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還是歐股?達利歐的醉翁之意

上週達利歐來中國為他新出版的一本書principles《原則》做巡迴演講,一下子就火遍了朋友圈。完成了從一個宏觀對沖基金經理,到娛樂明星的華麗轉身。

美股還是歐股?達利歐的醉翁之意

這條道很像之前的索羅斯。索羅斯在1985年的時候出了《金融鍊金術》,也一夜之間成為媒體所追捧的對象。比較大的不同是以前發不了朋友圈。

原則裡的內容大部分的之前就已經有,比方說把經濟當機器,宏觀經濟分析的框架等等這些文章,以及橋水公司的管理手冊。現在是綜合了一下。原則第一部分是他的自傳,後面兩部分分別是工作的原則和生活的原則。總共大概有500多條原則。從讀書的角度來說,大道至簡,這麼多的原則,看也看不完,看完也記不住。我大概也就看了兩百多頁,就是關於他自傳的部分,後面的原則更像是法律法條,最好是能總結出兩三條。怎麼來總結呢?我從他的演講主題得到了一些啟示。

他的演講主題有兩個,進化和原則。我們可以把進化看成適應性,原則看成理性。evolution這個詞翻成進化我有些疑問。有個進字就暗含了進步的意思,聽起來很正能量。但生命的過程一定是從低級到高級的麼?或者反之,從高級到低級的麼,經常有人感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對於生物的進化來說,不一定就是低級向高級的過程,比方說恐龍未必就比現在的獅子老虎大象,要低級。恐龍的滅絕是因為沒有適應環境,因為在低氧密度下體積龐大的爬行類適應性太差。自然對於生物的要求首先是為了生存,如何最優化是滿足生存前提之後的事情。所以進化就是對環境的適應性。

投資也需要適應環境,如何保證適應性?首要是對外界的環境的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所以這是橋水公司公開透明化的原則的原因。據說不論多麼級別多麼低的員工,都可以當面質疑達利歐的觀點和邏輯。把適應性發揮到了極致,一般人很難做到,這歸功於他吸取早期自我膨脹後慘敗的教訓,痛定思痛。

最後,追星普遍的特點是人家的專業粉絲從來不聞不問,非專業都要刨根問底。達利歐是做量化投資起家,從演講的內容來看,除了怎麼做量化的,其它都可以告訴你。而觀眾是除了不想知道他怎麼做量化的,其它都想知道。比如說怎麼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係這種問題。達利歐回答,是在臥室開始創業的。

另一個更專業的問題應該是,橋水近來200億美元來做空歐股到底是什麼呢?作為一個量化基金經理,他應該是觀察到了某些指標,而不是他在做預測。他做空的名單中有意大利公司,也有西門子這樣的德國公司的。作為意大利後裔,他對於這些公司還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這麼興師動眾的做空難道僅僅是對幾個公司麼?我們也可以給出另一個猜想。他看空美股,但在美國做空特朗普肯定查死他,所以他就轉而做空跟美股相關的歐股。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橋水舞劍,意在美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