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爲什麼房價漲了10倍,車價卻降了2倍?

在慣以銷量論英雄的中國市場,汽車行業似乎整體陷入低迷。

自七月以來,汽車行業出現連續三個月產銷同比下降的情況,致使汽車生產商採取大幅降價的方式來刺激銷量:哈弗直降1.5萬;廣汽菲克6折促銷;寶馬降起價來連面子都不要,5系降了15萬還不“解氣”,7系直接爆降30萬才“舒心”……

20年前,人們無法想象,曾令無數富翁豪擲千金的汽車,有朝一日會淪落到需要靠降價來促銷。1998年,在北京每平米房價不足2000元、人均月收入剛破千元大關的時候,買一輛價格最親民的夏利需要花7.8萬元——普通職工就算不吃不喝也要六年多才能買得起!

而20年後,在北京每平米房價高達6萬、人均月收入逾越萬元的今天,僅需2.88萬元就能把夏利帶回家——當年無數普通百姓的“夢中情人”,如今瘋狂降價也於事無補,最終因經營慘淡而停產。

汽 車 價 格 對 比

車型

1998年價格(元)

2018年價格(元)

夏利

78000

28800

桑塔納

138500

84900

捷達

148500

79900

過往20年,為什麼車價越來越低?

還記得小時候價值上萬元的“大哥大”嗎?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大哥大”體積龐大,重量驚人,但在當年那可是身份的象徵,“大款”的標配啊!如今,“大哥大”早已走入歷史,現在的手機越來越小巧輕便,功能越來越強大,價格也越來越低——生產商為了提高銷量,甚至想出“充話費送手機”的主意,可還是被“花心”的消費者厭棄。

與手機相同,汽車也難以擺脫這樣的命運。90年代,汽車動輒十幾萬的價格讓無數人望而生畏,那個時候,人們做夢也想不到,這樣一件極少數消費者才能擁有的“奢侈品”,有一天會遍佈街頭,低廉親民。

20年:為什麼房價漲了10倍,車價卻降了2倍?

汽車降價的原因在於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關稅下降,合資企業得以進入中國市場,國產與進口品牌同場競爭,導致價格大幅降低。

但其實,無論是手機還是汽車,決定其價格的根源都在於成本和技術的變化。起初,生產商需要投入巨大的財力用於研發,但隨著技術的普及和市場的開拓,批量生產分攤了這部分成本,在保證同等利潤的情況下,汽車的價格自然會有所下降。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要想不被取代、始終佔據行業領頭羊的地位,汽車生產商就必須不斷實現技術突破,更新迭代,搶佔市場。一旦突破的不夠速度,不夠徹底,就會被競爭者迅速模仿,加以複製,最終導致產能過剩,不得不降價求量,熬過寒冬。

過往20年,為什麼房價越來越高?

1998年,福利分房取消,中國房地產從此走上市場化軌道。那一年,深圳的東方玫瑰花園售價為6800元/㎡,20年後的今天,東方玫瑰花園已經賣到85357/㎡,房價翻了12倍還不止;那一年,被譽為“華南第一商圈”的廣州天河路的房價不過2433元/㎡,20年後的今天,天河的均價已達到43775元/㎡,房價翻了近18倍!

20年:為什麼房價漲了10倍,車價卻降了2倍?
20年:為什麼房價漲了10倍,車價卻降了2倍?

其實,房子從本質上來講和車子沒有任何不同,都是能夠隨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降低成本、大量複製的東西——不過,房子底下的土地卻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

農業社會,土地有肥沃和貧瘠之分;21世紀,土地也有優質與平庸之別。優質土地所附帶的不僅是一棟房子而已,更是一個交通便利環境良、發展收入前景好、教育醫療水平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口的聚集而不斷升值的寶藏。

因此,小城鎮青年寧可掏空“六個錢包”,也要在一線城市和重點二線城市安家落戶;土生土長的都市男女寧可打亂自己的安穩生活,賣掉父母早就備好的郊區房產,再做上20年房奴,也要向市中心不斷靠攏——人們看中的不是鋼筋水泥澆築而成的房子,而是隱藏在房子背後的附加值——如此一來,人們永不滿足的慾望和優質土地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就會導致房價居高不下,節節攀升。

1998-2017年

部分一線城市平均房價(元/平米)對比

城市

1998年

2017年

北京

1900

57768

上海

2300

50017

深圳

5190

51477

2010-2017年

部分城市房價與常住人口統計表

2010年

2017年

平均房價

(元/平米)

常住人口

(萬人)

房價

(元/平米)

常住人口

(萬人)

北京

24733

1961

57768

1245.6

上海

22491

2220

50017

2418.33

廣州

12944

1270.08

28578

1449.84

深圳

16645

1035.79

51477

1252.83

杭州

21858

870.04

28540

946.8

南京

14107

800.47

25733

883.5

武漢

6905

978.54

16259

1089.29

成都

8035

1404.76

12034

1604.47

而在過往20年中,房價也確實沒有讓國人失望——房地產成為了回報率最高的投資項目。這些年來,大大小小的開發商和房產中介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凡是從事地產行業的無不富滿流油、名利雙收,就連普通炒房客也全都賺的盆滿缽滿。

當然,也有數不清的原本有機會“上車”的人,卻因為判斷不夠精準,而永遠錯失了良機。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則亡

20年前,出租車“的哥”是個特別光鮮的職業,當時普通人的月工資也就600多元,好點的一月也就掙1000元左右,但最懶惰的“的哥”每個月也能賺到3000元,如果牟足了勁兒幹,5、6000元也不是問題。因此,在那個年代“的哥”就是丈母孃眼中的“金龜婿”,街坊鄰居巴結討好的“土大款”。

當時許多人都眼紅這一職業,傾家蕩產也要買輛車,開的士賺錢,我的表叔就是其中之一。98年,表叔東拼西湊借錢買了輛桑塔納,車13.85萬,加上手續費一共花了15萬,當時上海的房子均價是2300元/㎡,這筆錢夠在上海買一套65平米的兩居室;如今,最貴的桑塔納還不到13萬,只能在上海買2.6平米左右,還沒一個廁所大。

20年:為什麼房價漲了10倍,車價卻降了2倍?

20年來,人均收入翻了6倍,上海房價翻了近22倍,而的士司機披星戴月也僅能維持原本的收入水平。表叔的兒子結婚急需婚房,可也只能眼看著房價越漲越高,退而求其次在崑山按揭一套50平米的小公寓——小夫妻早晚跑通勤擠高鐵去上海上班,老兩口研究怎麼用網約車載客——全家勒緊褲腰帶,齊心協力還貸款。

全家勒緊褲腰帶,背上幾十萬的貸款,也只能換一套縣城(雖然是百強縣之首)的小公寓,可如果當年表叔能夠用那15萬元在上海買套兩居室的話,那今時今日又該是什麼境遇?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我們所有人都只是被時代的潮流裹挾前進的一粒塵埃,任憑你再卓爾不群,也無法與趨勢對抗。

但如果你能順應趨勢,便能從中分一杯羹。

\ END /

辨別趨勢,學會投資;響應大勢,一帶一路!

歡迎大家加入“經觀價值投資群”,楊老師不定期分享價值投資機遇,幾個群現均滿百人,群有群規,入群前,請先加楊老師助理的微信“13916924601”,詳細瞭解群規!

走出去,才有未來,點擊即達:

這一次,我們的黃金子彈,為什麼要射向這座城市?

財富大裂變,守土時代已過,開疆時代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