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就該所「減法」

有人說,生病的時候,才知道誰是真正的朋友。其實不必等到生病,缺一次錢就曉得了。

你認識許多人,但真正擔得起“朋友”二字的,不過寥寥幾個。

生活本就該所“減法”

年輕時,我們都熱衷於“交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嘛,人脈經營彷彿是一種投資。

那些投入的時間、精力、金錢,似乎都在為明天儲蓄著某種 抽象的神秘力量。

朋友多等於好辦事?這可能也是人生最大的錯覺之一。

當你能力不足時,與其白白耗費時間精力去維繫大量的所謂“人脈”,還不如努力提升自己。

聽起來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生活本就該所“減法”

偶然在前同事的朋友圈看到過這麼一段話:不抽菸、不喝酒、不出去玩、作息正常,到最後發現身邊都沒有朋友了!

聰明人都在精簡自己的朋友圈。因為他們知道,不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人和事情上,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和成全。

當然,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不得不以交流為載體,靠社交來帶動大部分生產活動。

所以,不是勸你與世隔絕,只是世事紛擾,你必須能不時把自己從喧囂中抽離出來,給身體和內心都開闢出一個小角落,用來安頓自己,向內尋求能量。

生活本就該所“減法”

以自律和簡單為核心,去掉不必要的複雜裝飾與人際,把心沉下來,反而更能成就一番事業。

太豐富的社交,有時就如亂花漸迷人眼。而生命中的人一多,思考和錘鍊的空間自然就會被壓縮了。

所以,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滿。“留白”的技法不僅適用於美術,也適用於人生。

生活本就該所“減法”

年紀越大,越熱衷於做減法。時間變得越來越寶貴,不能再把它們浪費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斷舍離”這三個字指導的,並不僅僅是對物品的態度,其實也是對人際關係的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