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庶出的皇子爲啥只能稱皇后爲母后,不能稱生母爲母妃?

我們都知道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在古代的豪門,男人除了妻子之外,還擁有數量不等的小妾,但不管妾的數量有多少,男人的正妻只有一位,民間大戶人家如此,普天之下最大的豪門——皇室同樣如此。

古代庶出的皇子為啥只能稱皇后為母后,不能稱生母為母妃?

皇后與嬪妃

皇帝的正妻是皇后,主宰後宮,地位無比尊崇;相當於妾的女人,自然是後宮各個等級的嬪妃啦!同樣的道理,皇后生的孩子為嫡出,嬪妃生的則是庶出,雖然都是皇帝的孩子,但名分地位各有不同,有意思的是這些孩子都屬於皇后,換言之,他們名義上的母親,只有皇后一人。小編為什麼在此強調這一點呢?因為近幾年來的古裝劇中有一個重大的謬誤,即庶出的皇子公主與生母見面,張口就稱“母妃”,這是不對的。

古代庶出的皇子為啥只能稱皇后為母后,不能稱生母為母妃?

唐朝庶出皇子,吳王李恪

母妃一詞直到明清才出現,並且只是用於書面用語而非當面稱呼,因此,在明清之前的古裝劇中,根本不會出現庶出皇子稱呼生母為“母妃”的現象。

古代庶出的皇子為啥只能稱皇后為母后,不能稱生母為母妃?

中宮皇后

在民間,嫡庶有別,在皇宮,妻妾之別照樣涇渭分明,因此,庶出的皇子只會稱呼皇后為母后,稱呼生母為姨娘(或姨),無論生母在後宮的品級有多高,概不能例外。

古代庶出的皇子為啥只能稱皇后為母后,不能稱生母為母妃?

唐朝嬪妃

此外,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看到皇后與嬪妃皆以“臣妾”自稱的現象,殊不知,這一點也值得推敲,因為在真正的歷史上,“臣妾”二字等同於奴婢,是出身卑賤的妃妾所用,身份尊貴的皇后根本用不著這樣稱呼自己。嬪妃在皇后面前的地位,等同於婢女,不管該嬪妃到底有多得寵。好比晉武帝的寵妃胡芳得到聖寵,享有“亞後”待遇,但她的父親胡奮在遇見皇后楊豔的父親時,依然只能恭恭敬敬地說:“我女兒不過是你女兒的婢女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