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漳县三岔镇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近日,记者漫步在漳县三岔镇,一眼望去,在这高山环绕之间,二层小楼错落有致,太阳能路灯竖立两旁,条条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波光粼粼的溪流与村庄的倒影相映成趣,宛若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热烈祝贺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漳县三岔镇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朱家庄村的花卉种植大棚

♨热烈祝贺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漳县三岔镇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漳县三岔镇镇容镇貌一角

多元经济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漳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三岔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以脱贫攻坚为重点,全面开创了三岔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新格局。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该镇通过压缩小麦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种植,并争取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961万元,全面扶持新型农民经营主体,组建凤祥养殖等专业合作社14个,建成河南坡、鸡架、狼儿山专业养殖社3个,发展“1252”养殖示范户180户,现如今,以珍珠鸡、七彩山鸡、蓝狐、土蜂为主的特色养殖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该镇还以“能人+合作社+基地+扶贫户”模式在朱家庄流转土地580亩,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高效日光温室58个,玻璃钢鸡舍9座,形成了育苗、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

“以前像我们这样的小乡镇根本没有超市,只有小卖部,农家乐、宾馆根本想都不敢想,现在好了,光中型超市就有好几家,宾馆也有2~3家,特色农家乐有10余家,来个亲戚朋友也好招待了!”该镇文化站站长汪治平说。


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3年7月22日,岷漳发生6.6级地震,位于大山环绕的这个小乡镇也未能幸免。

灾难发生后,该镇党员干部深入村社,排摸灾情,了解群众需求,积极争取重建项目。经过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最终完成了1395户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和2249户维修,同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75户,群众住房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该镇邀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三岔镇小城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投资2174万元,完成商铺立面整治、管网铺设、道路、绿化、市场、供水供电等服务设施,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并启动三岔镇综合执法所,加大对镇区环境卫生及商铺延伸经营整治力度,实现了镇区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商贸繁荣。同时完成三岔村、朱家庄、河南坡、吴家门、许家门、王家门等巷道硬化,修建鸡架、黄土坡村、狼儿山村、王许路等通村道路41公里,砂化王家门、朱家庄、许家门、刘家岘等通社道路12公里。完成王家门、三岔、河南坡、黄土坡、鸡架、刘家岘等村的面山绿化、行道树栽植1.8万株,及黄土坡、朱家庄村的退耕还林工程,全镇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社会事业显著提升

为完善社会公共事业,该镇完成了辖区三中、三小等学校教学楼及辅助用房建设,硬化美化黄土坡等6所学校校园,新建鸡架、黄土坡、三岔镇等3所幼儿园,特别是三岔镇幼儿园的投入使用,使服务区范围内幼儿能就近入园,全镇学前教育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建成三岔镇文化站,每年组织群众开展秧歌调演,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完成三岔卫生院门诊楼和住院楼建设,使该镇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安全生产方面,该镇规范运行食药监所,配齐配强工作力量,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同时,该镇还开展了文明村镇、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致富带头人、孝顺儿孙、明理公婆、计划生育文明户等表彰活动,三岔镇王满福也获得了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为了使当地群众能有一技之长,该镇通过农闲时节,组织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去年该镇完成就业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训、两后生技能教育培训、示范培训等共计2344人次。

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近年来,漳县三岔镇进一步从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组织“服务提升年”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助推精准扶贫。并进一步深化“365一联百”贴心服务群众工作法,推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等做法,着力做好“能人引领、强村带动”工作,将全镇40名致富能手纳入管理范围。同时,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创建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两委班子“三位一体,加强村班子队伍建设”的党建品牌和三岔镇社区“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的党建品牌。严格落实“3783”责任体系,坚持党委会定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12个村全部建立了检察联络室。严格落实“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切实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

聚全镇之力、集各方智慧,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使该镇贫困面下降到17.1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15元。

♨热烈祝贺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漳县三岔镇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