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低於10倍的公司突破200家!便宜貨能否揀?還要一雙慧眼

來源 / 上海證券報

210家!扣非市盈率(TTM,下同)低於10倍的A股公司已突破200家,而在今年初,這一數據僅為39家。

在A股主要指數的市盈率均位於歷史較低位、創業板指市盈率更是處於歷史最低的當下,扣非市盈率僅為個位數的公司群體也在迅速擴容。

“便宜貨”暴增

2015年以來,A股扣非市盈率低於10倍的公司數量一直在20家至40家的範圍內徘徊,而今年市場持續走低,尤其是近期波動,令這一群體快速擴容。

數據顯示,截至10月17日收盤時,A股共有210家公司的扣非市盈率(TTM,下同)低於10倍,而在今年6月末,這一數據為100家,再早之前,這一數據一直在20家至40家的範圍內徘徊。

市盈率低於10倍的公司突破200家!便宜貨能否揀?還要一雙慧眼

2015年至今扣非市盈率低於10倍的公司數量變化

數據顯示,扣非市盈率低於7倍的有71家,低於5倍的有13家,個別公司的扣非市盈率甚至低至3倍。

市盈率低於10倍的公司突破200家!便宜貨能否揀?還要一雙慧眼

從股息率的角度來看,多達120家低市盈率公司最近12個月的股息率能跑贏餘額寶,即超過2.8%。其中更有68家公司的股息率超過4%,方大特鋼、華聯控股、順發恆業、安信信託及方大炭素的股息率甚至超過10%。

市盈率低於10倍的公司突破200家!便宜貨能否揀?還要一雙慧眼

例如,光明地產的扣非市淨率為2.91倍,公司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分別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5.98億元、8.2億元,而公司目前總市值為70.42億元,最終得出低於3倍的極限低扣非市盈率。

安陽鋼鐵亦是如此,公司過去12個月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6.3億元,而公司目前總市值為83.3億元,計算可得,扣非市盈率為3.17倍。事實上,安陽鋼鐵表示今年三季度盈利將進一步增加,扣非後歸母淨利潤預計達到14.78至15.78億元,同比增幅為46%至56%。

對於盈利同比大幅增長,安陽鋼鐵解釋稱,隨著去產能的持續推進,鋼鐵行業供需總體平衡,優勢產能得以發揮,公司主要產品量價齊升,效應明顯好轉。

傳統行業“陷阱”?

安陽鋼鐵並非個例,扣非市盈率低於5倍的13家公司中,有8家屬於鋼鐵行業,分別是安陽鋼鐵、華菱鋼鐵、韶鋼松山、新鋼股份、南鋼股份、太鋼不鏽、柳鋼股份及方大特鋼。

這意味著,如果這些鋼企能保持目前的盈利能力,投資者買入持有5年,就能收回全部本錢,而鋼廠依然隆隆運轉。

包括鋼鐵行業在內,低市盈率公司有著明顯的行業特徵,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傳統行業”。

具體來看,房地產行業出現的低市盈率公司最多,涉及公司數量多達46家,然後是銀行、建築裝飾材料、化工、鋼鐵、汽車、採掘、輕工製造(主要是造紙)及交通運輸,它們各自出現低市盈率公司的數量分別為25家、22家、19家、19家、13家、12家、11家和10家。

對於這一情況,不少分析人士表示,銀行的盈利能力和資產質量存在不確定性;房地產、建築裝飾材料、汽車等行業有周期性,現金流已不如此前;鋼鐵、採掘等週期性行業更不用說,“低估值賣”是天經地義。

這種解釋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一筆好的投資並不只是看標的,價格同樣重要。畢竟,在去產能、環保等因素影響下,鋼鐵、採掘等行業公司至今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盈利能力,如果這種狀態能保持三四年,按照現有5倍以下的市盈率計算,也不失為價值投資。

今年以來,不少公司處於“殺估值”的階段——即使業績持續走好,市場依然不認為其值得買入,股價更是一路下滑。

例如,山東鋼鐵2017年扭虧為盈,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7.23億元,而當年末公司總市值為233億元。今年上半年,山東鋼鐵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7.08億元,最新市值卻掉落至178億元。

事實上,市場對於“夕陽行業”一向不友好,以長期以來的低估值代表行業——銀行為例,早在2012年,銀行業ROE在20%以上時,PE就僅在10倍以下。如今,依然有25家銀行的扣非後市盈率低於10倍。

便宜到底能不能撿?

有著強勁盈利能力的股票,卻在市場上遭遇明顯的低估值,不少研究人士都對該現象有著自己的理解。看下來,他們的核心觀點主要圍繞“盈利無法持續”、“行業沒有前景”的要點展開。

例如,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逐一分析認為,在目前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銀行業的盈利能力和資產質量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當前的低估值正是對這種不確定的風險溢價。

房地產和建築業均屬於週期性行業,業績波動屬於中等水平。儘管最近一年內ROE有所增長,但現金流狀況都顯著惡化。而且,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的高增長時代已經過去。

市盈率低於10倍的公司突破200家!便宜貨能否揀?還要一雙慧眼

煤炭、鋼鐵屬於典型的強週期行業,業績波動位居行業前列,正是因為業績波動大,所以給的估值也不應該高。

多位私募人士認可上述觀點,並承認,這也是目前市場的共識。

然而,在整體趨勢明確的情況下,銀行等行業的盈利能力將在具體多長時間內出現下滑?是否可能出現下滑斜率平緩的狀態?影響煤炭、鋼鐵等週期性行業的去產能、環保因素是否會在明年取消?這些政策是否會常態化?

對於這些問題,不少私募人士表示,具體時間節點和變化範圍幾乎無從預測,但既然有長期風險,索性不再配置。

從另一角度來看,既然持續盈利能力是考察公司是否被低估的關鍵因素,在估值水平較為一致的情況下,哪些公司盈利更加可持續,或在潛在風險因素髮生時,哪些公司能夠一定程度避免衝擊,這些可能才是整體市盈率下行中的“便宜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