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當胃病越發普遍時,人們對胃火更加不重,哪怕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胃火中引起,開點藥吃就好了。可是很多人都是開了藥,等藥表面滿是灰塵時都沒有吃。雖然“是藥三分毒”,但是胃火不是小事,還是要及時降火。

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那麼,怎樣知道自己“上火”是胃火呢?

症狀1、口乾舌燥,口苦口臭

胃火旺時,會消耗體內大量水分,且胃火上逆,內易燥熱,外易“乾渴”。

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久而久之會出現口乾舌燥現象。並且,一旦胃火旺,則消化系統下降,食物在胃部的滯留時間加長,且殘留物多,易在胃中發酵,產生一種惡臭味,便形成口苦口臭現象。

症狀2、牙齦腫痛,口腔潰瘍

我們都知道,食物要進入胃中先要經過牙齒的咀嚼,可見牙齒跟胃的關係。且專家指出,牙齒根生於胃。

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因此,一旦胃火旺盛,則“燒”牙根,導致牙齒髮炎,出現牙齦腫痛等情況。特別是在胃火上衝,更易出現口腔潰瘍現象。

不過胃火引起的牙齦腫痛等問題要排除本身是牙周疾病,要不然治療方式不同,反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症狀3、胃脹、胃痛、噁心、反酸

胃在受到損傷時,便會以胃痛的方式告誡我們,但是很多人都會視而不見,甚至是用止痛藥將其壓制。

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所以,一旦出現胃痛要及時就診。此外,胃脹、噁心、反酸等也是胃受傷信號。是因為胃火旺盛,破壞胃功能,削弱腸胃消化與吸收能力以及出現消化液分泌紊亂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便出現了胃脹等一些列不良反應。

症狀4、嘴唇爆皮、開裂

嘴唇爆皮、乾裂其實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特別是在秋冬兩季。但是所有事情都事出有因,且專家提醒,嘴唇情況其實是胃的一個徵兆。

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因此,一旦胃火旺盛,則導致腸胃消化與吸收能力下降,且胃火燒身,嘴唇易缺乏營養、油脂等,甚至出現脫水現象。

另外,脾胃虛弱,易出現血無法供應唇部,出現唇顏色變淺、泛白甚至發黑等情況。

病從口入,為胃好,這2種食物,不可大量食用

雖然好吃好喝是一種幸福,但是在胃無法承受的情況下,未必是好事。

第一種:高油脂食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的追求更偏重於口感需求,油膩、油炸、燒烤類等高油脂食物,備受歡迎。

哪怕知道其是“垃圾食物”,且存在“肥胖”風險,但是依舊管不住嘴。

可是,常吃高油脂食物,真的只是造成肥胖那麼簡單嗎?其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還是胃部問題。

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高油脂在烹飪過程中註定了其的難消化性質,一旦攝入過量,一方面使胃長期處於飽和狀態,胃喪失了消化的空間;另一方面,延長胃的工作時間,使其長期負荷運轉,胃粘膜得不到修復,

在這種情況下,胃變得越發脆弱,也越發“亞健康”。

第二種:“酸性”食物

當你吃撐了的時候,你總是會聽到別人說,多吃酸的,等下就好了。事實真是如此嗎?

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就拿山楂來說,山楂確實有助消化的作用,但是這建立在食用量之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山楂雖然含有促進消化,刺激消化也分泌的成分,但是其也含有大量的果膠、單寧酸,而這兩者恰巧是胃的“剋星”。這兩種成分在消化過程中一旦與胃酸相遇,則會產生不良反應,那邊是“結石”,以“結石”的形態在胃中滯留時會容納胃中殘留物,以此擴充自己的“軍隊”,這便是胃結石。

一旦大量食用山楂,在體內形成胃結石的概率急劇上升,則會出現胃潰瘍、胃出血等現象。

病從口除,多吃2種養胃食物,效果立竿見影

眾所周知“傷胃容易養胃難”且“胃病,3分靠治,7分靠養”。從中醫角度而言,養胃以食療為主,那麼要吃就吃胃喜歡的食物。

第一種:南瓜

南瓜其食用價值已被廣泛認可,這歸功於其所含的成分,入維生素、果膠等。

多吃南瓜,可有效的保護胃粘膜,為胃粘膜建造一道防護牆,且能促進胃細胞的修復與再生,修復腸胃問題,特別是改善胃痛等情況。

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另外,南瓜中所含的果膠,也是寶貝,被稱為“吸塵器”,在體內代謝時可有效的將胃中所滯留的細菌、毒素、有害物質等統統打包帶走,減少胃“中毒”概率,起到保護腸胃作用。

這個季節剛好是吃南瓜的季節,在日常生活中,吃南瓜的方式有很多,特別是以煮粥的形式。不過為了保留南瓜所含的大量營養物質,建議以榨汁為主。

做法:將南瓜去皮,洗淨,切成小塊,上鍋蒸熟。待軟時,倒入榨汁機中,將其榨成汁(泥),倒入杯中,加入適量牛奶等,即可飲用。

第二種:胡蘿蔔

中醫認為,胡蘿蔔入胃,可潤腸通便,補中益氣,清肝明目,特別適合胃虛,便秘,長期用眼者食用。

說到胡蘿蔔的話,最主要是因為其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對胃粘膜而言是一種隱形的保護。

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不過胡蘿蔔是食用還是有多種要求的,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煮熟了吃。雖然很多人說水果型胡蘿蔔可生吃。但是胡蘿蔔所含成分呈現生狀態時在體內不易被人消化與吸收,為了減輕腸胃負擔,起到養胃暖胃效果,還是以熟形式吃更好。

胃棒者,還有什麼習慣呢?

第一:每天喝杯養胃茶

日常生活中適合喝一些有養胃效果的草藥茶,比如沙棗辣木葉茶。

所需成分:沙棘、辣木葉、丁香、肉桂、茯苓和山藥。

製作方法:將以上六種成分各取0.5克,混合按照一定的比例製成沙棗辣木葉茶包。

喝法:每天取一包,用開水沖泡,可以反覆沖泡多次至無味。

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第二:每天注重吃飯儀式

很多人說愛情要注重儀式感,才可長久。胃也是如此,唯有注重儀式,才能延長胃壽命,確保胃的正常運營。

  • 一日三餐

每天要注重“一日三餐”,一方面是滿足身體所需,另一方面是迎合胃消化時間。

胃也是個講究時間的傢伙,一旦飯點,便會有消化液的分泌,若是沒有食物中和,則胃酸會反噬胃壁,對胃造成損傷。若是過了飯點再吃東西,則食物在胃中得不到消化,會加重胃負擔,損壞胃系統。

  • 吃飯細嚼慢嚥

專家指出,食物,要在口中咀嚼30下,才可最大限度的減少食物對胃的侵害。

因為,在咀嚼過程中,其分泌的唾液可促進胃消化,保護胃,減少胃酸的分泌。且,食物以沫的形式進入體內,可最大限度的減輕腸胃負擔,減少食物在胃中的殘留。

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另外,吃飯細嚼慢嚥也可避免食物卡主喉嚨情況。

第三:每天多花10分鐘按摩穴位

養胃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按摩穴位。

足三里穴,位於胃經之上,具有強化胃動力,促進胃消化,瀉胃火,調理脾胃之效。

因腸胃消化與吸收功能削弱,胃火旺盛,造成的消化不良,牙齦腫痛、口乾舌燥、口臭等,皆可通過按摩穴位得到改善。

早上7~9點或者飯後半小時按摩穴位,養胃效果事半功倍。

醫生告誡:“吃”出來的胃火亦可吃回去,就看你吃之前是否問過胃

位置:

小腿外側,膝蓋凹陷處,距離四橫指長的位置。

做法:

小腿伸直,找準穴位,食指中指併攏,按壓穴位,稍微用力以旋轉方式按揉,每次按摩10分鐘,使其局部皮膚泛紅,感到稍微酸楚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