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徵文|每憶當年穿衣事

“雲想衣裳花想容”。而今,不論是行走在中國的大、中、小城市,還是閒遊於邊遠的鄉村,我們都會看見雲霞般的衣服,花兒般的容顏。人們穿戴著時尚的服飾,甜蜜地微笑,享受著改革開放40年帶來的巨大變遷。

從我家來說,家裡兩個大衣櫃掛滿了各種色彩的衣物。如果要趕赴一個聚會,感覺衣服款式有點陳舊不那麼新潮了,妻子或逛懸掛有林林總總衣物的商場,或直接在網上選購下單,都十分快捷方便。那些美麗好看的衣服,總是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愛不釋手,一時半會兒還真不知道選哪件好,常常到最後一下子就買回好幾件——換在改革開放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當時,人們生活捉襟見肘、貧困不堪,衣物布匹供應非常緊張,購買服裝,除了用錢,還需要布票、棉花券等。人們幾乎都穿著單一色調的陳舊衣服,而且好多還是補巴上面又摞補巴,實在是窮啊!在我孩提時,穿新衣服大多是要過年的時候才行。所以,當時我們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面對今天的幸福生活,每每腦海裡浮想起那些年有關穿衣的一些事兒,不禁讓人心酸、感慨萬千。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母親說大姑婆家的表叔要結婚了,前天剛來請了客,家裡又沒件可以穿得出門的衣服,想不帶我去吃那個“油大”呢,又於心不忍,於是急急忙忙地跑到生產隊裡的根大爺家去借(他兒子學哥和我同歲,個兒也差不多)。因為,前幾天我們還看見學哥穿了件嶄新的藍色中山服。誰知道根嬸卻說他家一親戚借走了,還沒還呢。

無奈之下,我奶奶只好匆匆忙忙地跑到場鎮供銷社去買回“染衣膏子”,把我大孃送我的一件舊衣服讓我母親縫縫補補後(那時真是“慈母手中線”,好多衣物都是母親手工縫製的),又放在我家煮飯用的大鍋裡煮。奶奶說你就等著穿“新”衣服吧。那時候的衣服,真的是“大改小”“舊翻新”“補丁摞補丁”,由於晾曬時間不足,結果走親戚回來脫掉衣服,我整個人像是被藍墨水塗抹過似的,簡直一條“小花豬”,把我奶奶和母親笑得淚眼朦朧。

學哥吃著我留給他的一顆喜糖說都怪他媽,他媽說怕我把他的新衣服弄起油髒了不好洗,更怕我在蒸籠旁邊玩火把衣服給燒起窟窿。現在想來,我既為根嬸的吝嗇嘆息,又為學哥的真誠感動(借衣服時,學哥不在場)。

還有一件事,也是關於衣服的。我們生產隊處於川西龍泉山脈中段,縣裡最高的山老牛坡就在我們隊。隊裡的人們成天在連綿起伏的山裡起早貪黑地一起勞動,可還是吃不飽、穿不暖。襤褸、陳舊、打補丁的衣衫隨處可見。現在想起冬娃他爸珍惜疼愛一件衣服的事,實在讓人心酸。

有一天,大人們都出工上山勞動了。我和桃姐,還有鄰家的冬娃在院子裡玩耍。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冬娃跑回家裡拿來了一件舊衣服和剪刀,說要給桃姐做一條美麗的裙子。裙子還沒做好,冬娃他爸就回來了。當時,我只看見冬娃他爸像瘋了似地跑過來,一把拽過被冬娃剪了幾個洞的舊衣服,接著就揚起手掌向冬娃的頭部扇去。在看見冬娃發抖地蒙著頭的一剎那,我還看見了冬娃他爸的手掌鮮血直流。原來,冬娃用手抱頭遮擋他父親打過來的巴掌時,冬娃手裡還拿著那把剪衣服的剪刀。冬娃他爸的手正好打在那把剪刀的尖口上……

說實在的,而今有誰還會因為損壞了一件舊衣服而狠狠地痛打孩子呢。現在,人們反而還會為家裡的舊衣物太多發愁——扔掉呢,太可惜;送人呢,又怕別人不高興接受……人們的衣物實在太多,有時出趟門脫了這件換那件,換了那件試這件,樣式多得實在不知道穿那件好。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那些當年因穿條牛仔褲或喇叭褲被叫做“二流子”的日子也早已一去不復返了。人們的穿衣審美觀念也發生了好些變化,比如現在街上反而流行起穿有許多“破洞”的衣褲——或許這也是時代變遷後的“時尚”之所在吧。

看來,時代潮流的發展,也需要有發展的審美眼光。中國的“七匹狼”“紅豆”“李寧”等許多服飾品牌也早已遠銷世界各地,成為世界暢銷品牌。2003年,“神五”實現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航天員楊利偉穿著我國自己研製的航天服上天,更體現了我國紡織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彰顯紡織強國的自信與能力。

今天的中國不僅趕上了時代,也正引領著時代,人們愉悅地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福祉。每憶當年那些穿衣的心酸事,不禁讓人感慨要倍加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金堂作者 王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