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長又愛又恨的「哄娃神器」,你用對了嗎?

最近去朋友家做客,一陣寒酸過後開始坐下來沏茶聊天。許久未見,和朋友聊得熱乎。朋友家生了兩個孩子,妹妹3歲,哥哥5歲,兩個孩子特別活潑,朋友在和我聊天中數次被他們打斷,看得出來,孩子特別黏他。

讓家長又愛又恨的“哄娃神器”,你用對了嗎?

愛玩的娃們數次打斷我們談話

於是,朋友進房間把iPad拿出來,遞給了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這才安靜下來,在一旁專心地玩著iPad裡的遊戲。朋友一臉無奈,搖搖頭告訴我:“現在iPad就是個哄娃神器!”這讓我突然聯想到網上熱議的一個話題,也是因為孩子玩iPad的問題,鬧得兩家人互相都不愉快,故事是這樣的:

說是在杭州,有兩個家庭商量好國慶帶家人包括孩子一起去海南度個假,在出發前幾天其中一個家庭說是旅行途中要把iPad帶上,這樣的話旅途會輕鬆一些,因為孩子有iPad玩不會太鬧騰。然而另外一個家庭卻堅決不願意把iPad帶上,因為兩個家庭上一次出行的時候,兩家的孩子沉迷在iPad上,完全失去了帶孩子增廣見聞、陶冶情操的意義。因為兩個家庭這一點沒有談攏,最後其中一家人改簽了機票和旅館,單獨出行了

讓家長又愛又恨的“哄娃神器”,你用對了嗎?

因為出遊帶不帶“iPad”一拍而散

本覺得類如iPad這些電子產品的出現所帶來的弊端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沒想到這樣一個新聞卻上了熱搜,然後在朋友家的這個小插曲也讓我有了些思考。

我們的下一代可以被稱作是“數字原住民”,一出生就面臨著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孩子在這樣一個世界裡可以尋找到現實中沒有的快樂。電子遊戲、動畫片、網絡購物等等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而且低齡化的趨勢也越來越嚴重。

讓家長又愛又恨的“哄娃神器”,你用對了嗎?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但孩子沉迷玩電子產品,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缺少玩伴。有些父母甚至會主動給孩子提供“電子保姆”,以求得片刻安靜。其實,愛玩是孩子的本性,孩子在出生以前,並不知道手機、iPad是什麼,是因為他所接觸的家庭環境,使得他們知道這些電子產品是好玩的。反過來,如果一個家庭父母的愛好都是閱讀,孩子耳聞目染也會覺得書本的魅力所在,他們對電子產品所產生的興趣也會減少。所以說想要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

話說那些科技精英的家庭,他們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規矩要嚴格很多。比爾・蓋茨和奧巴馬的孩子都在是在過了13歲以後才被允許使用手機,喬布斯曾經也在接受採訪時候坦言,自己會限制孩子們使用高科技的電子產品。

讓家長又愛又恨的“哄娃神器”,你用對了嗎?

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有些家長覺得讓孩子玩iPad能夠安靜下來,就聽之任之,結果孩子上癮卻很難糾正過來,再去想方設法,所花的代價更大。其實對於這些電子產品的使用,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不允許觸碰,也不能任由孩子去玩,如何引導孩子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我這邊分享如下一些小的建議

讓家長又愛又恨的“哄娃神器”,你用對了嗎?

分享一些小的建議

1.把電子產品出租給孩子

在很多家庭裡,電子產品是家庭公用的產品,或者是孩子獨有的玩具。所以有時候孩子天生就覺得這些東西就是他的,當家長從他手中拿走他自己的東西的時候,孩子會生氣、會撒嬌甚至哭鬧。而如果有個規定,這些電子產品是需要借用的,他們可以通過正確合適的途徑去租用這些設備,獲得其使用權,那父母們拿走這些電子產品就不會遭到孩子的強烈抵制了。所以從電子產品到來的第一天起,父母可以不斷強調大人才是電子產品的主人,比較好的做法是家長可以親手製作一些電子用品借據,例如下圖:

讓家長又愛又恨的“哄娃神器”,你用對了嗎?

電子用品借據

2、和孩子平等地制定規則

很多時候孩子的父母都以命令式的口吻去和孩子溝通。尤其到了孩子學習、練習樂器的一些時間,看到孩子依然痴迷於電視、電腦、iPad或者玩具等等,就非常生氣的組織孩子的舉動。孩子也就會發脾氣,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父母應該注意的是較早地給孩子樹立一種規則的意識,而且這種規則並不是強加於他的,最好是和他平等地一起制定這些規則,遵循他的意見,也同時賦予孩子一種監督權,孩子自然而然也會遵守,例如下面制定的規則:

讓家長又愛又恨的“哄娃神器”,你用對了嗎?

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3、讓孩子承擔保養電子產品的責任

將iPad或電腦借給孩子的同時,我們可以趁機培養他們的責任心。作為將iPad借給他們的合約一部分,我們可以要求他們在還的時候將電充滿、將屏幕擦乾淨等。這個歸還儀式不僅可以讓督促他們到點歸還,還可以讓培養孩子愛惜東西的良好習慣。

4、設立相關獎勵機制

在這個資源豐富,追求快速滿足的年代,想看什麼、買什麼、玩什麼,都是那麼輕而易舉。很多時候孩子只要鬧一鬧,死纏爛打一番,爸媽為圖耳根清淨,玩具來了,iPad也來了。建議父母與孩子們一起約定,讓電子娛樂時間成為獎勵的一部分,用自己的努力去賺取娛樂時間。明白世界上很多美好的東西需要等待,或者付出很多努力才能獲得,將是一個重要的體驗。

讓家長又愛又恨的“哄娃神器”,你用對了嗎?

設立獎勵機制

在這樣的機制下,孩子會選擇20分鐘還是60分鐘的小提琴,將是有意思的一課。

5、準備充足的非電子產品娛樂活動

除了讓家裡隨處可見書籍外,我們還可以準備許多手工繪畫工具、棋、桌遊、地圖、望遠鏡等,讓家裡充滿著有趣又有益的活動。讓孩子除了電子產品之外,還有很多選擇的空間,家長們還可以陪伴小朋友一起玩,度過快樂的親子時光。

讓家長又愛又恨的“哄娃神器”,你用對了嗎?

準備充足的非電子產品娛樂活動

6、設立無屏幕時間,多策劃出行活動

設立家庭無屏幕時間,鼓勵孩子與朋友到戶外玩耍互動,或者鼓勵孩子做些自己喜愛的事情。在週末或假期時,多策劃一些與小夥伴們一同出行的有意思的活動,比如可以一起去博物館,一起做蛋糕、玩桌遊、看話劇等等。

家長們如果掌握了這些小技巧,娃們自然也不再那麼沉迷這些電子產品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