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段子」:托馬斯·莫爾馴悍記

【西哲段子】:

托馬斯·莫爾馴悍記

一個使性子的女人,就象翻騰的濁水,

縱使口乾舌燥,也不願啜飲一口。

討老婆不在乎姿色,有良心的女人才值得我去愛她。

——莎士比亞 《馴悍記》

親愛的朋友,《馴悍記》是英國戲王威廉·莎士比亞的一部喜劇,他要探討的是夫妻關係中,男女平等還是男尊女卑的問題。

說,巴普提斯塔是一位家產殷實的紳士,凱瑟琳是他的大女兒。凱瑟琳情結多變、脾氣火暴,動不動就扯開嗓門罵人,人們都稱她“潑婦凱瑟琳”。有位叫彼特魯喬的年輕人正在找媳婦,他的朋友向他介紹了富有但脾氣暴躁的凱瑟琳。他沒有被凱瑟琳嚇倒,反而下定決心要娶這位有名的兇悍姑娘,馴服她的一身傲骨,把她變成一個溫順的賢妻。最後他成功了。凱瑟琳被馴服了,她嬌滴滴地說,假如她丈夫要求的話她就會將太陽稱為月亮,月亮稱為太陽。

「西哲段子」:托馬斯·莫爾馴悍記

莎士比亞《馴悍記》

那麼,他是怎麼馴服的呢?我們暫且不表,回過頭來該說我們的主人公了,他就是,同樣生活在英格蘭的大家,托馬斯·莫爾。

托馬斯·莫爾(St. Thomas More,又作Sir Thomas More ,1478年2月7日 — 1535年7月6日),曾當過律師 、國會議員、財政副大臣、國會下院議長、大法官,是歐洲早期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創始人,才華橫溢的人文主義學者和閱歷豐富的政治家,以其名著《烏托邦》而名垂史冊。

「西哲段子」:托馬斯·莫爾馴悍記

托馬斯·莫爾畫像

莫爾出在英國倫敦一個富有家庭。他的父親約翰·莫爾曾擔任過英國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正直明達的人,對兒子要求極為嚴格,這對莫爾一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當時的歐洲,拉丁文被視為進入上層社會的通行證。莫爾自幼學習拉丁文,學的不錯。1492年,莫爾進入牛津大學學習古典文學。老爸覺得學文學沒前途,該學法學,莫爾入林肯法學院學律師。後又被母校聘為學期課程講師。

正當莫爾在法律律師路途上很是的順利的時候,一種宗教渴望在他心中升起。從1501年到1505年,莫爾住在倫敦的加爾都西修道院,參加禮拜和祈禱,實行齋戒,過著禁慾和苦行生活。他時常用鞭笞和繩索折磨自己的身體,苦行與修煉讓他精神提升,寧願犧牲自己的肉體和生命,也要維護宗教信仰。

「西哲段子」:托馬斯·莫爾馴悍記

莫爾畫像

莫爾雖然痴迷宗教,但沒有做一名修士,是因為他無法忍受沒有婚姻的生活。既然不能做一名修士嚴守戒律終身不娶,那就做一名名副其實的好丈夫。

莫爾成年了,他中等身材,白皙的皮膚,淺藍色的眼睛,生性愉快,衣食樸素,天生愛好友誼,愛好趣味橫生的幽默,特別喜愛異國的物品和珍奇的動物,他有著即席應對的辯才和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深受人們的喜愛。

1505年,莫爾結婚了。27歲的莫爾娶了小他十歲的珍·考爾(Jane Colt又翻譯叫簡·柯爾特)。他女婿和第一位的傳記作者庫伯(William Roper)說,莫爾原本打算娶約翰·考爾的第二個女兒。但是,後來又覺的這樣子珍·考爾會感到羞辱與丟臉,因為她妹妹比她早結婚,於是他娶了大女兒。瞧,是誰不重要,只要有媳婦就行。婚後,莫爾在倫敦巴克萊斯伯裡,十多年後,搬到了泰晤士河畔的切爾西。

珍(簡)自幼在農村長大,孤陋寡聞,幾乎沒受過什麼教育。來到倫敦,珍覺得與原來的生活大大不同,感到格格不入,情緒非常低落。莫爾認識到,要讓他們婚姻生活和諧美滿,就要改變珍的生活方式。於是,莫爾試圖從各個方面培養珍的高雅的生活情趣,叫她欣賞音樂,看書學習,去教堂聽神父佈道,並複述神父講了些什麼,等等。珍比丈夫小十歲,她不願學,哭哭鬧鬧,撒嬌撒潑,尋死覓活,生活沒法繼續下去了。

這哪行啊,莫爾無計可施,找岳父說說。爸,這事咋辦啊?老岳父聽完一笑,“女人不打,上房揭瓦”,女婿,你那什麼,把她暴打一頓,逼他就範。莫爾說,打到也容易,以後咋過啊。要不這樣,你兇她一頓,用老爸的威嚴,說服閨女俯首帖耳。

老柯爾特毫不含糊,把珍叫來,怒目威聲,“說說,你錯哪兒了?你想當一輩子蠢貨嗎?丈夫讓你學習,還不是為了你好,你再不學習,不會拉丁文,你能知道丈夫想什麼做什麼嗎?”莫爾一邊做戲,爸,你原諒她吧,她以後好好學了。珍不知是計,匍匐在莫爾腳下,“人家好好學還不行嗎?”這邊老爸還沉浸在假裝餘怒裡,那廂莫爾夫婦已經吻在一起。後來,在莫爾的精心輔導下,珍畢竟年輕,學業大有進展,學會了拉丁文,行為舉止也變得彬彬有禮,優雅得體,有貴婦模樣了。

這段婚姻很快樂,他們有四個小孩,三個閨女一個兒,瑪格利特(莫爾最喜愛的小孩,暱稱為Meg)、伊莉莎白(Beth)和西塞莉(Cecy),和小兒子約翰。可,天有不測風雲,1511年夏,年僅23歲的珍去世了。這對莫爾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西哲段子」:托馬斯·莫爾馴悍記

莫爾修行

媳婦死了怎麼辦,總不能老陷於痛苦和思念中吧。這不是理性的英國人的風格。一個月後(時間是不是短了點),莫爾再婚了,四個孩子總不能沒有媽吧。莫爾再娶的原因,就是找個女人管孩子,至於愛情,不好說了。

莫爾的第二任妻子叫愛麗絲,比他大7歲,是個二手的寡婦。她和莫爾並沒有小孩,即便如此,莫爾仍認養了一個小孩取名叫愛麗絲。莫爾說他的第二任妻子“nec bella nec puella”,拉丁文不懂,什麼意思?翻譯出來就是 “既不是珍珠,也不是女孩。”意思是說二媳婦她既不漂亮也不年輕,她的鼻子是“ 鳥身女妖的鷹勾鼻”。這是什麼長相啊。

面對這個年齡大和不好看的媳婦,莫爾沒有用他教育或訓練珍的方式來教育愛麗絲,他用溫柔和包容回報於他。莫爾費了很大力氣,愛麗絲的拉丁文仍然進步不大,不過,她對音樂卻有靈犀,學會了彈琴和演唱。莫爾每天回家都要指點和輔導,甚至有些時候和媳婦談談哲學問題,愛麗絲戲謔調笑妙語連珠,莫爾也會被逗得捧腹大笑。遇到問題時,莫爾用他那深情地藍眼睛充滿深情看著,慢慢就把心融化了。這愛麗絲也決心好好地對待丈夫,慈愛地關愛珍留下的四個孩子。這愛麗絲是個操持家務、照顧家庭的好手,在她的悉心料理精心安排下,莫爾一家生活溫馨而和睦。

莫爾很是感激他的兩個媳婦,在他寫給他自己的碑文中,莫爾讚揚第一任小媳婦珍幫他生了四個小孩,也讚揚了第二任大妻子愛麗絲當了個溫柔的繼母。他公開宣佈他無法說出他最愛哪一任妻子 ,也表示希望他們死後能夠團圓。

那莎士比亞《馴悍記》又是怎樣規訓妻子的呢?一句話,還是打,彼特魯喬為了凱瑟琳巨大的嫁妝向她求婚。到家後他開始馴服他的新娘:不讓睡覺,找出種種原因餓她,買漂亮衣服然後又將這些衣服扯碎,凱瑟琳竟然被制服了。這是什麼人啊,比起莫爾來差遠了。

莎士比亞比莫爾晚生86年,莫爾死後近30年他才出生,應該聽說過莫爾的故事,《馴悍記》或許有莫爾的影子,說能說的準呢?

1516年,大英帝國首相級作家莫爾發明了詞語“烏托邦”,他寫了《烏托邦》這一名作,全名是《關於最完全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莫爾虛構了一個航海家拉斐爾·希斯拉德航行到一個奇鄉異國“烏托邦”的旅行見聞。在那裡,財產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實行著按需分配的原則,大家穿統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廳就餐,官吏是公共選舉產生。他認為,“羊吃人”的圈地運動式罪惡的,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必須消滅它。當國王亨利八世要兼任教會首腦時,莫爾堅決反對,於1535年他以此被處死,這位偉大的宗教人物殉道了。

「西哲段子」:托馬斯·莫爾馴悍記

莫爾虔誠的宗教信仰

莫爾非常罕見地獲得了左右翼的一致推崇:左翼發現了他的社會主義理想,右翼發現了他的對天主教的忠誠。他在英國曆史上最偉大100個名人中評選中名列第37位。

親愛的朋友,推了一段《足球段子》和《士人段子》,我覺得該介紹西方思想家了,要不大家會忘了還有《西哲段子》。至於為什麼選擇了托馬斯·莫爾,跟我在一個班學過或者裝著學過英語的人應該能知道,我們年輕的教師輔導員,給大家一個英文稱呼,以便學習。

《馴悍記》的故事,各國都有。到下個月,我再給朋友們介紹一箇中國女版的。這位女士,愣是把清風明月的竹林七賢之一的丈夫,給改造成一個吝嗇鬼和守財奴,到時候請看《士人段子之 王戎妻:我能想到最快樂的事,就是與卿一起數錢》。

下次再見!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