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深度推进中荷农业技术合作与创新发展

应深度推进中荷农业技术合作与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张娜

10月14日-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对荷兰进行国事访问。在中荷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双方企业签署8项合作协议,涉及能源、金融、航空、农业科技等领域,总金额约80亿欧元。

目前,荷兰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荷兰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7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78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创新在荷兰农业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造就了荷兰农业强国的地位。荷兰在华企业对加强与中国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合作与创新发展有更多期待。日前,荷兰PRIVA公司亚太区总经理Bram Koppert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达了他对此次李克强总理访荷的印象及两国农业技术领域的合作愿景,并分享了PRIVA的成功经验。

中国经济时报:你如何看待李克强总理此次访荷对两国经贸合作,尤其是农业科技领域合作的影响?

Bram Koppert:我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同荷兰企业家代表座谈时提到放宽市场准入。他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外国企业在华投资机会,放宽市场准入,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并欢迎荷兰企业到中国投资,分享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另外,李克强总理还提到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绝不允许强制转让知识产权等。我对此印象深刻。我们是一家农业科技企业,这一点也是我们这些在中国的农业科技企业所关注的。当前中荷关系发展势头非常好,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荷兰,对两国企业在农业等各领域的深度合作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对中国市场前景有何看法?

Bram Koppert:中国的园艺市场已经高速发展了好几年,短期内没有迹象表明这种情况会改变。直到今天,大多数温室水果和蔬菜都是由小型家庭农场供应的。但正如我们在世界各地所看到的,这些农民在慢慢变老,新一代农民更感兴趣的是大规模和专业的温室,这与受到中国政府的鼓励有关。因此,大规模和专业温室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此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消费需求、人口老龄化和政府政策将继续推动园艺市场继续向前发展。

PRIVA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公司,目前,已经在中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比利时、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建立了18家分公司。PRIVA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12个年头,12年来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有效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现在是,未来更是。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在华荷兰企业代表,请问你对两国企业在农业技术领域的合作有怎样的体会?

Bram Koppert:近年来,中荷两国在贸易、投资和技术等领域合作持续提升,双边经贸合作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比如,技术合作不断扩大,两国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特别在水治理、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合作。

在温室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在,真正的种植者需要把这项技术投入到一个平稳运行和有利可图的温室蔬菜生产中。更多的知识交换是必要的,并应最大限度地利用高科技。PRIVA正在发挥它的作用,比如,通过进一步开发和实施PRI? VA学院在线培训模块来进行这些工作。它不仅将集中于正确使用气候计算机和灌溉,而且提供了关于植物生长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更广泛的知识。

中国经济时报:荷兰是欧洲的门户,并是身处“一带一路”海陆交汇地。你认为“一带一路”将给两国企业带来哪些合作新机会?

Bram Koppert:“一带一路”倡议为荷兰科技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新市场。荷兰是世界三大农业出口国之一,众所周知,农业以高度集约化、高产闻名。荷兰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在欧盟内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给荷兰农业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带来直接机会。

中国经济时报:根据PRIVA的经验,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及品牌竞争力方面有怎样的建议?

Bram Koppert:PRIVA一直将其软件技术与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相结合。由于能源是温室生产的主要成本之一,因此,从长远来看,能源的组合是种植者盈利的关键驱动力。对于PRIVA来说,竞争力和品牌价值来自于对可持续温室解决方案的推动。农业是荷兰经济的推动力之一。荷兰政府认为,农业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荷兰的农业部门非常关注可持续发展,企业更是,因为这样才能生产出健康安全的食品,并且不破坏风景和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