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區成立:一整塊「試驗田」彰顯中國進一步開放力度

海南自贸区成立:一整块“试验田”彰显中国进一步开放力度

見習記者 史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巖鵬 北京報道

“海南自貿區有著突出全島試點的整體優勢,最大特點就是‘全域性’試點,與現有的11個自貿試驗區完全不一樣。”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10月1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有著相對獨立地理單元區位優勢的海南發展全島試點,在現有自貿試驗區基礎上,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推動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體現了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今年是海南建省和辦經濟特區30週年,“而立之年”的海南也正式加入到了中國自貿區的“朋友圈”裡。

10月16日,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印發《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將海南打造成為中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

《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除了全島試點作為海南自貿區的突出亮點以外,《方案》還包括要大幅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大力推動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創新貿易綜合監管;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支持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支持開展橡膠等大宗商品現貨離岸交易和保稅交割業務;培育壯大特色海洋經濟,提升全球航運能力;發展環海南島郵輪航線,提升高端旅遊服務能力等亮點。

加大開放力度

《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中國現有的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面積均在120平方公里左右,而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實施範圍是全島共3.54萬平方公里。

《方案》明確指出,發揮海南島全島試點的整體優勢,結合海南特點,在醫療衛生、文化旅遊、生態綠色、海洋經濟、軍民融合等領域開展試點。提升高端旅遊服務能力,發展環海南島郵輪航線,將海南納入國際旅遊“一程多站”航線。

王受文指出,海南全島試點具有更廣闊的試驗空間、更多元的試驗基礎、更全面的試驗內容,通過差別化的探索,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將在充分吸收現有11個自貿試驗區試點內容的基礎上突出海南特色內容,充分體現“三區一中心”的發展定位,與其他自貿試驗區形成互補試驗。其他11個自貿試驗區都是在經濟基礎好的區域開展試點,海南全島建設自貿試驗區,既有發達區域,也有欠發達區域,可形成更多元的試點經驗。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白明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有的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相對而言可發揮的空間有限,特別優質的資源才能夠在試驗區裡進行試驗,但如果自貿試驗區完全都是優中選優的資源,與國家設立自貿試驗區的初衷不完全相符。自貿區應是試驗田,試驗好了要能夠推廣,並不是在自貿區裡尋找價值窪地、堆“盆景”,有些地方自貿區的高大上,其他地方未必能學。“對於像旅遊業、現代生態農業、生態環保等項目來說,很難大規模進入到120平方公里左右寸土寸金的現有自貿試驗區,其他包括一些生活類園區同樣也很難進入,但海南有這個條件。”白明說。

白明認為,“三區一中心”是符合海南實際情況的,海南最大的優勢資源是生態,因此有著與其他產業和產品所不能或很難複製的豐富旅遊資源,適合以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但需深度挖掘空間,將生態旅遊資源用好,而不是粗放型使用。

《方案》明確,將大幅放寬外資市場準入,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對外資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深化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在種業、醫療、教育、旅遊、電信、互聯網、文化、金融、航空、海洋經濟、新能源汽車製造等重點領域加大開放力度。

在白明看來,海南全島試點是地理空間的擴大,放寬市場準入是政策空間的擴大,地理空間與政策空間“一軟一硬”,兩個疊加起來形成一個立體空間,像是在一塊大畫布上,可以揮動起大手筆,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書寫更多的內容。

《方案》的另一大亮點是,支持“一帶一路”國家在海南設領事機構,支持海南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科技創新合作。推動海口、三亞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擴大包括第五航權在內的航權安排,吸引相關國家和地區航空公司開闢經停海南的航線。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自由貿易園區在投資、貿易、金融、教育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與功能對接。在國際合作上,海南的開放力度越來越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綜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羅雨澤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方案》支持“一帶一路”國家在海南設領事機構,至少包含兩個方面的信息,一是利用海南自貿試驗區這個平臺加強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合作,另一方面表現出對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大力支持。該措施若進展順利,自然人流動便利化和保障水平都將會顯著提升,將有力促進國際、國家和地方三級合作發展戰略的緊密銜接,有助於形成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局面。

《方案》還明確,將推動貿易轉型升級,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支持發展跨境電商、全球維修等業態,探索建立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支持海南享受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政策,建立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支持海南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完善和提升海關監管、金融、物流等支持體系。支持跨境電商企業建設覆蓋重點國別、重點市場的海外倉。支持開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網購保稅。

白明認為,產業上,海南不以一般的加工業為發展基礎;貿易上,海南不發展單純的轉口貿易,未來的產業與貿易一定是在創新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再比如跨境電子商務。但一些政策需要落地,建立特色服務出口基地。

與此同時,海南省副省長沈丹陽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與臺灣合作是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海南島和臺灣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產業上也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鑑和互補的方面,合作的領域是很寬的。對於海南自貿試驗區重點要發展的3大產業和10個領域,臺商到海南來投資合作發展都有很大空間。

“下一步海南將加大對自貿試驗區建設獨特優勢的宣傳,主動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推介。海南歡迎臺資企業,包括在臺灣本島內的,也包括已經在大陸投資的臺資企業,到海南來投資發展”,沈丹陽說。

未來逐步探索自貿港建設

“海南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相對的短板需要有針對地改善,即人才短板亟待補齊、市場環境有待改善、政府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沈丹陽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

據沈丹陽介紹,為制定人才引進辦法,海南出臺了《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以及築巢引鳳的安居政策等,大力吸引各類人才來海南發展興業。但即便如此,與有雄厚財力保障的發達省份相比,海南招才引資的吸引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白明認為,人才是營商的軟環境,海南與其他東部沿海城市相比確實有差距。今後除了要大力吸引人才以外,還要用好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環境和待遇,包括解決醫療、養老、子女入學等相關問題。

市場環境短板方面,沈丹陽表示,一方面海南經濟體量相對較小,經濟流量不算太大,基礎設施和基礎條件也比較薄弱,缺乏廣闊的發展腹地和強勁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公平開放的現代市場體系和市場化機制也有待進一步健全,開放型經濟水平還是相對比較低的,需要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政府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事中事後監管體系雖然已經初步建立,但是部門間的協同還不夠,部門之間信息缺乏共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加強,目前海南的社會信用體系還比較落後。”沈丹陽說。

白明認為,政府職能需要轉變,通過對同類職能編制進行合併等來提高政府效率,而提高效率的背後是政府的放權與提高服務水平之間的關係,政府不該管的要放手,政府該管的要提高服務質量。

創造一個好的投資環境包括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沈丹陽表示,今後海南將把制度創新和環境優化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確保市場在經濟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將奉行寬進嚴管的理念,不干預企業正常生產活動,主動和高效擔負企業監管的職責。“目前起草的《海南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40條》正在徵求意見,很快將進行發佈。”沈丹陽說。

從經濟特區跨越到如今的自貿區,再逐步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是海南對外開放的“三部曲”。

《方案》明確到2020年,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開放度顯著提高,努力建成投資貿易便利、法治環境規範、金融服務完善、監管安全高效、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質量自貿試驗區,為逐步探索、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體系打好堅實基礎。

白明認為,海南對外開放是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目前自貿區建設要“兩步兩分”,“兩步”是穩步和逐步,不僅姿態要平穩,還要有先有後;“兩分”是分步驟、分階段,要循序漸進,不怕慢但怕走回頭路,儘量避免問題與失誤。待自貿區建設取得成效並形成可複製的經驗後,再謀劃自由貿易港建設。

中國始終堅持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設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按照中國自己的節奏推動進一步的擴大開放,是中國自主對外開放的體現。

“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海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沈丹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