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寧發現兩處10億年地質遺蹟集中區

中新社西寧10月18日電 (李雋)“本次發現的兩處地質遺蹟集中區內,地質遺蹟類型豐富多樣,兼具美學觀賞性、科學性、稀有性,開發前景很大。我們建議此類自然遺蹟需要有關部門在開發的同時更加註重保護。”18日,青海省地質調查院副院長宋泰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當日,記者在青海省地質調查院瞭解到,2018年,青海省地質調查院承擔了青海省國土資源廳下達的“西寧地區重要地質遺蹟調查”項目,經前期調查評價後,在西寧地區發現湟源縣華石山地質遺蹟集中區和湟中縣群加鄉地質遺蹟集中區,兩處地質遺蹟集科學價值、美學觀賞價值、科研科普價值及旅遊經濟價值為一體。

據項目負責人張小永介紹,湟源縣華石山地質遺蹟集中區景觀主要以形成於距今約10至16億年的高寒岩溶碳酸鹽巖地貌、距今約10億年原核生物及藻類形成的疊層石、由拉脊山南緣斷裂形成斷層泉及大氣降水形成的水體地貌瀑布、構造地貌峽谷等類型組成。

“該區地質遺蹟對研究西寧地區特提斯洋轉化、大地構造演化、高原隆升及現代地貌格局雕琢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張小永說。

據介紹,湟中縣群加鄉地質遺蹟集中區地質演化經歷了近10億年的地史演化歷史,形成了以岩土體地貌、古冰川地貌、構造剖面、水體地貌為主的地質遺蹟點30餘處。其中不乏國家級拉脊山蛇綠混雜岩帶、省級上圈村丹霞、剛山峰叢地貌及阿加灘侵入岩地貌等西寧地區罕見的地質遺蹟點。

“這兩處地質遺蹟集中區後期整合草原、森林、動物、人文等其它資源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經科學規劃後,有望打造高品質的集生態旅遊、地學科普、地學科考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自然景觀區。”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高級工程師拜永山說,在開發打造過程中如何保護好稀有的自然遺蹟是更為重要的,有關部門可建設地質公園或國家級景區,根據不同的遺蹟等級劃分出保護區、遊覽區、科普區、休閒區等,通過一系列法律規範的制約,做到在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