世界輸出人口,當然是以企業的名義,在世界主要城市建立中國商業網絡,推動中國商品向各國底層沉澱。

我猜測,未來人口流動將是全球化的,誰能在世界範圍內佔據政治、經濟制高點,誰就能成為下一個世界大國。而下一個百年,我們後代可能有幸見證地球聯邦的成立。

2008-2018年中美GDP對比,中國從狂飆突進到相對靜止!

由此可見,中國要想超越美國,不能只盯著棋盤上的棋子,而應該跳出棋盤,從更高的角度、更宏觀的視野俯視全局!我非常反感中國現在揪著某些領域不放的做法!比如房地產對GDP有用,就反覆利用,收割人民韭菜!中國現在應該做的是培育中國持續發展的機制、創新的機制、走出去的機制、引進來的機制、國際化的機制,而不是為了GDP而活!是時候讓GDP走進歷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