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孩子「人來瘋」

如何應對孩子“人來瘋”

我們中華民族是好客的民族,是熱情的民族。平常街坊四鄰、親戚朋友免不了相互走動,串門交流。但有些家長卻正為此而苦惱,而不知所措。這是為什麼呢?請看下面兩個案例:

案例一:王女士的兒子明明今年4歲了,平時是個聽話的孩子。可是,家裡一有客人,明明就變得很頑皮,上躥下跳,大喊大叫,還不斷地展示自己的“拳腳功夫”,硬拉著客人和自己格鬥。有一次把客人的衣服紐扣都扯了下來。父母的話也變成了耳旁風,客人也不好意思發火,有時父母面子上實在掛不住了,就把明明拉到一邊訓得大哭,弄得大家都很尷尬。可下次家中來客人時,明明的表現依然如故。

案例二:在家教諮詢中心,年輕的李先生正向工作人員訴說:兒子小宇今年3歲了,平時是個聽話的孩子,規規矩矩的,很是乖巧可愛,可是如果家裡一有客人來,小宇就會一反常態,表現得特別淘氣。有時會把玩具丟得滿屋都是,或者是在客人面前跑來跑去,顯得很沒規矩,弄得我們很尷尬。因為有客人在場,我們也不好對孩子訓斥什麼;不管他吧,他的行為又太令人生氣。有時候,我覺得孩子這種淘氣、出格的行為好像是故意做出來給大人們看的。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呢?

這兩個案例很有代表性,相信很多家長也都遇到過,也為此苦惱過。

為什麼孩子會“人來瘋”

孩子的這種表現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也很正常。家中來了客人,有的孩子會表現得尤其活躍,又跳又唱,還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拿出來;食慾也大增,一會兒吵著吃這,一會兒又吵著吃那。這其實是“人來瘋”,多出現於3〜6歲期間,它是幼兒在客人來的時候情感上表現出近似胡鬧的一種異常興奮現象。

我們要處理好孩子的“人來瘋”,就先來看看孩子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這樣的。具體說來,有如下原因。

首先,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增長。孩子2歲後,隨著自我意識的增長,希望有人注意他的存在,為了證明他的存在就想出“鬧”的辦法。由於生活經驗的侷限,認為這種表現能夠引起別人的重視,於是就採取了不恰當的表現形式。

其次,客人的到來,給孩子帶來了新鮮的感覺。通常,客人來到家中,給孩子帶來的是一種新鮮刺激,更何況客人來一般要逗逗、誇誇孩子。當家中有客人時,孩子特別容易興奮。加之這一年齡段的孩子神經系統抑制功能尚不完善,他們極力地想在客人面前表現自己。有些孩子,似乎“鬼心眼”很多,知道在這個時候不管怎麼鬧,家長也不會過分嚴厲地管教自己,因此乘機盡情地“發洩”一番。

另外,孩子的“人來瘋”還與這時客人和家長對孩子的放縱有很大關係。客人乍到,總喜歡以孩子為話題談論幾句,誇讚幾句也是免不了的。但這就像是點燃了一根導火線,引出了孩子一系列興奮的表現,當大人們的話題轉向另一“幕”時,原先的“主角”——孩子卻依然不肯“謝幕”,退入後臺,還要繼續在“前臺”表演。這時孩子會加大嗓門,或做出各種惹人注意的舉動,要求別人再次注意自己,寬容的客人往往很自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還會繼續表揚幾句,又一次強化了孩子的行為。孩子會鬧得更兇,最終難免會使父母陷入尷尬的境地。

再次,客人到來時,有時孩子的的交往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也易出現“人來瘋”。有不少家長因為工作忙,平時很少帶孩子出去走走,孩子在家裡總是和家人、玩具或電視打交道,交往圈子窄。當家中有客人時,他們就感到好奇、興奮,希望別人注意自己。如果主客交談而不理睬孩子,孩子會在心理上覺得被冷落,便有意識地做出一些偏常行為,以引起大人的關注。當他們發現大人們開始注意自己時,便想盡辦法表現自己,也許心裡知道會因某些不當行為受到批評,但他們仍然感到滿足。另外還有家長和祖輩對孩子的溺愛。父母和祖輩全圍著孩子轉,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導致孩子“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特別強。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好表現自己,引起客人的注意。如果主客交談而不理睬孩子,孩子會在心理上覺得被冷落,有意識地做出一些偏常行為,實質上是在提醒客人:不要把我忘記了。

最後,孩子的 “人來瘋”也與家長對孩子的過度嚴厲管束有很大關係。家長過度嚴厲管束,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孩子猶如籠中之鳥,抑制了喜玩的天性。如果家中來了客人,孩子感到新鮮,而且客人還往往誇獎孩子或與之嬉戲,此時,家長又顯得比較寬容,不會當著客人的面訓斥孩子。孩子察覺到這種變化後,便會利用這“天賜良機”來解放自己,補充平時玩的不足。

如何制止孩子的“人來瘋”

明白了孩子“人來瘋”出現的原因之後,我們“對症下藥”來解決這個問題就容易多了,也有效多了。要讓孩子不再“人來瘋”,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反思自己平時的行為。一方面平時應該有意識的創造條件,給孩子尋找一些玩伴,可以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裡玩,或者帶著孩子去別的小朋友家裡去玩,減少孩子因為在家中缺少玩伴而引發的孤獨、寂寞感。另一方面應該避免由於自己的不恰當做法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強化。孩子“人來瘋”時,不是幾句話就能制止的。如果強硬制止,家長必須用更高的分貝,最後常常伴隨孩子的哭聲和父母的罵聲,反而讓人覺得更煩。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妨嘗試帶孩子離開或者通過周圍的人與孩子對話、聊天,穩定孩子的情緒。

另外以下幾種方法在制止孩子的“人來瘋”方面比較有效,作為家長,可以嘗試一下。

一是家長要學會適當制止孩子的行為,逐步引導其形成正確的角色意識。如果家長不希望孩子“人來瘋”,那麼平時在孩子出現“人來瘋”的行為時就應該用適當的方式制止,當時可以通過吩咐他做其它事情來分散其注意力,客人走後則向其講道理,指出這種行為不是成人所認同的。平時可以通過講故事等多種方式有意識的引導其形成正確的角色意識,讓他知道在客人來的時候,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在客人來之前,可以事先說明,強化其角色意識。同時父母自己也應該注意讓孩子在客人面前的表演適可而止,不要讓他表演的太多,對於那些特別容易興奮的孩子,則應儘量不讓其在客人面前表演。

二是家長平時要注意對孩子的要求和行為一致,不要讓孩子有機可趁。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和行為應該前後一致,如果是平時規定好的規則,不管有無客人在場,都應該堅持原則,不要讓孩子有機可乘。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可以強調平時的規則,並注意安撫孩子的情緒,因為在客人面前被拒絕了,孩子可能會有一些抵抗情緒,可以讓他去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如幫助客人送東西等來分散其注意力,並滿足其在客人面前表現自己的需求。

三是家長切記要讓孩子參與到與客人的交談中,不要冷落孩子。在客人來的時候,如果孩子也在場,則應把孩子介紹給客人,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給客人送茶水等,滿足孩子自我表現的需求。在談話中,也可以適時的把話題轉向孩子,讓孩子有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感覺並沒有被忽視。值得注意的是成人不可以當作客人的面斥責教訓孩子,這樣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會使孩子變得膽怯,不敢再在公眾面前表現自己,造成其社交退縮,這樣得不償失。

四是作為家長,我們要為孩子多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為孩子多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如多邀請鄰居、朋友到家中做客,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聚會或集體活動,以減少孩子看見生人時的新鮮感。在有生人的場合,應主動把孩子介紹給別人認識,這樣可以使孩子不覺得受到冷落,大人們交談或活動,如果不需孩子迴避,可讓其參加。我們還要多瞭解自己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改變過度溺愛或過度嚴厲的教養方式,逐漸積累適宜的教育方法,在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的前提下,多與孩子進行溝通,用自身的言行為孩子樹立日常生活的榜樣,讓孩子愉快地度過童年。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行為,多給他們獨立活動和取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和讚許,並多提供孩子參加交往的機會,使他們習慣於正常的交往活動,這對克服“人來瘋”是有效的。

作者/張永俊

來源/青春與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