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然:拼多多,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你买过会喷火的吹风机吗?见过超速旋转的“谋杀亲夫”牌剃须刀吗?或者八十块钱的数码相机?相信很多读者已经猜到我说的是谁,没错!今日话题就是拼多多,一家宣称3亿人使用的电商平台,在2018年的下半年承包了10亿国人的笑点。其实,关于拼多多,大多数人了解的只是表象。

李自然:拼多多,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拼多多

7月26日,在外界或质疑或观望的目光下,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为300亿美金左右。阿里和京东从创业到上市都用了超过15年的时间,而拼多多只用了3年。3年,拼多多做到了3亿用户,现在已经是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同时,拼多多创始人黄铮,因个人持股比例较高,其个人财富也已超过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

李自然:拼多多,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拼多多Nasdaq上市

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拼多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它到底有什么锦囊妙计或者独到的营销手法?有趣的灵魂,聊科技人文,我是李自然,那这期我们就来聊聊拼多多。

【大佬投资人团队】

李自然:拼多多,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拼多多背后的男子天团组合

拼多多的团队特别NB,首先是它的创始人黄铮。

这位可是个货真价实的超级学霸,求学阶段一路名校保送,实习公司也是响当当的大企业。在这样远超普通人的背景下,他自然具备相当高的素质。而真正厉害的是他的投资人团队,里面全是大佬 ,可谓名动江湖。比如孙彤宇 ,淘宝网的第一任CEO,淘宝网就崛起于他之手。此人特别擅长使用低价的模式占领市场 ,淘宝在早期的时候也同样以低价和杂牌货来取胜。此外,孙彤宇还对一些野蛮生长的手段运用娴熟,老淘宝用户可能会知道,在一些乱七八糟的网站上随便一点,就会弹出十几个淘宝网的窗口,这其实都是出自孙兄之手。后期,淘宝摈弃了低端营销路线,致力于平台规范化和品牌升级,孙彤宇就被马云杯酒释兵权了。我们能从现在拼多多的状态看出当年早期淘宝网的套路。

段永平,拼多多投资人团队里的另一个大佬。

乍一听这名字,普通人都一脸懵比,但说到小霸王和步步高,相信大家就相当熟悉了。段永平,正是这两个品牌的创始人,风靡一时的小霸王就是他的代表作。后来段永平主攻投资,投资了网易等一系列公司,也是相当厉害。坊间传言,段永平有四个徒弟,分别是:OPPO的老大、 VIVO的老大 、步步高的CEO ,以及现在拼多多的创始人黄铮,真是叫人不得不服气。黄铮留学美国读硕士的时候,和段永平住得特别近,两个人又是校友,再加上黄铮确实才华横溢,深得段永平的赏识。众所周知,巴菲特每年都会拍卖一次慈善晚宴,段永平早年以62万美金的价格拍下了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席位,这顿含金量极高的饭局,段永平则带着黄铮一起参加。当年,黄铮才26岁。26岁,普通人的26岁可能还在考各种国内“人才证书”,而人家已经和巴菲特在一个桌上吃饭了,让人只得扶额一叹。

拼多多的投资人团队里另一位大鳄就是众多网易游戏玩家口中的“丁三石”---丁磊。

丁磊是网易的创始人,也当过一阵子中国首富。三石兄特别擅长做产品,也擅长做游戏的运营,网易旗下大型端游《梦幻西游》拥有注册用户2.5亿,最高在线人数达271万,此外《天下3》《大唐无双零》《武魂2》 《倩女幽魂2》 等优质端游均为中国本土高人气网游。2016年6月,网易自主研发的3D日式和风回合制RPG手游《阴阳师》开放安卓首测,短短几天便引爆整个手游市场。

拼多多投资人团队里最后一位大佬就是顺丰的创始人---王卫。

做电商肯定需要一个特别懂物流的人,毋庸置疑,这个“最懂”的人选非王卫莫属。我相信他在拼多多的成长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王卫和马云结下过梁子,马云曾二顾茅庐拜访王卫,王卫都没见,后来王卫有事找马云,马云也给了闭门羹。两人各自组建自己的物流公司,两方杀得你死我活。王卫有想法做电商,自然选择扶持一个像拼多多的电商平台,去和马云刚一把,不蒸馒头争口气。

简单的窥探完拼多多的投资人团队,我们清楚的明白:黄铮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也不是独属于拼多多一家公司的战斗。仅从投资人名单来看,黄铮已经和其他创业者拉开了几个星系的差距。

【正确的市场选择】

拼多多成功的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市场选得好。

近两年,互联网创投圈流行一个词---消费升级。假定,未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所谓新兴的中产阶级消费者都普遍追求更高的品质、更好的体验以及更加健康的生活,在此用户需求基础上,吸引了很多创业者做娱乐、做美食、 做健身、做无人KTV 以及高品质租房等。很多人在一线城市生活得久了,会觉得身边的人学历都挺高,消费能力也算还不错,但真相可能并非如此。

前不久,美团创始人王兴就说到,其实目前,本科毕业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4%;也有红杉资本的朋友发朋友圈说,现在中国有超过7亿的人没有信用卡,超过12亿的人没有护照。在这样“残酷的数据背景”下,拼多多反他人之道而行之,面向所谓五环之外的市场——三四线城市,甚至是乡村。这其实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消费市场,深入进去能获得的回馈远超高端消费市场。有些做互联网的朋友告诉我,大家都做消费升级,就拼多多在搞消费降级。以我个人拙见,我并不觉得拼多多是一种消费降级,比如一些老年人,刚接触智能手机,刚学会使用微信 ,对他们而言其实从未升级过,自然也谈不上降级。

另外还有一部分用户,他们确实在拼多多上买到了之前买不到的东西,自己也觉得很划算。从这个角度来说,倒也算不上是降级。

【三个关键因素】

如果说豪华的投资人团队和正确的市场选择为拼多多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下文着重分析的三点则是拼多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关键因素。

李自然:拼多多,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Wechat

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及时通讯App,有着超过10亿的用户,这10亿用户本身包就含着巨大的流量红利。拼多多采用拼团的模式,让用户把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拉到自己的平台上来。如此以来,就用特别低的价格获得了几何倍数的用户,利用流量红利迅速成长。

腾讯也是拼多多的投资人之一,腾讯在投资拼多多之前,还投了京东,但京东对微信的利用相比前者就显得单薄许多。后者和微信的合作模式局限于在微信里打打广告,而拼多多直接借助了微信的好友关系,在微信里搞人拉人的这一套,这样就对微信的利用率极高,同时这种合作模式对微信也有益,互利共赢是商界公认的最佳合作模式,因此得到了腾讯的大力支持。

关键词二:淘宝

李自然:拼多多,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Taobao

看到淘宝,很多人要反驳了,上文还提到淘宝是竞争对手,怎么到这儿又变成成功的关键因素了?其实,淘宝在这里有点神助攻的意思。我们已经知道,淘宝早期也是靠卖低价商品和杂牌货起家,但它做起来之后想进入更主流的消费市场,就开始做品牌升级,也想力推自家的天猫品牌,于是开始有点排挤中小商家,导致这些中小商家在淘宝的入住成本越来越高,日子越来愈难熬;另一方面,对于相当多想买便宜货的消费人群,拼多多为他们巨大的诉求势能开了一个口。拼多多一经推出,中小卖家们以及这些生产杂牌货的厂家们,又重新看到了希望,消费者也找到了一个平台买到便宜货。

可谓是几方面一拍即合,中小商家内心的心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拼多多恰好稳稳的接住了从淘宝被推出来的这些流量。所以说,淘宝无意间或多或少的成就了现在的拼多多。

关键词三:洞悉人性

在创立拼多多之前,黄铮其实是做游戏公司的,而且做的是所谓的色情游戏,或者叫软色情游戏,打打擦边球。他们最能理解用户内心深处最根本的需求是什么,知道怎样能够留住用户。拼多多现在也有一些游戏化的设置,比如多多果园,最终目的是让用户能够不断地回来,不断地刷拼多多。黄铮前段时间发言时说,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这句话说明这是一个对人性理解非常深刻的团队。

“一帆风顺”这个词不存在于商界,那么拼多多在未来会不会有什么危机或者问题呢?我觉得主要可能有三点。

危机一:拼多多自成立以来累计亏损已经超过了13亿人民币,但在巨额亏损下并没有构建起足够坚固的壁垒。

是的,你没看错,拼多多在持续地亏损。创业三年多,拼多多已累计亏损已经超过13亿人民币。不过,亏损本身并不是问题,因为亚马逊也好,京东也好,都曾经长时间且大规模的亏损。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亏损往往是为了建立护城河。这条护城河可以是渠道,可以是物流,也可以是用户的忠诚度、用户的消费习惯,或者供应链等等。但目前来看,拼多多的这条护城河还不是特别明显。比如拼多多的用户,他们中大部分是贪便宜的用户,这类消费者来的虽然容易,但忠诚度极低,某天一旦其他平台出现更低的价格或者使用更高的补贴,这些用户肯定挥挥衣袖转身就走,不带走一片云彩。其他方面,拼多多也没有特别强势的地方,就像系着钢筋悬在空中的城堡,一旦那根钢筋断裂,它将跌落摔得粉碎。

危机二:拼多多的上市吸引了各界目光。淘宝、京东、苏宁纷纷推出了针对拼多多的营销活动,而拼多多能否保持住自己的优势还未可知。

拼多多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但可能会面临多方的围剿。之前拼多多还没上市,不足以引起对手的高度警惕。现在拼多多做到了这个级别,像一颗吸饱水的海绵瞬间涨大,成为让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对手。针对拼多多,淘宝推出了淘宝特价版,京东和苏宁也同时推出了京东拼购和苏宁拼购。有趣的是,苏宁拼购的口号:正品拼购上苏宁。一看就知道是针对拼多多的Special定制。所以,拼多多在这样越来越凶险、白热化的竞争中能否保持住自己的先发优势还未可知。

危机三:拼多多平台大量的冒牌商品使得它可能会面临各种侵权指控。这一商业模式能否持续走下去也成为了拼多多发展最大的一个问题。

上市之后 ,拼多多肯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品牌侵权指控。我最近听说有一家很大的电视厂商已经向拼多多发起了诉讼。拼多多平台上确实有很多牌子乍一看特别像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品牌,仔细一看却是极易让人混淆的山寨货。蓝月亮大家熟悉吧?蓝月壳呢?超能也是很多人喜欢用的洗衣液,可你们知道“起能”么?可怕的是,很多拼多多用户并没有分辨能力,价格的优惠让他们自动弱化了甚至忽略了产品本身的介绍。

拼多多毕竟是一个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它的这种商业模式在美国能否得到认可真挺难说的。

首先,美国没有这么多杂牌商品,它不像中国有这么多小的生产厂家大批量生产这些杂牌商品。

其次,美国的消费者没有消费杂牌商品的习惯,他们往往都特别认品牌,比如买衣服,可能就在他(她)认识的品牌里买,不会因为便宜而考虑别的品牌。还有一点,美国的物流非常的不发达(这里必须要感慨一句中国物流真的NB),很难做到低价包邮这种模式。在此前提下,拼多多的这种商业模式想做国际化 ,我觉得是非常困难的。

最后,拼多多毕竟是美国上市公司,主要投资者也在美国,如果美国没有类似的商业模式,当拼多多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是选择理解?支持?还是跟大部分消费者一样再见来不及挥手? 这些都是未知数。

但拼多多毕竟是一家特别年轻的公司,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了不起。这些问题也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很多公司和企业在起步阶段都面临过各种各样的问题,肯定会有一批倒下,但战胜难关撑过去的都成为了强者。这里,我也祝愿拼多多未来能够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最重要的还是能给大家带来更实惠的消费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