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旧事重提” 警惕信任危机

近日,三鹿前董事长再获减刑一事引发热议。据悉,三鹿前董事长田文华共获三次减刑,而此次备受关注的则是2016年年底的第三次减刑,减刑期限为一年半。最早关注媒体在报道中称“在此前,媒体并未有过相关报道”。

三鹿“旧事重提” 警惕信任危机

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被曝光,随后相关责任人陆续被惩处。2009年1月22日,时任三鹿董事长的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2011年,田文华因服刑期间表现积极,从无期减为有期徒刑十九年。2014年,其再获减刑一年9个月。2016年,获得第三次减刑,减刑期限为一年6个月。三次减刑后,田文华预计将于8年后出狱。同时,有网友指出“按照董事长现在的刑期,她还可能有一次到两次的减刑机会,总的服刑不少于13年”,“这些都是法律所允许的”。

三鹿“旧事重提” 警惕信任危机

1、三次减刑均被质疑

对于田文华减刑舆论多有质疑,有声音指出田文华三次减刑均有异议之处。其第一次减刑发生在2011年,被指秘密减刑,但当时并无必须公开的规范;2014年5月的减刑虽有规范,但其正好在规范下个月才生效前裁定了减刑,有打擦边球嫌疑;而2016年的减刑是否开庭、公示等程序问题,则备受关注。

2、减刑关键信息不能缺失

据资料显示,田文华的三次减刑理由分别为,2011年“三次立功记录,一次被评为狱级改造积极分子,悔改表现明显”。2014年“陆续获得多次记功等奖励,且无违规违纪行为”。2016年的减刑裁定书写道“受到考核记功奖励2次,考核表扬奖励5次,2014、2015年度被评为狱改造积极分子”。

三鹿“旧事重提” 警惕信任危机

新京报评论指出这些“颇为关键”的信息,“留下了诸多猜疑空间”。显然,田文华的多次立功与舆论对监狱立功难的认知有着巨大差距,而这些关键信息的“缺失”,则被舆论广泛质疑,并于坊间“无期改判有期,再过两三年就保外就医”不谋而合,更坚定了舆论对减刑过程中的腐败质疑。但也有网友指出,一些高学历、高社会地位及官员因自身的学历等优势,普遍能在规则内更容易的获得立功表现。但正如新京报评论所述,如果伴随着减刑过程,及时将“关键信息”广而告之,让公众知晓动态,“能更好地缓解民众的焦虑心态”。

3、必须接受全社会最严厉的审视

公众号@长安剑 指出让老百姓对减刑放心,不能只求“问心无愧”,认为像田文华这样有着恶劣社会影响的服刑人员,如果要减刑,就必须接受全社会最严厉的审视。公开从来是最好的“防腐剂”,减刑程序也不例外。越是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就越要应当考虑采取必要而充分的公示方式,真正实现法律赋予舆论与每个受害家庭的知情权、监督权。“因丑闻垮掉的信任,应当通过法治保障的公平正义重建”。

4、三鹿事件中相关官员频繁被提及

长生生物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后,因其重大公共事件的属性,让网友普遍联想到发生于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而令网友关注的是,对于长生生物相关责任人的处理。而此时三鹿事件中的相关人员的处理被放到聚光灯下,特别是当时的政府方面责任人,如今很多已复出,或已升职,或在问题疫苗事件中也有身影。此后2016年的田文华减刑信息被再次关注。

综合来看,舆论对长生生物的处理表现出极不信任的态度,特别是三鹿事件中相关责任人的现状,让舆论不满情绪持续积聚。这也让舆论认为,三鹿事件“惩罚力度不够”,为长生生物的发生埋下伏笔,“当年如枪毙了几个三鹿人,怎么还会有现在长生案”,虽然当年三鹿案确有死刑,但对案件相关人员惩处并不及舆论预期。而长生问题疫苗事件,促使舆论对公共安全的焦虑越来越大,特别是三鹿事件中责任人的现下情况再被关注,整个现行法制体系可能正处于信任考验中。目前来看,舆论不信任正在持续走强,政府公信力的侵损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