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臨空經濟” 西安打造航空大都市的野心

“對中國而言,航空大都市概念越來越重要。”

數年前,筆者在成都舉辦的世界機場城市大會上,曾與世界航空經濟第一人約翰·卡薩達有過一次交流。

在卡薩達看來,航空業及機場對於商業選址、經濟發展及城市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他提出了“航空大都市”概念——從城市的機場變成機場的城市。

梳理國內主流城市的發展進程,可以看出臨空經濟對區域的發展,正在佔據更多的話語權,無論是上海浦東、成都雙流、西安的空港新城,還是已有勃發之勢的北京大興。

開放性的天然屬性,讓上述這四個樣本區域的臨空經濟,同時擁有著另一個身份——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一屬性的加持,正在讓航空港從交通意義上的對外樞紐,加速成為配置全球優質資源的運籌中心。

01

近年來,關於區域發展、城市發展的話題愈來愈多、愈來愈重。而創新與對外交流、開放和貿易,也成為我們觀察具體一城一市的重要指標。

自貿區的概念,亦在這種大趨勢之下備受熱捧。

自2013年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開始,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區緊隨其後,再到後來包括陝西等地多個自貿區的相繼設立。至2019年底,全國18個自貿區由南向北、由沿海至內陸組成的矩陣,特別是中西部區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窗口。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張威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曾對當下的“1+3+7+1+6”格局有過如此闡述:“從2013年建立上海自貿試驗區開始,我們已經從過去的履約式開放進入積極主動自主開放的進程,不斷拓寬開放的領域和力度。從之前的注重發展貿易便利化,到現在各個領域要素流動自由化。這是中國擴大開放自主探索模式的推進,力度更大,深度更高。”

以上海自貿區為例,僅僅5年之後,這裡便以全市1/50的面積,創造出全市1/4的生產總值、2/5的貿易總額。

作為進入新常態之後深度激發經濟活力的探索之舉,自貿區被寄予厚望——打造經濟要素流動最自由的區域,先試先行,然後再全國推廣。

可以說,這18個自貿區各有側重。陝西主要是落實中央關於更好發揮“一帶一路”建設對西部大開發帶動作用、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探索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自2017年掛牌之日起,陝西在自貿區加持之下對外溝通與貿易交流呈現出前所未有之貌。特別是在城市拓展框架之下西鹹片區的發展。

無論是航空物流、航空維修、還是金融貿易、總部經濟等,西鹹片區有著極為明晰的定位,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02

更為細分的話,一如前面提及的臨空經濟,我們則更為關注空港新城自貿功能區。

作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空港新城擁有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空中交通樞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無論是航空物流、航空維修、飛機制造,還是航空企業總部、跨境電商等臨空型產業,是其立身之本。

這種“自帶光環”的屬性,讓空港新城自設區之初便有著極大的想象空間。

機場作為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節點,甚至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這樣的先例並不少,迪拜、韓國仁川等,無不如此。

這種外向型的DNA,與自貿區的屬性有著天然的共通之處。兩者結合,所引發物流、金融、國際商貿等產業的裂變,正在讓很多相關城市獲益。

2017年4月1日,西北唯一的臨空自貿功能區掛牌,是陝西自貿試驗區高質量承載“三個經濟”發展,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激發創新活力為目標的“國家試驗”臨空新高地。

如此定位與使命,於空港新城自身而言,是對其定位和功能的有效拓展和豐富。

西安近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城市物理空間的覆蓋半徑亦不斷延伸,空港新城144.18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13.8平方公里自貿功能區,顯然具備著極大的承載力和拓展空間。

事實也是如此。

到2020年4月1日,空港自貿功能區剛好掛牌成立3週年。官方發佈的數據中,三年來新登記企業數和個體工商戶較獲批之前分別增長362%和1437%,外資引進額增長1.5倍;三年累計共形成創新案例20項,承擔的陝西自貿區35項任務和空港自貿功能區5類31項深改實施任務已全部完成並不斷深化推進……

數據的背後,是其對“一帶一路”、陝西創新領域的貢獻與帶動。

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第五航權”獲准、綜保區獲批等一系列利好的不斷落地,讓空港自貿功能區在陝西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過程中的地位愈加突出。

03

這種感觸,轄區內的企業有著更為切身的感受。

具體到諸如跨境電商領域,2019年4月,空港新城自貿功能區完成全省跨境電商保稅進貨首單業務,跨境電商公共倉同步投入運營……

西鹹新區長安港跨境電商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帥表示,公司當初選擇落戶此處,正是看中自貿區臨空特色,便於產業進行創新突破,打造跨境電商“買全球、賣全球”的門戶窗口。

在他看來,無論是這裡推進樞紐建設現代化而開通的“一帶一路”關鍵節點城市貨運航線、第五航權客運航線,還是貿易通關便利化,以及推進營商環境品質化等方面,均給企業發展提供了極為實際的便利。

臨空經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便是流量經濟。

今年3月3日,在空港新城東航維修機庫,一架來自柬埔寨瀾湄航空的空客A321客機正在進行8C檢修。

這是空港自貿功能區獲批以來首例幹線飛機進境維修業務,此次空客A321客機開展進境維修業務,既是航空維修服務水平國際化、專業化和市場化的體現,也是自貿試驗區創新建設的實踐。將為空港自貿功能區下一步開展更廣泛的國際業務合作、落地飛機深度維修項目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是空港新城發揮自貿優勢積極參與全球競爭和打造臨空經濟全產業鏈的必勝決心。

資金、人才、技術和政策必然會隨著臨空經濟的發展,在這裡產生流動和聚集。隨之而來的資本聚集亦是水到渠成。

這也不難理解,近年來空港新城在構建臨空經濟全產業鏈方面,將其發展重心聚焦于飛機維修、航材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跨境電商、物流運輸等臨空產業。

無論是普洛斯、順豐、圓通、中通、韻達等物流企業在此相繼組建區域總部和物流配送中心,國際產能合作園、航空眾創空間,綠地、東航等項目的落地,還是梅里眾誠等生物醫藥頭部企業在空港新城的加速聚集……

聚集效應下,這裡已逐漸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產業發展趨勢。

站在三週年這個節點,如將空港新城自貿功能區進行一個總結的話,便是通過自身的有效探索,釋放了西北臨空自貿區的“西引力”、擴大了陝西省外向經濟的“朋友圈”、開啟了大西安連通世界的“快捷鍵”。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展“臨空經濟+自貿區”的道路上,空港新城並非獨行,上述提及的北京大興機場,一開始便提出要通過國際人才的引進和科技創新來帶動臨空經濟區發展,即所謂4.0模式。

這對空港新城來說,亦是一個很好借鑑和提醒。在今後的發展中,如何充分發揮“六大”疊加優勢,深度挖掘創新優勢及對高端要素的吸附效應,創新臨空經濟發展模式,持續壯大臨空特色產業體系,將是空港自貿區下一發展階段需考慮的重點。

三年的發展既是階段性的總結也是新的起點,既要回頭看也要向前看。空港自貿功能區將探索出怎樣的內陸型臨空型自貿區新模式、新路徑,下一個三年,空港,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