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圖書分類法簡述

中國古代圖書分類法是從六分法到四分法,這個四分法,就是大家熟悉的經、史、子、集。

一、六分法和《七略》

先說我看見的一個笑話吧!一個博士分不清《七略》是六分法。

古代圖書分類法簡述

西漢的劉向和劉歆父子倆都是比較早進行古籍分類的學者,劉向整理古籍的思想總結出一本書《別錄》,他兒子又進行刪改,進而寫成了《七略》,兩本書後來都已經亡佚,但是,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是根據《七略》基礎上編寫而成,加上古注,我們能夠知道《七略》的六分法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法,為什麼是六分而不是七分?這個學術界沒有爭論。我們先看看這本書是哪七個部分: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有人會問?是七部分啊?這很簡單,“輯略”是綜述學術源流的緒論,相對於一個總六個分的,請問幾種分類?說話要講證據,《漢書》裡顏師古的註釋寫到“輯與集同,謂諸書之總要”。

前面說過,《漢書藝文志》(東漢)參考的是《七略》,所以,也是六分法。當然了,這裡的六分,只是大的圖書分類法,底下還會有二級圖書分類。《漢書》底下的二級分類有38種,中國古代的二級分類法變化很大,但是,大體上數量是四十、五十種左右徘徊。

古代圖書分類法簡述

二、都叫“七”,誰才是七分法?

那麼,古代有沒有七分法呢?是有的,下面介紹魏晉南北朝的幾種分類法。

我們先看看非常7加2——劉宋時期的王儉編寫《七志》

有了前車之鑑,看名字還敢隨便說分類法嗎?

由於這本書已經亡佚,只能看看《隋書經籍志》對這本書的接受,我們從這裡得知,書裡分為:經典﹑諸子﹑文翰﹑軍書﹑陰陽﹑術藝﹑圖譜七類。另附道﹑佛各一類。而圖譜志和佛、道附錄是相比七略增加的部分,其他六個部分名字也許和《七略》不盡相同,但是大體上分類包含的內容是差不多的。也就是非常7加2,總共是九種。

有人會說,這豈不是還不是真正的七分法嗎?下面再介紹一本,南朝阮孝緒的圖書《七錄》。

剛才,我開玩笑是非常7加2,現在《七錄》則是非常5加2。這本書分為內外兩篇,內篇五錄:經典、記傳、子兵、文集、術技。外篇則是佛法和仙道。《七錄》才是正兒八經的七分法。(說完這兩本古籍,我想到了一個梗,樹上七隻猴,地下一隻猴,幾隻猴?)

之所以都放一塊講,希望大家不要把《七略》、《七志》、《七錄》搞混了。順便說一個問題,思考一下這兩種分類為什麼不約而同的都把佛道寫上去了?結合當時,時代背景來想。

最後,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四部分類法了。

三、大名鼎鼎的四分法

四部分類法其實出現年代早,影響力也中國古代也是最大的。大家最熟悉的《四庫全書》就是四部分類法。

曹魏時期,秘書郎鄭默製作了一本藏書目錄《中經》,具體內容已經不可考。反正,我們可以知道的是西晉荀勖根據這本《中經》寫了《中經新簿》,而荀勖的書,我們可以明確知道是甲、乙、丙、丁四部。從具體分類來看,這就是後來常見的經、史、子、集的分類法,但是順序的話,相當於子部在史部之前。

東晉時期,李充著《晉元帝四部書目》更換了順序,正好對應我們最熟悉的經、史、子、集的順序。

古代圖書分類法簡述

唐代初年,官方編修的《隋書》,其中《隋書經籍志》部分用經、史、子、集代替了甲、乙、丙、丁。從此,四部分類法佔據古代圖書分類的主導地位。其中還附有道經和佛經,但是,兩者有類無書,只記錄總部、卷數而無具體書名。(具體看看我在網站上的截屏),所以,這還是四分法。

古代圖書分類法簡述

後來的《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崇文總目》、《四庫全書總目》、《郡齋讀書志》、《遂初堂書目》、《直齋書錄解題》等都是沿用四部分類法。

其他分類法還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還是說回到最開始的《七略》六部分類法,某一個版本文獻學教材就是寫錯了的,當成了七分法。(似乎現在也還是錯的)所以,這個六分法的問題再強調一遍。

古代圖書分類法簡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