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企業競爭力對比,優劣漸顯


據日本《東洋經濟》週刊發表文章,對中日企業孰優孰劣進行了全面的對比和分析。報道詳細分析了中日各自的優勢與劣勢。日媒甚至大讚中國式創新。

日本能夠戰勝中國的,是機器人、建設機械、汽車和高鐵列車等等機械產業,以及鋼鐵、碳纖維等材料產業,還有醫藥和醫療設備等健康產業。特別是高鐵列車的精密零部件和高級鋼材等高精尖技術,仍然是日本的強項。這一點在2017年國際專利公開數量的日中對比上就能得到證實。日本在機械、運輸、材料和醫療領域,對中國仍然保持著一定優勢。

機器人與機床: 在機床和工業機器人領域,日本已經確立起世界市場主要玩家的地位。在機床領域,日本和歐美企業佔據了中高端市場,中國主要存在於無法進行更高精度加工的低端市場,國際競爭力不強。


高鐵列車: 雖然未來日中雙方的高下不容妄斷,但就目前的世界影響力來說,日本的優勢相當明顯。 另外,從高鐵列車使用的電機、信號系統等高技術領域看,日本也略勝一籌。中國在該領域目前甚至仍然需要依賴日本進口產品。日本2017年度向中國出口此類鐵路零部件的總額高達4.584億美元,相當於日本鐵路零部件出口總額的30%。總之,在國際高鐵領域,日本仍舊遙遙領先。

半導體: 曾經佔據絕對優勢的日本半導體產業,已走上衰退的下坡路。在銷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1989年日本公司佔據一半以上,現在日本被美國、韓國壓制,只有東芝存儲器一家公司上榜。在日本企業衰退的情況下,新興中國企業在切實拉近距離。

造船業: 日本造船業在技術上依然擁有壓倒性優勢。中國造船企業擅長的是製造運輸鐵礦石和煤炭的散裝貨輪。而球罐型液化天然氣貨輪等高技術水準的貨輪,就不是中國的強項。日本造船界人士普遍認為,中國距離建造高水準的LNG貨輪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


鋼鐵: 日本鋼鐵聯盟聲稱,日本鋼鐵製造商的最大武器就是高水平的技術實力。也就是說,在生產難度很大的“高級鋼材”領域,是日本企業在唱獨角戲。

人工智能: 據悉在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議的論文作者中,中國人已佔到四成,在研究人員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積累。從人工智能論文的國別數量來看,中國已經在2013年超越美國,更是達到日本的七倍。

無人機領域: 無人機領域有中國大疆、法國帕羅和美國三維機器人公司三強。其中,空中王者大疆在世界市場的份額是70%,佔壓倒性優勢,另外兩家歐美公司被迫裁員和調整業務方針。遺憾的是,日本公司的存在感幾乎為零。

金融科技: 使用智能手機支付日常開銷,在中國這個“無現金髮達國家”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目前用戶數量已達5.2億人,搶佔了中國54%的市場,與其競爭對手騰訊公司的微信支付拉開了16個百分點的差距。目前中國的無現金支付比例已達近60%,日本還在20%左右徘徊。

互聯網平臺公司: 日本對中國註定“不戰而敗”的領域是平臺公司。日本沒有像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那樣通過對外部企業提供可成為事業基礎的產品和服務,從而獲取高收益的企業。而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三家互聯網平臺公司正迅速成長。其中,阿里巴巴和騰訊不斷推進使人們生活基礎設施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革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