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虑的中年危机,源自你不得不过的你不想要的生活

你焦虑的中年危机,源自你不得不过的你不想要的生活

听说中年危机提前了,八零后、九零后都宣称遭遇到了“中年危机”。算一算,37岁、27岁都提前进入中年,而且不约而同产生了普遍性焦虑。

通俗点说,中年危机指的是人生时间过半、任务不过半、指标不好看。什么指标?比如说,票子、位子、以及随之而来的房子、车子、女子、孩子等等。我们从小被教育:为这些指标打拼是每个人的任务。

人到中年还在打拼。前有事业有成、飞黄腾达的佼佼者,后有蓄势待发、跃跃欲试的后来人,压力山大,然而来日无多,翻盘的机会越来越小,真怕最后考试结束一声铃响,自己交上的是一份没有写完的答卷。

于是想起了医学院优等生阿伯拉罕的故事。

阿伯拉罕优异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任何一种奖学金,只要他申请,就绝对没有旁人的份儿。他先当了住院内科医生,后来又当了住院外科医生。最后被选进医院领导机构中,前程一片辉煌。于是他想在上任前外出度一次假。

他做了一艘轮船的随船医生。船到地中海的亚历山大港湾,他从甲板上看着这座阳光下的白色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碧海蓝天,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24小时后,他带着全部行李登岸了,从此在这里定居下来。

你焦虑的中年危机,源自你不得不过的你不想要的生活

而某个一直屈居在他的阴影之下的同行,因为他的决定而交了好运。这位同行占据了原本属于阿伯拉罕的位置,成了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

阿伯拉罕对后来偶遇的老朋友这样解释他当时的决定:

他当时突然感到一阵狂喜,有一种取得无限自由的感觉,虽然此前他从未到过亚历山大,但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老家,他想他今后的日子都要在这里度过了。

他从来没有后悔过。“我挣的钱刚够维持生活,但是我感到心满意足。”

“别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我才不在乎呢!”他说。

你焦虑的中年危机,源自你不得不过的你不想要的生活

这就是阿伯拉罕的非凡之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在乎别人的想法。

这故事不是我说的,是英国老牌作家毛姆在他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写的。

在这本小说里,阿伯拉罕不过是个小插曲。毛姆真正讲的是画家高更(在书里叫思特里克兰德)的故事。这位原来在伦敦当着体面的经纪人、有一个温馨美满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男人,在40岁的时候再也无法压抑内心对画画的强烈愿望,绝决地抛弃了工作和家庭一心追求艺术,在他47岁的时候动身到天涯海角去寻找他心中渴求的新世界,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他继续他的艺术生涯,最终登上了世界美术颠峰。

尽管高更最后死于麻风病,他生前也寂寂无名,但他在塔希提岛得到了他在家乡英国、在欧洲一直没能得到的宝贵财富,同情。在这个原始的岛上,居民们对他没有像西方文明社会那样充满了不理解、不谅解甚至厌嫌,他们为他提供简单的吃住,为他充当免费的模特,甚至为他娶妻成家,而这位小他二三十岁的土著女孩不怕麻风病的危害,一直陪他到死。

你焦虑的中年危机,源自你不得不过的你不想要的生活

到底哪种生活更有意义呢?是阿伯拉罕在亚历山大开始的简朴自足然而心满意足的新生活?还是他的继任者那种成功人士的生活?是高更为了追求艺术理想、潦倒然而自由的生活,还是一个经纪人富裕安定然而注定平庸的生活?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取决于你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也许大多数人都不会像阿伯拉罕或者高更那样去选择。因为大多数人更在意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为任性太冒险。

也许没有受到现代文明侵蚀的岛上的人们更容易懂得人生的真谛:人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不得不过的样子。

因此岛上的人们不懂中年危机,阿伯拉罕和高更也不懂,他们只知道无法忍受没有自我意志的平庸生活。

你焦虑的中年危机,源自你不得不过的你不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