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当我有了孩子,也无可避免交给这样一群猪去教育

一部印度的片子,却似乎是在说中国的教育,中国的社会。

看《起跑线》里那些,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大部分老师或者说人都平庸至极,他们以他们那些狭隘、浅薄、庸俗的价值观来审判一个个单纯无知的孩子。当有一天我有了孩子,我也要把孩子像电影里一样交给这样一群人去教育,然后让他接受平庸迂腐的观点,最终成为和他们一样。念大学不是为了济世安邦,不是为了思想觉醒,为了不是为了科学发展,不是为了社会进步,而是为了、仅仅为了找一份貌似体面的工作,最好能过上奢华无度生活,如果过不上就叫王思聪老公叫王健林爸爸的蠢猪和母猪。

我就在想,读了十几年的书,这种人生格局,这种思想理念,却成为今天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我真的是为社会悲哀,为国家悲哀,也为自己悲哀。想起了现在周围大部分的朋友和同学,也为他们感到可悲。读书十几年,最终直接回到小城,干起了一份月薪三千或者不到的工作,或者一心钻研考铁饭碗却几乎无意义无价值的公务员。可能很安逸,可能很舒适。也有人也许会说,人生的选择有很多,这样的生活选择也无可厚非啊。说的没错,那我只想知道,那你念了十几年的书,透支的那无数个日日夜夜,到底是为了什么?

电影中,拉吉和巴特拉为了孩子能在一个“好”学校念书绞尽脑汁,甚至不惜变成穷人,饱受本不该属于他们的生活之苦。其实如此费心去让孩子进名校又能如何呢?看看那些老师和校长的嘴脸吧,看看那些“名校”学生和家长的嘴脸吧,和这样的学生,这样家长教育下的学生,这样老师教育下的学生浸泡在一起,结果真的是对孩子的提升吗?拉吉后来给了穷人的公立学校资助,以稍稍安慰良心。但其实,当资源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已经无意义。今天,每个人都能读的起书,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读书,人们更愿意去看电影,玩手机游戏,逛街,少之又少的人愿意献祭式的将自己投入到古今文学巨著中去。因此,资源集中并不代表什么。

电影扣掉一颗星纯粹是最后的结局落了俗套,主角讲了一大堆话,来点出主题,这有点像中国的一些电影,为了凸显意义而脱裤子放屁。试想,哪个学校,哪个地方,一群人能允许这样一个人在台上发表这些长篇大论,尤其听起来很是诲人不倦的东西。

最后以电影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献给哀愁的自己:

“爸爸 我是不是不幸运啊!”

“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孩子,他们不要你是他们的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