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兒的必讀:姨媽來的早,個子長不了——論月經和身高的關係

曾經有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很多年。

我爸178cm,我媽163cm,我姐165cm。

而我, 155cm!

按說,我爸媽的遺傳基因還不錯,

後天也給予了我非常好的營養,

可為什麼我是我們家身高最矮的一個?

家有女兒的必讀:姨媽來的早,個子長不了——論月經和身高的關係

帶著9歲的女兒去內分泌科做檢查,

說是懷疑小姑娘來了初潮,

找專家測骨齡看看是不是性早熟?

如果是,

孩子可能將就此停留在148cm的海拔……

家有女兒的必讀:姨媽來的早,個子長不了——論月經和身高的關係

這次偶遇,讓我恍然大悟。

身材矮小,也許不是我天生的,

而是我“成熟”的太早!

我比姐姐小2歲,月經初潮卻比她先來。

初一那年暑假,剛滿11歲的我,

看著小內內上陌生的血跡,

懵懂,惶恐,竟也有一絲絲自豪,

自己終於長大了

當時的我,當然卻並不知道這長大的代價,

便是身高也從此被永遠定格!

家有女兒的必讀:姨媽來的早,個子長不了——論月經和身高的關係

通常我們將大多數女孩的初潮年齡界定在12-13歲,

11歲,可能我不算太早熟,

但與相對晚熟的姐姐來說,

身高發育已經明顯處於劣勢。

這是因為——

骨骼發育和性發育一樣,受到內分泌激素的影響。

如果體內的促性腺激素上升到青春期水平,

骨齡就會提前,導致骨骺線閉合消失,

骨骺線一旦消失,也就失去了自然長高的潛力,

再也沒辦法長高高了!

而性早熟帶來的危害遠不止於此!

性早熟的孩子,往往會有一段時期身高體重突升猛增,

與眾不同的身體變化,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壓力。

家有女兒的必讀:姨媽來的早,個子長不了——論月經和身高的關係

什麼是性早熟?

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中有兩個部位:下丘腦和腦垂體,都是控制內分泌的主要地方。當它們出現異常時,分泌的促黃體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增多,就會導致身體內提前分泌性激素,使女孩子在8歲前就出現第二性徵:乳房發育,月經來潮,子宮卵巢增大,卵泡成熟,陰//毛出現。

家有女兒的必讀:姨媽來的早,個子長不了——論月經和身高的關係

理清這些前因後果後,

我開始反省自己為何會早熟?

雖然從醫學上看,有很多比較滲人的病理原因:

比如,下丘腦和垂體出現異常

比如,腫瘤或其他病變

比起這些滲人的病理變化,

我更願意相信是兒時的飲食造成的!

作為是家中的老么,是很幸福的——

有什麼好吃的,滋補的,統統都緊著給我吃~~

當時就只覺得甜蜜了,

沒想到竟是這麼大的一個“坑”!

畢竟,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當下

飲食不當是造成性早熟的重要原因。

餐桌上的食物盡是營養豐富的美味,

快餐洋食與零食,只要喜歡就隨便吃,

為了更好的生長髮育,

有些家長還會專門買滋補品給孩子……

殊不知,這些愛早已悄悄的危害到她們的生長。

家有女兒的必讀:姨媽來的早,個子長不了——論月經和身高的關係

能促使孩子性早熟的因素:

1, 含激素的食物

冬蟲夏草、燕窩、蜂王漿、人參等營養保健品,都含有很多激素,含有食品添加劑的和高油脂食物也會干擾體內分泌系統,都不建議給盲目進補。牛奶,豆製品中雖然也含有激素,但只要不長時間大量攝取,適量食用是沒有問題的。

2, 營養過剩和肥胖

各種高脂高蛋白類食品攝入比較多,會造成營養過剩,從而也會影響孩子的性發育。肥胖也是性早熟的誘因之一。所以,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飲食搭配嚴格把關,控制垃圾食品的食用。

3, 避孕藥

依靠調節體內激素的藥物,如避孕藥、更年期藥,都應該妥善保管。常有報道有孩子誤食此類藥物出現假性性早熟的案例。

4, 化妝品

女孩子喜歡模仿媽媽塗抹一些化妝品,而有些成人的化妝品中含有激素對孩子不利。最好不要給孩子使用化妝品,媽媽要把自己的化妝品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5, 社交行為

過早地接觸言情類的書籍或電視,或是和父母分房睡比較晚,或是和男孩子有親密行為,都會刺激女孩第二性特徵的發育。家長應儘量避免讓孩子接觸一些少兒不宜的東西。

6,小夜燈

人體內有一種褪黑素,能抑制腺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如果晚上開燈睡覺,即便是微弱的小夜燈,也會使孩子暴露在人造光源下,時間越長,人體內產生的褪黑素水平就越低,就越容易導致性早熟。

家有女兒的必讀:姨媽來的早,個子長不了——論月經和身高的關係

Tips:家長一定要養成定期量身高體重的習慣,學會計算孩子的生長速度,如發現生長突然加速或身高每年超過6cm以上,就應帶孩子看醫生了。另外,女孩子的乳房發育、內褲分泌物的情況也應注意勤觀察。

家有女兒的必讀:姨媽來的早,個子長不了——論月經和身高的關係

番外:

性早熟不是女孩子的專利,男孩子也會出現(9歲之前),主要表現為睪丸和陰莖增大,身高突增,陰毛和鬍鬚發育,變聲和遺精。只不過大部分症狀比較隱蔽,需要家長更加細心地去觀察監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