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爹老余:体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熊爹老余:体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一直以来,身为中国父母,都有一句名言挂在嘴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听得我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

前阵子,印度电影《起跑线》热映,让很多父母感同身受。

《起跑线》讲述的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名校的故事。

看完电影,我终于明白了:不仅是中国,全球的父母都焦虑着起跑线问题。

起跑线,原意是“赛跑时起跑的标志线”,如今已经成为“人生起点”的代名词。

我不反对让孩子从小打好基础,以后可以更好地面对学业上、事业上的挑战。

但是,我想问大家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在我看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熊爹老余:体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现在许多家长,即使知道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多彩的,却因为怕孩子未来学业上追不上别人掉队,把关注点完全放在文化课辅导班上。

一年级提前抢跑?错!

现在已经是从幼儿园小班开始抢跑了!

他们把这条“起跑线”片面地归为文化课的分数,觉得分数就是孩子应该接受的教育的全部。

他们认为孩子考了高分,才能在幼升小、小升初的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才算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具备强大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机制中获得先机与优势……

“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导致许多孩子“高分低能”。

更可怕的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体育,成为家长们提前放弃的项目。

熊爹老余:体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所以,现在许多孩子没到小学毕业,就已经害怕上体育课了。体育老师连布置跑个400米,都有心理负担,怕把孩子们累坏了。

小学,可能还有部分家长让孩子学点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到了初中,很多体育课外班就到此为止了。

大部分孩子,除了学校里的体育课,根本不运动。

最夸张的是高中,很多以“高考工场”为荣的学校,直接取消了体育课,这样的举措往往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大家在文化课起跑线抢跑,一步一步跑偏,完全忽视了体育这条起跑线。

很多孩子身体羸弱或者肥胖,上课精神不振,眼睛近视,最后,无论学习和运动都提不起劲头。

到了大学阶段,奋力考上名校后,厌学现象却很普遍,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

熊爹老余:体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有数据表明,中国小学生的近视率已经超过四成,高中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已经超过七成!

可能家长们早就不关心孩子是否近视了,觉得眼镜已经是孩子求学阶段的“标配”,是提前抢跑的必然代价。

我想说,近视是一种不正常状态,孩子一旦近视,终其一生,都要戴上眼镜,一刻都不能离开。

至少应该尽量避免,而不是安之若素。

家长们,你们有没有试过让孩子站在真正的起跑线前?

就是田径赛场上,孩子们一起比赛奔跑的那条起跑线?

久违的那幅画面——

一排孩子精神抖擞地站在起跑线前,跃跃欲试,蓄势待发……

发令枪一响,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前冲过去,100米,200米……1000米,3000米!

获得冠军,孩子的小脸兴奋而喜悦;

最后一名,也因为得到了锻炼而面色红润,肌肉强健。

然后努力练习,争取下次再战。

孩子们在起跑线上共同成长,体质逐渐提高。

像奔跑的骏马,像矫健的雄鹰,热爱阳光和蓝天。

无数经典流传的诗篇中,都歌颂过这样充满活力激情澎湃的情形。

这,才是童年应该有的状态。

而这样的孩子,带着强壮的体质走进课堂,他们精力充足,大脑发育良好,协调性强,热爱学习。

听课质量高,作业完成效率高。

一旦到了考试时,习惯了在起跑线前奋力起跑的孩子,抗压能力超强,卯足了劲头做卷子。

冲锋号不用吹响,“永争第一”已经是他们的人生信条。

学得有点累了吗?那就去运动场上放松一下。

到了运动场上,更是他们的天下。

青春的热情、旺盛的精力需要发泄,和朋友们一起,尽情感受青春的美好。

热爱运动的孩子,性格乐观、阳光,爱交朋友。

对于情商培养很有帮助,可以为他们未来的事业成功,助力多多。

而且一旦在小学、中学、大学运动会上获得冠军,就可以在同学们面前树立起强者的形象。

吸粉无数,很有面子对不对?

这样培养出的自信心,一定可以带到学业方面。

文武双全,在哪个时代都是对一位人才的最佳褒奖。

你不想让孩子享受这样的“成功”吗?

还有抗挫折能力,也是体育的专利副产品。

现在的孩子不能吃苦,也没有机会吃苦,更别说吃亏了。

一些绩优生,一直享受家长和学校的热情褒奖,从来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一路名校走过来。

到了最顶级的名校阶段,在一堆优秀人才中,领先优势很难保持。

一旦内心觉得受挫,脆弱的心灵就承受不住打击。

一些名校,时不时爆出“绩优生”心理方面出问题的例子。

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从小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比赛,训练出强韧的意志。

拥有较强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避免这样的状况。

熊爹老余:体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既然是起跑线,当然要趁早开跑。

从1岁到12岁,都是体育潜能的开发期。

小时候不锻炼,会让孩子丧失最佳潜能开发期。

1岁,就是最佳起跑标志线。每天两小时户外运动,造就强壮的手臂和双腿,为后来的锻炼打下基础。

6岁左右,可以开展比较正规的体育项目训练。

这个阶段,以兴趣为主,孩子可以尝试尽可能多的体育项目,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坚持下去。

请记住,越往后,孩子的体育天赋会衰减。

而且一旦不认真锻炼,练习效果不如同龄人,他会渐渐不喜欢这项运动和比赛。

有天赋的青少年,在10岁左右,可以参加各级比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运动能力。

12-18岁青春期,体育是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方式。

到了大学阶段,有体育习惯的孩子,一定比较自信、自律、勇敢、愿意迎接挑战。

这样的孩子,从起跑线坚持到现在,可以走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远。

熊爹老余:体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冠军。

体育,才是真正的那条起跑线!

你,找到那条跑道了吗?

就让起跑线回归它本源的含义,让孩子尽情奔跑吧!

—END—

熊爹老余:体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