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台子:昔日戈壁灘 如今「花果山」

從上世紀70年代的戈壁灘,到如今遐邇聞名的“花果山”,沙坡頭區揚黃灌區南山臺子通過40多年的發展,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也讓蘋果樹變成了果農的“搖錢樹”。

沙坡頭區永康鎮雙達村地處南山臺東部,是1982年移民搬遷後成立的一個移民村,現有411戶1441人,全村土地總面積420.73公頃,其中耕地323.83公頃,目前全村共栽植經果林8300餘畝。

今年84歲的徐仲連是雙達村的一名老黨員。1978年,他和家人響應國家號召,從沙坡頭區永康鎮南灘村移民至南山臺揚黃灌區。

“剛來這裡時一無所有,住的是‘地坑子’,吃的是窩窩頭,一起搬過來的還有西海固和香山鄉的群眾。”徐仲連一邊回憶一邊說,當時因為土質疏鬆,挖不了窯洞,他們只能睡在一個4米寬、2米深的土坑裡,土坑裡鋪著玉米稈和柴草,俗稱為“地坑子”。

農村有句俗話,在什麼山唱什麼歌,有什麼政策走什麼路。徐仲連告訴記者,雖然當時條件艱苦,但是依靠國家政策的支持,大家的信念很堅定,幹勁很足。“當時沒有道路,大家就用鐵鍬開山劈路,用手拉車清運石子和泥土。”徐仲連接著說。

經過4年的努力,原本荒蕪的土地在汗水的灌溉下漸漸有了生機。1982年,永康鎮雙達村成立,靠著國家補貼的木頭、水泥等材料,村裡的100多戶人家都住上了土坯房,並且人均擁有3畝地,許多農戶都種上了蘋果樹。

“1992年的時候,村裡動員村民大量種植蘋果樹,現在全村靠經果林產業和養殖業,人均年收入1萬多元。”雙達村黨支部書記常軍說。

不僅僅是雙達村,40多年來,整個南山臺子揚黃灌區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經果林,經過不斷探索和發展,昔日的戈壁灘變成了如今脫貧致富的“花果山”,蘋果產業已成為我市重要優勢特色產業和戰略性主導產業,尤其以沙坡頭區南山臺揚灌區為主的蘋果基地,面積達到11萬畝,約佔自治區總面積60萬畝的18%,成為自治區最大的蘋果主產基地。 (中衛市新聞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李啟智 任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