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新青年」在京津感悟历史(陈怡仲)

「两岸新青年」在京津感悟历史(陈怡仲)

陈怡仲,就读于台湾逢甲大学,曾赴北京科技大学交换学习。

在京津感悟历史

来大陆的半年前,当时申请交换生的结果还没出来,朋友无意间问到:“假设你成功录取到北京科技大学,你可就伤脑筋了!”我当时便充满疑惑的表示,有什么好伤脑筋的,他回答:“大陆那么大,你一方面要念书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四处走走体验不同的人事物,时间就这么短短的不到半年,怎么可能不伤脑筋呢?”

在京津感悟历史

当时和朋友无意间的对话,成了我到这块土地上深刻铭记的想法:我要会读书的同时也会玩乐!越不可能达成的困难事情,更要证明做得到!2月27号,是我踏上这块充满丰富历史的土地的日子,飞机的起落架碰到地面产生的震动也代表着我渴望体验的内心鼓动。

「两岸新青年」在京津感悟历史(陈怡仲)

北京科技大学位处于高校林立的海淀区,一旁就是清华大学。一踏入学校,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和历史气息,我们在这里参加了台湾前交通部长叶匡时先生的演讲,也参与了陶氏化学CEO Andrew Liveris 的学术研讨会;经过清华学堂,彷佛看到当初梁启超、闻一多等先生在教室里和学生授课的画面再度重现;漫步在荷塘旁,感受到的是朱自清先生当时不安于现状却又无能为力的复杂情绪。在这里体会到的不只是优秀的教学水平,更是在悠悠历史当中与无数先贤和知识分子对话。

「两岸新青年」在京津感悟历史(陈怡仲)

说到中国历史上最引以为傲却又最令人扼腕的艺术建筑,那绝非是圆明园莫属了。乾隆皇帝曾形容:“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游历在这个曾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群里,我感叹着原来世间居然有这么美的景色,在体会美景时也不禁想象着当初皇帝在如此壮丽的景观中生活是多么享受。然而,如此伟大的建筑群,却因为人类的自私和贪婪付之一炬,看到这些残垣断壁悲惨地躺在荒野中,述说着今非昔比的悲伤,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要记取历史的教训,不能重蹈覆辙。

「两岸新青年」在京津感悟历史(陈怡仲)

年轻时没有疯过就不叫做青春,在过去台湾念大学的期间,夜保、夜唱和夜练我都有体验过,想说已经够疯狂了吧,但这次去天津的体验更是令我印象深刻。凌晨三点多,在台湾许多大学生甚至还在电脑前熬夜打电动的时候,我们一群朋友就已起床,朝以前地理课本上才能看到的天津出发。

出了车站后,在天津的街道上漫步,感受不到北京那种繁忙大都会的紧迫感,取而代之的是相对轻松、惬意却又仍旧有现代都市气息的人文感。

周六的一大清早,一群男女老少在广场上踢毽子,这可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了,平常在台湾还没有看过一群人一大清早的就集结在一起踢毽子,而且在踢的过程中还可以闲话家常,聊聊隔壁邻居最近的生活近况,运动和联系邻里感情都做到了,一大早就看到这样的场景还真的是挺享受的!

因为过去天津为租界的关系,街道旁的建筑整体呈现出一股浓厚的西洋风格,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歌德式和法国的罗曼式等,让我有置身欧美国家的错觉。

在游历过程中接触的每个人、每个建筑、每条街道,都是在这块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和自我心灵的对话,让我们有机会对不熟悉的自我产生更深一层的体悟,有更丰富的人生故事。

「两岸新青年」在京津感悟历史(陈怡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