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的追夢人——記省百名新型職業農民典型詹玉卿


“花果山”的追夢人——記省百名新型職業農民典型詹玉卿

詹玉卿和她的“花果山”



“花果山”的追夢人——記省百名新型職業農民典型詹玉卿

農場員工在給太秋甜柿貼標籤、打包。

國慶期間,永安市西洋玉青家庭農場“太秋甜柿”上市,人們慕名前來採購,農場主詹玉卿樂開了懷。“太秋甜柿”以“蘋果的脆味,梨的水分、哈蜜瓜的甜味”而備受青睞,一個可賣10元錢。國慶長假期間在桃源洞景區展銷,最多時一天銷售額近5000元。

西洋鎮是水果之鄉,下街村果農詹玉卿是當地“土專家”。上世紀八十年代,她和愛人黃志田開始承包果園,先後種植蜜桔、水蜜桃、芙蓉李、楊梅、臍橙等果樹。夫妻倆將水果生意經營得紅紅火火,成為鎮裡的水果大戶。如今經營著455畝的果園和60畝的竹林,開闢了一片花果山,正朝著打造農業觀光旅遊的現代家庭農場邁進。

這些年,詹玉卿這位“種果能人”獲得了不少榮譽:2006年被國家婦聯評為“農村女能手”;2008年被省婦聯評為“百佳女能手”;2010年獲評三明市勞動模範,2017年入選福建省百名新型職業農民典型風采,2018年獲福建省第三批農村實用人才。

“土人”讓小鎮水果闖市場

半輩子念水果經,自己做、創品種、試栽種、闖市場;帶別人做、建團體、開銷路、打品牌……詹玉卿直說不容易。她首先回憶起艱辛開拓水果營銷市場的點點滴滴。

1988年政府出臺好政策,村民可以承包山林,靠山吃山。承包者大多是男村民,詹玉卿巾幗不讓鬚眉,在女村民中第一個承包山林,種植蘆柑、蜜桔,開始了“水果人生路”。沒想到出師不利,蜜桔收穫了卻賣不出去。詹玉卿不服輸,自己找市場。1990年起她試水水果營銷。

她發現,品種單一、規模小,很難打開 銷路。從1992年開始,她獨自走出永安到上海賣筍,而後到東北、山東、廣東等地考察水果市場,找客商推銷。常年在果園幹活,風吹日曬,她膚色較黑,帶著水果到市場,人家一看就叫她“土人”。

但詹玉卿沒有膽怯,她真誠地把水果分給路人品嚐,並且自賣自誇,終於贏得了客戶。江蘇果商千里迢迢上門採購蜜桔,西洋水果邁出外銷的第一步。

接著,她牽頭成立富滿地水果合作社,吸納105戶果農。合作社現有果園2100畝,種植蜜桔、芙蓉李、油柿、甜柿等十幾種水果,使用統一品牌。“抱團”闖市場,詹玉卿帶領大家不但銷售西洋鎮的水果,還推銷周邊水果,讓永安水果走向全國。

淘汰投產果樹試驗新品種

市場風雲變幻,要站穩腳跟,就得種出受歡迎的水果產品。詹玉卿積極引進培育新品種,將目光盯在甜柿上。

2003年,詹玉卿和丈夫黃志田購進150畝林地打算種柿子。那時候西洋柿子以油柿為主,年產達2000噸。油柿要經過加工才會成熟,吃起來時滿嘴通紅,“吃相”不好看。詹玉卿聽說有臺灣甜柿新品種,請教永安市農業局經作站專家後,以每株6元的價格,購進6000株苗,種了150畝。

2008年,臺灣甜柿豐收在望,預計投產後一年可收入20萬元。可這時省果樹站專家前來指導時介紹說,日本太秋甜柿更為優秀,可以提早一個月上市,而且口感更好。夫婦倆心動了,雖然鋸掉臺灣甜柿高位嫁接新品種,有點不捨,但詹玉卿卻認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才有競爭力。於是夫妻倆就將省果樹站寄來的6棵日本太秋甜柿芽進行嫁接。

為了呵護好日本太秋甜柿,詹玉卿一面尋求地方政府及農業部門的支持,一面天天泡在果園裡琢磨,硬是把自己練成了一個“土專家”。2013年,日本太秋甜柿部分掛果上市,在永安、漳州、晉江、石獅各大超市走俏,論個可賣到10元錢。2017年,200畝日本太秋甜柿豐收,產值達80萬元。

2014年6月,日本太秋甜柿通過省級品種認定,成為永安的特色水果之一。2015年,該品種列入省級推廣項目。

真金白銀擺在面前,果農們終於相信,新品種是致富的“法寶”。而詹玉卿對鄉親毫無保留,鄉親請教什麼,她都傾囊傳授。

在農業部門指導下,詹玉卿做好農業“五新”試驗示範,開展甜柿測土配方施肥、柑橘小食蠅綜合防治、芙蓉李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推廣應用,2011年日本太秋甜柿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獲得無公害農產品標誌使用權。多年來,她堅持參加科技知識培訓,先後獲得“農產品經紀人”、中級“農藝工”證書,成為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

詹玉卿曾連續擔任兩屆永安市人大代表,積極為全市水果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在2009年永安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詹玉卿聯名10位人大代表提出《關於促進永安市水果產業發展的議案》,被確定為大會1號議案,得到落實,促進了永安市果業優化結構,穩健發展。

“花果山”變成現代農場

詹玉卿雖然59歲了,但她還想乘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繼續現代農業的新探索,帶動更多優秀人才在農村這片熱土上創業興業。這不,35歲的兒子黃偉在泉州的廣告公司從事廣告策劃,被她招回來一同創業,並創辦了西洋玉青家庭農場。

“我們的果園不僅是無公害,而且還是‘穿衣戴帽’的。這麼美的果園,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西洋鎮品嚐甜柿、芙蓉李、蜜桔、楊梅等水果,體驗挖筍的樂趣啊!”詹玉卿開心地說道。

這片果園,山頂種著成片馬尾松,山坡種芙蓉李樹、甜柿子樹等果樹,套種桂花樹、羅漢松,果園與竹林相鄰。

“如果沒有這樣‘穿衣戴帽’,果園的山泉容易乾涸,果樹就缺水。”詹玉卿說。

為了打造現代家庭農場,詹玉卿今年貸款30萬元加大投入,修通3公里上果園的水泥路,蓋起300多平方米的現代水果保鮮房。兒子加入後,她的信心更足了。

(三明日報永安記者站 鄭繼濤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