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高校學生設計「游泳瓶」獲全球設計大獎

武漢一高校學生設計“游泳瓶”獲全球設計大獎

人民網武漢10月13日電 溺水是世界上第三大最常見的意外死亡原因,在世界許多物質匱乏的貧困地區或者災區,孩子很少有機會學習游泳。為幫助貧困災害地區的兒童和青少年學習游泳和自救知識,武昌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4名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一種“游泳瓶”。10月13日,這項設計收到了IF國際設計大賽新秀獎(Design Talent Award 2018)的獲獎賀郵。

武漢一高校學生設計“游泳瓶”獲全球設計大獎

獲獎學生合影

4名大學生分別叫向子康、王家寶、熊笑一、薛夢婷,都是該校藝術設計學院產品設計系學生。他們的獲獎作品“Swimming Bottle”是為幫助貧困災害地區的兒童和青少年學習游泳和自救知識而設計的產品。向子康介紹,很多貧困地區的少年兒童很少能有游泳用具等相關產品,並且也沒有游泳的相關專業知識,所以在水塘戲水或發生洪澇災害時很容易遇到溺水等危險情況。這款產品通過人道主義救援等途徑獲得的瓶裝飲用水,喝完礦泉水的空瓶子通過拼裝組合,實現廢物再利用,它具有類似游泳圈、游泳浮板、游泳手臂圈等的功能。在物質匱乏的貧困區能很好的普及游泳知識,可以讓人們更容易獲得游泳(救生)輔助設備。

據介紹,“Swimming Bottle”瓶身包裝紙內部繪製了簡單基礎的游泳教程連環畫,瓶身上帶有一條彈性十足的橡膠帶。用橡膠帶把空水瓶綁在身體上的特定部位,充當一個簡易的浮力裝置,通過包裝紙上的游泳教程達到學會游泳和自救的目的。還可以把多個水瓶相連組合成一個簡易的游泳板或者救生圈,增大人們游泳時的安全性。該團隊從2018年5月開始創意構思,到8月設計定稿完成,整個設計過程歷時3個月。

指導教師餘春林、熊偉、陳琛點評道:作品“Swimming Bottle”靈感來源於生活中最常見的礦泉水瓶,喝完水的礦泉水瓶有非常多的回收利用用途,在貧困地區更是如此。經過前期設計主題的討論分析及對市面上飲料水瓶的調查,分析了水瓶浮力大小和材質,最終得到了“Swimming Bottle”的設計,該設計有一定的創新度和市場應有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