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私有,前首富李河君攜「驚天」財報奔向A股?


漢能私有,前首富李河君攜“驚天”財報奔向A股?


漢能李河君又有新動向。

停牌超三年 能否撐起2000億市值

10月23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移動能源”)發佈公告稱,決定對持有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0566.HK,“上市公司”或“漢能薄膜發電”)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不低於5港元,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私有化之後公司擬在國內A股上市。

漢能薄膜,這家曾將前任董事會主席李河君推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的公司,可謂經歷過生死劫,居然谷底反彈?

按收購價格計算,按照股本421億股計算,漢能市值有望達到2105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停牌前,漢能薄膜發電市值為1648億港元,股價3.91港元,較現價有近28%的潛在溢價。

漢能停牌惹爭議,停牌3年外加5個月,能否撐起這2000億市值?

往事必再提 迴歸A股意欲何為?

往事不要再提,但又不得不提。

漢能薄膜曾堪稱為“神話”。2014年5月,漢能股價尚不及2港元,到了2015年3月5日,漢能股價就飆升至最高點9.07港元,整體漲幅接近5倍,市值一度站上3000億港元。

然而,2015年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因被爆涉嫌操縱自家股票單日暴跌46.95%並緊急停牌,市值蒸發上千億人民幣。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分析,在這20分鐘裡,越來越多的股票試圖清倉離場,但顯然,當股票報價迅速下滑,市場中的買家已越來越少。

這三年零五個月,漢能薄膜給投資者帶來的痛處,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但身為漢能的實控人李河君,徹骨之痛難以忘懷,畢竟隨著股價暴跌,其財富亦瞬間縮水1000多億港元。

雖然李河君辭任上市公司漢能薄膜董事和董事長職務,並對漢能控股集團和漢能移動能源的法定代表人實施變更,但漢能控股董事長李河君直接或間接持有漢能控股98.57%股份,李河君同時是漢能薄膜的最大股東,持股62.24%。

李河君或仍為實控人,迴歸A股意欲何為?

關聯交易是否猶存

股價腰斬之前,漢能薄膜發電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屢遭質疑。

此後,漢能薄膜亦開始大幅削減關聯交易。

漢能薄膜2015年年報顯示,由於沒有將新的生產線交付於控股股東漢能控股,導致公司與漢能控股及其下屬公司進行的關聯交易下跌,比2014年的59.6億港元關聯交易相關收入大幅下跌超過96%。

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第三方銷售收入佔總收入達到83%,關聯交易收入佔總收入比例降至17%。而關聯交易收入在2017年上半年,還佔其總收入將近四成。

2018年中報煙霧彈 財技了得

2018年中報的數據更是“驚為天人”,亦可謂是“一家代表全光伏,業績逆勢狂增”。

中報顯示,漢能薄膜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04億港元,同比增長約615%,淨利潤73.29億港元,同比增長近30倍,創下歷史最佳半年業績紀錄。

但是如此業績,其經營現金流卻同比減少了37.20億港元。

另一方面,漢能薄膜背後大幅增長的應收款項。截至2018年6月底,漢能薄膜的貿易應收款項、應收合同客戶總額、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項等四項應收款項目共計226.14億港元,同比增長103.77%。

如此高的應收款項增長,主要還是源於“合同資產”的激增,合同資產相當於只是賬面上的收入,企業轉讓了商品的同時並沒有收到現金。

在雪球上有投資者表示,“對比往年財報,漢能薄膜往年都是記錄的是‘收入’,就是營收,而此次中報記錄的204億是“與客戶簽訂合同之收入”,就是說未確認的、未完全收到的收入,原來玩的是財技啊”。

截至2018年6月末,漢能薄膜發電“合同資產”達127.74億元,較2017年12月末增長了432.11%。

值得注意的是,漢能薄膜還在中報中表示,與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的關聯交易已降至零。

據自媒體調查,漢能薄膜發電2018年中報顯示,8個大客戶合計貢獻了84.15億港元的“合同資產(收入)”,並且這8大客戶的股東或高管多次與漢能及其聯屬公司員工同名。

其中全是巧合,還是有其他關聯?尚無法作出定論,但蹊蹺之處亦讓人咋舌。

(部分內容來源新浪港股、黑鷹光伏團隊、新京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