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這件事


夏天終於過去了。與剛過去的酷熱高溫同樣火爆的,是這個夏天的房價。似乎每個人的口裡,最熱衷談論的,都是“房租”這件事。

房屋租賃自古就有。其實,不止是今天人們所看到的房價之高,中國歷史上至少有四個時期鬧過“房荒”,包括唐朝中期、南宋前期、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前三十年。在這四個時期中,又以民國時期的房荒最為嚴重。


“租房”這件事



太平天國戰役開始的時候,戰火燒到了南京、蘇州等地,燒得江南有錢人紛紛逃難,上海作為租界,便成了避身的好去處。那些有錢人把攜帶過去的部分資金砸在租界的地皮上,或者買地,或者租房,致使上海的房租和地價一起飛漲,連帶著上海的非租界區域也紅火起來,直到今天,演變成寸土寸金,一屋難求。


“租房”這件事



今天的中國,不僅上海,許多城市都發展成寸土寸金,一屋難求。大家紛紛抱怨著房價和租金的高昂、生活的不易。其實,生活從來就不容易,無論哪個時代、生活在哪個城市。


“租房”這件事



古有“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的蘇轍,有“猶愧先楚公,終身無屋廬”的陸游;就連後來許多風流倜儻的文人大家們,也曾經都是漂泊無定的租房客。

魯迅就曾在《病後雜談》中抱怨:“然而要租一所院子裡有點竹籬,可以種菊的房子,租錢就每月總得一百兩,水電在外;巡捕捐按房租百分之十四,每月十四兩。單是這兩項,每月就是一百十四兩,每兩作一元四角算,等於一百五十九元六。近來的文稿又不值錢,每千字最低的只有四五角……這樣算下來,要把下月房租湊齊,本月得寫30多萬字,手寫!頸椎病是好不了了。”


“租房”這件事


圖為:浙江紹興魯迅故居


他還調侃說:“陶淵明你能悠然見南山,我只能抬眼看洋房了。”話雖是這樣說,但身為租房客的魯迅,卻始終有著自己內心的一方悠然。

1912年從日本留學歸來的魯迅,先在家鄉紹興任職,後移居北京。初到北京的他,住無定所,當時紹興籍人士在北京辦了一處紹興會館,可以免費提供住處,於是魯迅就搬到紹興會館居住,一住就是七年半。


“租房”這件事


圖為:浙江紹興魯迅故居


在紹興會館居住時,魯迅先住在藤花館,因為不堪喧鬧,搬入補樹書屋。補樹書屋是一所有三間屋相對獨立的小院,因為曾有人在院中的槐樹上吊死,大家忌諱,沒人去居住,魯迅喜歡小院的安靜,就搬了進去。院中少有人來,魯迅常在屋子裡抄錄古碑。

一天,朋友來訪,見魯迅正在抄《六朝墓誌》,便問他抄寫的目的何在,魯迅回答:“這等於吃鴉片而已。”夏夜,他便搖著蒲扇坐在槐樹下,從密葉縫裡看那一點一點的青天,晚出的槐蠶冰冷地落在頭頸上。


“租房”這件事


圖為:浙江紹興魯迅故居


後來,他又搬去過許多別的地方,但無論搬到哪裡,即便租來的院子又小又破,他都將讀書寫作之處收拾的一塵不染,書桌前總是窗明几淨,書桌上的文房四寶井然有序。他仍能守著內心的一片悠然寫下:“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租房”這件事


圖為:浙江紹興魯迅故居


同樣作為那一時期海歸派的代表人物,胡適在1917年回國後被北京大學聘為教授。當時胡適的經濟收入還是非常可觀的,有教授的薪水,還寫文章、寫書拿稿酬。但胡適卻沒有買房,而是選擇租房居住。


“租房”這件事


圖為:胡適雕像


起初租的房子比較簡單,鐘鼓寺附近的普通四合院,房子不大,廚房很小,廁所更狹窄。庭院也不寬大,栽有一二棵小樹,數盆夾竹桃。後來胡適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住房搬遷到米糧庫4號,那是一座寬綽的大洋樓,但仍然是租的。


“租房”這件事


圖為:安徽胡適故居


從大門到洋樓前是一條長長的路,樓前是一個大庭院,種植高大樹木,並有花圃點綴其間。房間眾多,胡適家裡的幾個人住不了,於是他便邀請暫無居所的朋友徐悲鴻、徐志摩等人一同住進了小洋樓。


“租房”這件事


圖為:安徽胡適故居


按照胡適當時的經濟收入,支付買房費用綽綽有餘,但他始終沒有買房。除了生活開支之外,他的收入一則用於購書、買畫,二則拿去資助年輕學生。著名的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當年就食住在胡適家;一些青年學子負笈海外,經費不夠,胡適也資助他們;有社會研究和野外調查需要資助胡適也慷慨解囊。

這大概,就是文人的風骨本色吧。不畏陋室,不畏生活,無論身居何境,都爽朗風雅。


“租房”這件事


圖為:胡適故居


從古至今,“租房客”早就不是什麼新鮮詞了,眾多為人稱頌的大家們租房過一生者也不在少數。難的是,無論身居何處,都能守住心中的從容和生活裡的雅趣。

好比梁實秋,他就曾感嘆過自己的租房境況:“廚房裡殺雞,無論躲在哪一個角落,都聽得見雞叫。廚房裡烹魚,可以嗅見魚腥。廚房裡生火,可以看見一縷縷青煙從地板縫裡冉冉上升。”然而在那樣嘈雜紛擾的環境中,他卻能將租所冠以“雅舍”稱號,還專作出了《雅舍》之文。


“租房”這件事


圖為:梁實秋故居


誠然,面對當下日益暴漲的房價,許多人買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可難道因為這樣,就有理由不好好生活了嗎?若滿腹哀愁、一味抱怨有用的話,租房問題也早就不是問題了。

其實,買房也好,租房也罷,一切問題的本源都在於人的內心。住著大豪宅卻過的抑鬱不快者,大有人在;租居簡室,卻將房間裝飾成喜歡的樣子,把日子也過成喜歡的樣子者,也不在少數。


“租房”這件事



儘管“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這句話早就成了眾人皆曉的陳詞濫調,但道理終究是毋庸置疑的。而真正做到如此的人,又有多少呢?

人們似乎說著說著就忘了,轉身又繼續被物質與情緒裹挾著不斷滋生浮躁與不安。它們阻擋著人們能純淨看待事物的覺知,也就被阻擋了更多的可能性。


“租房”這件事



從來沒有最好的時代,也從來沒有最壞的時代,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曾在自己的糟糕裡小小的努力著。縱然打開一個困境,也總會爆發新的困境;“有問題”從來都不是問題,“無法面對問題”才是問題。


“租房”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