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重陽節竟有這樣的習俗?

提到重陽節,便憶起兒時學過的一首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廣西玉林,重陽節竟有這樣的習俗?

早在戰國時期,農曆九月初九就已是重陽節了。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舊時按慣例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之後還有放紙鳶、插茱萸等習俗。但除了登高,廣西玉林的人們在重陽節這天,還“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這個習俗從古至今一直傳承著。

重陽節“拜山”

廣西玉林,重陽節竟有這樣的習俗?

重陽節祭祖,玉林人又謂為“掛紙”或稱“拜山”。重陽日,男女長幼舉家出動,帶上祭品和鍬鏟到先人墳山掃墓。掃墓的順序是:先修整墳墓,然後擺上供呂拜祭,接著燒紙、鳴鞭炮、奠茶酒、培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虔誠地雙手作揖鞠躬或行三跪九叩之禮。以此緬懷先人,同時也祈禱風調雨順。最後壓墳頭紙(即在墳墓、“后土”頂上壓上一方紙錢),這大概便是古之所謂“紙幡墳花”的簡化形式罷。至此,“掛紙”儀式就結束。

重陽節掃墓祭祀的禁忌

廣西玉林,重陽節竟有這樣的習俗?

一、祭掃的順序不能打亂。首先將墓園打掃乾淨,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這就是風水。

二、當動身掃墓時,要衣著整齊,不得大聲喧譁,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三、墓地也是陰靈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過墳墓及供品。亂跑亂碰,隨處小便,這樣做不單隻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更不能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會被視之為褻瀆。(據說遇到不好的氣場,會惹到麻煩。Ps:我相信科學!)

五花八門的祭品

廣西玉林,重陽節竟有這樣的習俗?

在玉林,熟雞、燒豬是拜山最常見的祭品,也是最有分量,最能表達心意的。除此之外,還會擺些糖果餅乾和柑子,盛幾碗糯米飯或是幾個炸豆腐角。玉林各地習俗不同,因而祭品各家略有不同。

與清明節祭祖的不同

重陽祭祖與清明祭祖有所不同,清明節祭拜的一般是比較近的上三四代祖墳,而重陽節祭拜的一般是更久遠的前幾代的祖墳,又叫“眾墳”,具有聯宗祭祖的本意。如果跨地域遠或代數太多,會約定初九、十九、二十九三天進行,叫:頭陽、二陽、三陽。

重陽節傳統美食

廣西玉林,重陽節竟有這樣的習俗?

葉子餑是玉林人的節日食品,尤其在端午和重陽這兩個節日屬必不可少的美食。葉子餑以糯米粳米兩種米磨成粉做成,屬蒸制食品,通常單個餑是一個巴掌左右大。餡料隨喜好可放可不放,不放餡的一般為甜味,放餡料的則視各人胃口而制。做葉子餑通常是採用芭蕉葉,粽子葉,竹葉等具有清香味的葉子,這樣包著蒸出來的餑泛著淺青色。葉子餑的特色就是色澤嫩亮、口感細軟香糯不粘牙。

你們的家鄉,重陽節有什麼習俗呢?

(圖文整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