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网红辩论”,不仅仅是一堂“规则课”

这场“网红辩论”,不仅仅是一堂“规则课”

“如果你能找一两个角度,论证你迟交作业的合理性,我就接受你的作业。”近日,华东政法大学一同学因故未及时上交作业,写文论证“迟交作业的合理性”,没想到其授课老师——法律学院副教授马寅翔写了一篇《关于“迟交作业案”的归入法分析》来回应许同学,师生之间一来一回的精彩“辩论”走红网络。(10月23日《北京青年报》)

这场走红网络的“辩论”的确很精彩,所谓精彩,是指围绕一件小事(对许同学来说或许不是小事),许同学写长文章从多个法律角度来阐述自己迟交作业的合理性,而马寅翔老师也写了文章从法律角度分析论证补交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能否接受许同学的作业。笔者以为,这一“辩论”有示范意义,值得其他高校尤其是政法院校师生借鉴。

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迟交作业现象在高校比较常见。但“以法辩论”的案例却不多见,这主要是因为法律一般运用在法律范围内的事项上,而学生迟交作业这样的小事并不涉及法律。然而许同学与马老师却能充分运用法律辩论小事,让人耳目一新。对此,马寅翔表示,如此“回复”是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规则意识,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也就是说,马寅翔利用这次辩论为自己的学生上了一堂“规则课”。显然,作为政法院校的学生,未来将是法律人才,最需要规则意识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不仅要从书本、大事入手,也能从身边小事入手,一点一滴的浇灌同样具有教育作用。可以说,这一辩论受益者不仅是马寅翔微信群中的学生,经媒体报道后其他人也会受益。

这场“网红辩论”,不仅仅是一堂“规则课”

坦率地说,我们这个社会最缺的就是规则意识,各种违法违规案例的大量出现,主要原因还是部分人的规则意识不强,或者说视规则如废纸。即便在法律界,也有一些人践踏规则。当然,所有践踏规则的人最终都要付出一定代价。从这个角度而言,不仅政法院校学生需要培养提升规则意识,其他社会人群也需要学习规则、敬畏规则、遵守规则。

其实,这种“辩论”在“规则”之外还有不少启示。比如我们在面对某些不合理不合法的问题时,应该合理合法地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默认或者妥协。如果许同学不花费时间精力写文章论证迟交作业的合理性,这场精彩辩论也就不会出现。而许同学的做法,既让马老师最终接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也提升了自己的规则意识、辩论能力。

再如,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假如不给许同学辩论的机会,就不会有《论迟交作业之合理性》;如果不从法律角度分析、“回复”,这种辩论也不会走红网络。也就是说,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另一种启示是,有关方面要给“合理性辩论”创造空间,提供平等对话机会。反观现实,当某些弱者遭遇不合理问题时,连辩论或者争取权益的机会都没有。

尤其是,这个案例对政法院校师生具有示范意义,比如对法律要“活学活用”。虽然每部法律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但可以利用法律知识、法律思维去探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不仅能让法律话题变得活泼,有利于法律普及,还多了一些解决生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为法理与生活中的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法律是有温度的,与生活密切相关。

这场“网红辩论”,不仅仅是一堂“规则课”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 ◎

我的微信公号:《浴室传奇》(weiyuchuanqi)——关注浴室文化与洗澡健康的微信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