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壓力凸顯,汽車金融會是下一個雷區嗎?

經濟下行壓力凸顯,汽車金融會是下一個雷區嗎?

好買說

這兩年 ,汽車金融很火,很賺錢。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最新公佈數據顯示,今年8月,全國乘用車零售173.4萬臺,同比下滑7.4%,至此,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已經連續三月下滑。1-8月,乘用車市場銷量同比僅增長1.3%,創有該數據記錄以來的新低。

然而,目前汽車行業面臨銷量下滑、利潤增速放緩的困境,但汽車金融業務仍在快速成長

互聯網公司、傳統車商、互金平臺及汽車金融資產端平臺都開始全速加碼汽車金融。BATJ四大互聯網巨頭均已佈局互聯網汽車金融,如主打低首付汽車租賃的彈個車獲得阿里和螞蟻金服的聯合戰略投資;主打汽車新零售、貸款的易鑫獲得了騰訊、百度、京東投資,並在港交所上市;主打車抵貸的P2P平臺微貸獲得10億元C輪鉅額融資。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汽車銷量疲軟的同時,汽車金融繁榮發展,交易量也迎來快速增長,不過一些互聯網汽車金融平臺也出現了倒閉,這不免讓投資人擔心。

當中國經濟走到一個新的拐點,金融去槓桿、中美貿易戰等給經濟帶來的下行壓力讓投資人越來越擔心。這個時候投資汽車金融類資產,前途在哪裡?風險會有多大?我們對標汽車金融發達的美國市場來看下國內汽車金融的前景。

01

國內汽車金融空間巨大

美國汽車金融滲透率高達70%,中國只有40%

汽車金融通俗講就是給終端汽車消費者提供融資服務,最常見的形態就是車貸。

對於國內很多投資者來說,汽車金融還是個新鮮事物,但其實它在美國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了,它的出現甚至比信用卡還早30年。

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美國各大汽車公司陸續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公司,不僅刺激了個人消費,也促進了整個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美國汽車金融公司的車貸經營業務,已超過汽車製造本身,成為汽車製造商的最主要利潤來源;而通過信貸和租賃服務來購車,也是美國人最普遍使用的購車方式。

伴隨汽車消費金融市場的擴大,相應的金融產品也越來越多,特別是汽車貸款資產支持證券(Auto Loan Backed ABS), 給投資人提供了更多資產配置的選擇。

相比美國市場,國內汽車金融起步較晚,雖經歷十多年迅猛發展,但距離發達國家還有一定距離。2017年末國內汽車金融滲透率大約才40%,也就是說只有40%的消費者選擇了通過金融方案購車,這與成熟市場的70%滲透率相比還有很大空間。

伴隨著國人消費觀念的轉變、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三四線城市購車需求,以及新勢力造車企業的遍地開花,消費者對汽車金融產品的差異化需求將越發明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正推動汽車金融市場的滲透率也持續上升。

可喜的是,國家的法律法規為促進汽車金融的發展又做出了不少調整,2016年3月末,中國人民銀行與銀監會聯合下發《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允許汽車金融公司在向消費者提供購車貸款(或融資租賃)的同時,根據消費者意願提供附屬於所購車輛的附加產品(包括購置稅、保險、甚至裝潢)的融資,同時也放寬新能源車和二手車首付比例至15%和30%(原來是50%),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政策的不斷跟進,未來中國汽車金融行業無疑會進一步擴大。

從汽車金融公司資產端的信貸規模來看,2017年零售端貸款餘額較2016上漲約31%。隨著汽車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金融相關公司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也增長迅速。根據萬得數據,2018年初至今發行的汽車金融類資產支持證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5%左右。

由於汽車貸款類的資產支持證券底層的汽車貸款較分散,使得每筆貸款的佔比較低,違約後對資產池整體表現來說影響不大。比如寶馬金融在去年底發起的汽車貸款資產支持證券底層有32341筆汽車貸款,借款人分佈在31個地區,21個不同行業。截止2017年6月30日,累計不良率僅為0.1%。

未來就算新車市場銷量沒有大的增長,但汽車金融滲透率還有不少空間。

02

汽車金融違約風險不僅在於宏觀

美國經濟向好下,汽車金融逾期率依然創新高,消費者和金融機構才是主因

中國汽車金融行業在過去幾年呈爆炸性增長,如今卻似乎遭遇了汽車銷售放緩和信貸緊縮的雙重打擊。如果就此擔心宏觀經濟下行對這個行業帶來次貸危機式的災難,那也未免也有些過慮了。

我們來看下美國發達國家的汽車金融的違約情況。

汽車貸款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等級不同分為優質貸款、次優貸款、次級貸款。

汽車貸款依附於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而汽車因為是耐用品,具有很強的經濟週期性。而且現在的汽車質量越來越好,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源於對未來經濟形勢和家庭收入的不確定,消費者通常會選擇延遲買車和換車。

投資者之所以擔心國內汽車金融的風險,無非是因為對當前承壓的中國經濟悲觀所致。而研究美國的歷史發現,即使在美國不斷加息、經濟向好的今天,汽車金融的逾期率卻達到歷史新高。這意味著,汽車金融的風險和宏觀經濟沒有絕對的正相關。

汽車貸款量和貸款逾期額和汽車銷售量基本呈同一趨勢, 隨著汽車交易量的增長而增長。

經濟下行壓力凸顯,汽車金融會是下一個雷區嗎?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

數據時間:2003年-2017年

經濟下行壓力凸顯,汽車金融會是下一個雷區嗎?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數據時間:2003/1/1-2018/3/31

經濟下行壓力凸顯,汽車金融會是下一個雷區嗎?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數據時間:2003/1/1-2018/3/31

根據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顯示,從2012年開始,美國汽車貸款的逾期率隨著車貸的增長也呈現出了穩步增長的趨勢。到今年一季度,有4.3%的車貸逾期至少90天,也就是說90天逾期率達到了4.3%,創歷史新高其中的次級貸款60天逾期率更是達到了5.8%,達到了1996年以來的最高值,甚至比08年經濟危機時更高。

影響逾期率的因素之一是消費者,這也是較直觀的一個因素。消費者的收入較高且穩定,則逾期還款的概率會較低。這就意味著當失業率上升,人均收入下降時,車貸的整體逾期率也會上升。消費者的信用當然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美國有著比較成熟的個人徵信系統,一般620分以上的個人屬於信用質量好的,620分以下的個人貸款則是我們常說的次級貸款,這部分貸款的違約率要高於優質貸款。

當然,影響逾期率的不僅僅只有上述因素,即使是相同信用水平的貸款,不同的金融機構的逾期率也可能相差很大。 根據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統計數據,同樣是次級貸款,銀行或者credit union的90天逾期率只有4%,而一些車貸公司的90天逾期率高達9.7%。

一些金融公司為了獲取更多的客戶,會降低標準放貸給一些資質較差的客戶或者給一些客戶過大的授信額度,這樣無疑會加大違約風險。所以一些金融公司會拉長還款期限。 雖然拉長貸款的償還期可以減少每期還款額從而降低違約風險,但是時間越長,車在期末的殘值越低,也會給金融市場的投資人帶來更多的投資風險。

整體來說,汽車金融的違約與否主要在於消費者的還款能力和信用以及汽車金融相關金融機構的風控能力,而並非是宏觀經濟本身。

03

車貸風險最壞能有多壞?

2008年次貸危機下的美國,汽車金融風險依然可控

那麼,在美國,當經濟處於下行週期時,汽車金融風險會有多大呢?我們來看下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時候的情況。

個人投資者投資汽車金融類資產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車貸的資產支持證券。雖然次級車貸相比優質車貸的違約率較高,但是由於這類貸款利率較高,相應的資產支持證券的利率也較高。

我們都知道2008年的次貸危機使得很多投資人損失慘重,甚至失去了養老金。之後政府出臺了更加嚴格的法律法規來規範房貸市場,但是這些條款並不適用於車貸。然後我們看到的是2010年以後,美國房貸違約率呈現下降趨勢,而車貸的逾期率卻一路飆升。那問題來了,次級車貸的危害是不是也很大?汽車貸款資產支持證券在經濟危機下的表現如何?

首先,我們從市場整體的維度來看,次級車貸的量雖然上升,但是相對整個經濟體來說,並沒有次級房貸的危害大。車貸是以汽車為抵押物,相對於住宅來說單位價值較低,還款期限較短而且更容易估值。成熟的二手車市場更是為給逾期回收的車輛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處置平臺。

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對逾期車輛的回收和處置也變得更容易。

我們再來看相應的車貸資產支持證券。2007年由優質車貸打包的資產支持債券在 12個月時的累計淨損失率0.87%,兩年之後的累計淨損失率2.03%,三年後的累計淨損失率也只有2.6%。而2007年次級車貸打包的資產支持債券一年,兩年,三年和43個月的累計淨損失分別為4.47%、10.19%、13.59%和14.67%。雖然這一比率明顯高於優質車貸的損失率,但其實這和次級車貸的利率相比就顯得沒有那麼可怕了(次級貸款利率可能高達20%左右),次級貸款本來就是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

結語

雖然汽車消費金融也隨著整體的汽車行業具有較強的經濟週期性,但是我們看到在美國,經濟危機階段並不是車貸違約率升高的唯一階段,在經濟復甦,消費者信心增長以及投資人風險承受能力上升的過程中車貸的逾期率也出現了歷史新高點

汽車貸款逾期率不光和底層的消費者信用掛鉤,也會受作為借款人的金融機構影響,當我們不能完全判斷所投資產品的底層資產質量時,建議選擇風控系統嚴格的汽車金融類公司,關注其發放貸款的歷史違約率、回收率和還款期限等情況

總體來說,投資汽車消費金融類的資產,我們還是要結合宏觀形式和具體金融產品的質量, 綜合考慮是否要配置該類資產。

好買提醒:本文版權為好買財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如有轉載需求,請在文章下方留言。


經濟下行壓力凸顯,汽車金融會是下一個雷區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