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餓卻總是想吃東西?不是肚子問題,而可能是情緒問題!

原本加班很忙碌的,但還是時不時伸手到旁邊的零食櫃裡拿零食吃,原本看著電視很專注,電視劇結束之後發現身邊的零食都被吃完了,這種無意識吃個不停的現象,其實只是人們用來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而已。

明明不餓卻總是想吃東西?不是肚子問題,而可能是情緒問題!


借吃消愁是什麼?

在心理學領域上,這種現象被稱為情緒性進食,食物已經不具備原本的含義了,而是被當作填補情感需求的工具,再也不是用來解決生理需求了。有些人比較喜歡在完成一件事或者做完一件很重大的任務之後,用一頓豐富的餐飲來獎勵自己,這種情況沒有什麼不妥的,不過在某一段時間內,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大多都是在不飢餓的情況下吃的,或者是隻要心情差就開始尋找食物,那麼食物對於你來說已經變成安慰情緒的道具了。

明明不餓卻總是想吃東西?不是肚子問題,而可能是情緒問題!


如何判斷是否屬於惡性進食?大家可以對照以下五點:

在用完正餐之後,食慾仍然得不到滿足

正常的心理飢餓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者進食量的增加,而慢慢消失,甚至身體也會產生一種滿足感,如果是情緒上的飢餓,這不管吃多少東西心裡還是很空虛,而且越吃越多。

明明不餓卻總是想吃東西?不是肚子問題,而可能是情緒問題!


日常的負面情緒過多

每一次大量進食之後,又反過來暗自後悔自己為什麼要吃這麼多,心裡產生羞恥和罪惡感,如果單純是因為填飽生理飢餓而吃的東西,則不會出現這樣的想法。

明明不餓卻總是想吃東西?不是肚子問題,而可能是情緒問題!


需求特定食物

執拗的只想吃某種食物,別的食物根本無法代替,最常渴望的食物是油炸和甜膩食物,不是這兩種的話,吃其他再昂貴,再好吃的仍然也得不到滿足。正常的飢餓是有什麼吃什麼,能填飽肚子就可以了。

明明不餓卻總是想吃東西?不是肚子問題,而可能是情緒問題!


進食過程中,根本無法意識到自己吃了多少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我會不知不覺的吃掉好幾大包薯片?也就是完全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消滅掉這些食物,分別是多長時間吃完的?這就是典型的情緒飢餓。反過來,生理飢餓會讓你明明白白的記得自己吃過什麼,吃了多少,而且還會有意識的減少攝入量。

明明不餓卻總是想吃東西?不是肚子問題,而可能是情緒問題!


想吃東西的慾望比較突然

一天24小時中,突然某些時候非常想吃某種東西,慾望非常強烈,吃不到就無心做其他事情。正常的飢餓感會慢慢疊加,也就是會有一種讓你感覺越來越餓的進程。

如果你都符合,那就意味著你的生理根本不需要進食,只是心裡空虛或者情緒飢餓主宰了你的口欲。

你出現過情緒飢餓的情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