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8,中國科研在變好嗎?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前兩天,看到一篇論文

我感慨道

“這篇文章作者的構思很巧妙啊”

身邊小夥伴湊過來一看

“嘖嘖嘖,2008年……

這都十年前的文章了啊”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我突然間怔住了

是啊

原來2008年

已經是十年前了

想想十年前,我們還在

用諾基亞砸核桃

用QQ養寵物、偷菜

用學習機玩遊戲

守著電視機追臺灣偶像劇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那時候

wifi還沒有普及

快遞物流還沒有興起

臺式機還多是大塊頭

系統還是windows XP

其實這十年

日新月異的不只是生活

還有中國的科研環境

那時候的文章好發嗎?

那時候的研究生

是怎麼做科研的呢?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2008-2018

中國科研十年變遷

01 研究生招生數量變化

我們都知道

研究生一直在擴招

那麼究竟這十年來

全國到底擴招了多少研究生呢?

根據

《2018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

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

每年基本維持6%左右的增幅

截止2016年

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589800人

比2007年增加22.9萬人

增長了63.6%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

平均每年增長近3%

相比於2007年

博士研究生2016年招生77252人

增長了33.1%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有不少人吐槽說

研究生擴招會造成學歷貶值

但其實現在的擴招並非盲目的

而是

為了滿足國民對知識的需求

順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帶來的好處

以後讀研會更加容易

同時也會帶來難處

即研究生就業競爭的加劇

02 發文數量的變化

以Science為例

2008年

全國第一單位一年

發science還 不到10篇

發一篇Science

單位是要開新聞發佈會的

甚至可以入選全國科技十大進展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雖然現在

能夠發一篇CNS仍是大新聞

但已不那麼稀缺

很多剛回來的青千

在海外期間就已收入囊中

內地各高校院所

近來勢頭也很猛

截止2018年8月

就以第一單位在CNS上

發表論文 高達68篇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數據來自:青塔

03 教職門檻變化

文章越發越多

文章越發越好

隨之而來的就是

我們發現

高校教職門檻越來越高了

2007年

當時畢業研究生的感受就是

博士畢業可以留在原單位

混個兩年拿副高;

或者出國四年

回來拿個“百人計劃”

直接變正高

因為那時還沒有千人計劃…

現在呢

我們的感受就是

留高校

不混個幾年海外經歷

憑什麼留?

兩年副高?

能留下就燒高香吧

04 研究方式的變化

雖說現在做科研

比十年前壓力大了很多

但互聯網時代真的

給科研帶來了很多便利

車馬郵件都慢

四五個月只能夠投一篇文章”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是將打印稿

通過航空郵寄的方式

需要按照刊物要求準備幾份

等審稿人返回意見後

再寄回給原作者修改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稿件要在路上折騰這麼久

也難怪當時發文數量不多了

~ 關於文獻檢索 ~

現在我們搜文獻的方法

可以說是很多了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要知道,在十年前

web of science 還沒有發展起來

更別說2011年才建立的sci-hub了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不過好在那時

谷歌未退出中國市場

大家最流行的

還是用谷歌學術

雜誌官網

來進行文獻檢索

~ 關於儀器設備 ~

十年前

施一公團隊

甚至整個亞洲

還沒有冷凍電鏡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日本已經有二十多臺的

STEM球差校正透射電鏡

中國還沒有一臺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居世界第五的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還正在建設中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而現在

這些高大上的設備

我們普通實驗員

不僅能用,甚至

只需要在網上

輕輕點擊鼠標

就可以實現預約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圖片來自科學指南針官網(www.shiyanjia.com)

不得不說

現在真的是做科研的好時候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十年前的研究員

可能不敢想象

有一天

我們會騎著共享單車

用著共享儀器

在手機上就能夠看文獻

寄送樣品就能夠做測試

十年,甚至若干年後

研究生們又會怎樣做科研的呢?

AI指導實驗設計,預測實驗結果?

從反應加樣到樣品回收的全自動化?

數據自動處理,文章自動生成?

……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我不知道

未來研究員做科研

將會是一個怎樣的場景

但中國科研的未來

正等著我們去創造

- END -

2008~2018,中国科研在变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