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被誤解的長春老建築,不是日本人所建,是如假包換的長春製造

愛說歷史的娘娘是吉林長春人,從小在這座美麗的北方城市長大。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全國各地的很多遊客都來到我的家鄉觀光。也許是因為長春歷史上有一段尷尬的時光,所以很多遊客都認為那些具有特色的老建築統統都是日本人所蓋。關於長春有很多日本人建造的老建築娘娘並不否認,可是在我們50~60年代時,誕生了很多傑出的設計師、建築師,為我們的城市興建了很多古代和現代融合的優秀建築。今天,愛說歷史的娘娘便客串一次導遊,帶大家看看我們長春人自己建造的老建築們。

這些被誤解的長春老建築,不是日本人所建,是如假包換的長春製造

火車站


地質宮,位於城市中心地帶文化廣場的地質宮,可以稱得上長春最富氣魄的建築之一。地質宮利用偽滿新皇宮的地基興建,整體建築風格融合了古典和現代的元素。為了凸顯民族特色,在屋脊和重簷都採用了歇山頂的建築樣式。整體結構呈一字型,盡顯端莊大氣。經考證,這棟建築的設計者是長春人王甫臣。

這些被誤解的長春老建築,不是日本人所建,是如假包換的長春製造

地質宮


吉林省圖書館,地點位於新民大街。是由吉林省建築設計院和第一建築公司聯合建造。在1957年吉林省圖書館正式建成開放,是吉林省有史以來第一座省級的公共圖書館。在建築風格上,吉林省博物館選用仿古風格,屋頂採用鑽天頂樣式與琉璃瓦相映成輝,屋脊採用對稱的傳統簷口。一眼看去,除了莊重大氣,還能看到它在細節上的巧思,非常別緻。

這些被誤解的長春老建築,不是日本人所建,是如假包換的長春製造

吉林省圖書館


工人文化宮,我想這是老長春人最熟悉的文化娛樂交流場所,由長春建築學校建築師黃建凱設計,在1958年建成並對廣大市民開放。這棟建築構圖縝密,富有現代風格,再細觀會發現它的簷角處的設計也不失中國傳統風格。這裡設有劇院、電影院、舞廳、活動室等等,可以同時容納4000人。在愛說歷史娘娘的童年時光,最開心的事情便是跟家裡的大人一起來這裡看電影。這裡不光是娘娘一個人美好的回憶,相信也讓很多老長春人度過了快樂的時光。

這些被誤解的長春老建築,不是日本人所建,是如假包換的長春製造

工人文化宮


南湖賓館,如果要說長春哪一座賓館最有名最有歷史感,相信大家都會想到南湖賓館。南湖賓館於1958年開始興建,1960年正式投入使用。主樓的仿照明代的建築風格,飛簷圓柱,雄偉壯觀。七座小棟風格各異,分別有中、法、德等不同風格。整座南湖賓館坐落在群林當中,建築與植物相得益彰。夏日的夜晚在南湖賓館的院內散步,愜意舒適。

這些被誤解的長春老建築,不是日本人所建,是如假包換的長春製造

南湖賓館


諸如此類的建築還有很多,例如長春市體育館、鴿子樓、應化所、光機研究所、農業大學等等。這些建築都不是日據時期的日本人所蓋,而是解放之後我們長春人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勞動興建起來的。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您還知道長春哪些一直被誤解的老建築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哦!

這些被誤解的長春老建築,不是日本人所建,是如假包換的長春製造

長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