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儒家為什麼會被近現代人所拋棄?

87373838


儒家並非近現代被拋棄,而是一直被拋棄。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克己復禮、仁政治國(其他的言論,基本都是怎麼做人的問題,本質上屬於儒教的範疇,並不屬於儒家這個範疇)。恢復周禮是倒退。仁政是不切實際的口號,甚至屬於語言上的巨人,儒家仁政的標準是什麼?從來就沒有實際內容。客觀事實上,暴政是一句罵詞,仁政是一頂帽子,都沒有實際內容,也與客觀事實毫不相干。倒退、空洞,是儒家被人拋棄的原因之一。


儒家的克己是無視人的正常訴求,更是反人類的逆向比爛。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人的訴求是不斷提高的。比如現代,還有人以吃飽肚子為終極理想嘛?小康、有質量逐漸成為人們的正常訴求。儒家逆社會發展,不去提高執政者的水平,反而用愚民讓整個社會更低、更笨。無視社會發展,變態的反對人們對正常生活的訴求,是儒家被人拋棄的原因之二。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百家,都是通過統治者的接受,伸展自己的治國思想、治國理念的。孔子茫茫如喪家之犬是“說王”,孟子“當時尚是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是“說王”,商鞅VS秦孝公贏渠梁是“說王”,董仲舒VS漢武帝的“天人三策”也是“說王”。這原本無可非議。但是,儒家自己在“說王”,卻罵商鞅為統治者服務,這本身就很無恥。更無恥的是董仲舒,說王提供的是“君權神授”、是“天子”,為的是漢朝的家天下。跟孔子、孟子、商鞅的說王,有本質的區別。儒家在不斷退化、不斷穿越底線,是儒家被人們拋棄的原因之三。



任何學派、甚至任何思想,都不可能永遠跟得上時代的發展。“歷史的侷限性”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然而,後世儒家,卻絲毫不思考儒家理論的改進與發展,一味的抱著孔孟儒家所謂經典,這樣解釋、那樣解釋。總之,就是儒家經典沒錯,是老百姓讀錯了。儒家經典萬世不朽,社會再怎麼發展儒家都不過時。連儒家在歷史上犯過的罪惡,比如舉孝廉、貞節牌坊、裹小腳、奇巧淫技、君權神授、天子、春秋筆法、善終說、琴棋書畫等等,都一律甩鍋給別人、給時代。

甚至連給儒家官爵俸祿的統治者,儒家黑起來也毫不手軟。明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明是儒家和劉徹兩個人乾的,儒家一句“外儒內法”就甩鍋給漢武帝。明明是儒家遠赴大漠,向滿清宣誓效忠,跪舔並給滿清帶路;這會一句滿遺,就把清朝的種種不堪,都甩鍋給滿族、清朝。

儒家的極端無恥,是儒家被人們拋棄的原因之四。


總而言之,作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一的儒家,歷史上犯過很多罪惡,近現代又毫無悔過之心,反而愈加無恥。儒家被拋棄,怪誰?


滄桑短笛


現代人可沒有拋棄儒家,現代人拋棄的,是僵化的儒家字面意義,傳承的,是儒家字面意思背後的“思想精華”。

為何現在有許多人說儒家被現代人拋棄了,大抵是因為,在我國幾千年歷史中,封建社會中的主流意識形態大抵還是儒家佔主流的,現在是社會主義社會,不再是封建的王權社會了。於是許多人就覺得維護封建集權的儒家被拋棄。這一說法不大準確,比較片面。

1、不是儒家造就了封建社會的君主集權,是封建社會選擇了儒家

後世多詬病儒家,大抵是說儒家“僵化”,或者說儒家“封建”,儒家是維護古代君主權利的,因為儒家,所以古代的人民才不自由,所以古代人民才“水深火熱”。

首先,第一點,古代百姓可沒有一直處於所謂的“水深火熱”中,雖然每個朝代都有其動盪的時候,但是每個朝代也有其興盛的時候。如果只用古代社會的動盪時期來評擊當時儒家思想之僵化運動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是有失妥當的。

其次,我們要明確,古代社會屬於人治社會,不是儒家選擇封建社會,是封建社會選擇了儒家。即便古代沒有孔子出現,沒有所謂的“儒家”出現,也會有符合古代君主人治需要的“學派”出現,這是大勢所趨。

其實,我想說的是,不要將古代之封建社會的君主集權看成是儒家學說發展的結果。即便沒有儒家學說,也有別的維護君主集權之學說出現。

2、儒家思想是為封建君主一個人服務?不,儒家思想是為社會安定服務的

儒家思想,從來不是隻顧君主“快活”,而不顧百姓生死的。儒家大先賢孟子老早就提出過“重民”思想,他通過論證“王道”和“霸道”來說明一個國家想要安定,首先就要把老百姓放在首位。

孟子說: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也就是說,孟子認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老百姓,君主和老百姓比起來,當屬不重要的一方,孟子主張民重君輕。

孟子還說: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之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也就是說,孟子認為,商紂王這般暴君會失去天下,主要原因是不得民心,君主要像對待親人一樣愛護自己的臣民,只有這樣,一個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所以,儒家思想實則是很看重老百姓的。要說儒家思想僅僅是為了君主集權服務?這確實有些偏離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之主要目的,其實就是想讓社會井然有序,而在古代那個大環境下,君主之人治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基於此,我們不難分析得出,在古代人治社會,君主之位動盪不安,國家便不得穩定。

與其說儒家是為了君主集權服務的,還不如說儒家不過是藉著君主權勢的穩定,來鞏固社會之穩定罷了。再則,在儒家聖賢的心裡,配得上天下共主這個位置的,需是有德的賢者,而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當的。所以,儒家思想並不是為封建君主一個人服務的,儒家思想是為了社會安定服務的。

3、現代社會拋棄了儒家?沒有,繼承的是文字背後的精華思想罷了

現代社會拋棄了儒家?沒有,不過倒是看到許多人詬病儒家,這個暫且不論。這個世界總是存在這樣的情況:即便是冰清玉潔的仙女,也會有人去詬病;即便是十惡不赦的罪人,也會有讚揚的聲音,立場和出發點不一樣罷了,沒有議論的必要。

但是,現代社會並未拋棄儒家,這是肯定的,因為儒家思想中的精華,已經深入到現代文明的方方面面了。比如我們現在最常見的“謙遜”、“尊老愛幼”等等美德,都能從儒家思想中找到影子。

舉個例子,儒家經典中記錄的類似“君君臣臣”這般言論,因為社會環境不同,“君君臣臣”這般“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規定自然是不適用的,但是這句話後面卻有“忠義”二字這樣的精神內涵。

現代人之所以是現代人,不就在於現代人能夠突破文字的框架束縛,找到文字背後的精華嗎?

同理,我們繼承的,不是儒家經典中記錄的文字,更不是將這些文字僵化套用,我們繼承的,是文字背後的“理”、“優秀精神”,以及一些個為人處世的“處世原則”和優秀的“處世智慧”等等。所以,我認為,現代人並未拋棄儒家,而是超越了文字的束縛,繼承了儒家相關書籍上之文字背後的理。



顏小二述哲文


曾經有一個文化名人說過一句話,貌似是矮大緊說的

他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句錯誤的話。精華與糟粕是共為一體的。當你把糟粕去掉了 ,那精華也就成了偽精華了。

現在想來 ,還是有幾分道理。他把問題的徹底性揭示了出來。意思是,少談什麼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拋棄了就是拋棄了 丟了糟粕你就沒了精華!就是沒精華了!

他想表達精華與糟粕的互為關係 有一個沒了 ,另一個從本質上講也就是個虛假的。你可以認為是精華。

那麼 儒學呢?

我這不談儒學的精與糟。我談的是這個互相依存的問題。

儒學能在歷史中一直佔據主流思想 ,這和當時的社會道德邏輯和統治要求,是相合的。

縱使你社會起起伏伏 老百姓窮還是富,在封建社會里,它就是生命力強。它的根就是封建社會的生態、民風、政治。

與其說儒學被拋棄了,不如說社會、民風、政治已經變了,儒學的好基友換人了,處不到一起了,自然就旁落了 。

未來會不會拾起,不好說,但封建時代的舊儒學已經結束了。


華夏通考


很多人在攻擊、謾罵儒家思想的時候,根本沒有了解過她。如果說近現代文學家、思想家們反對儒家的原因是突如其來的民族沒落造成全民族集體迷茫的話,那麼當代很多人就完全屬於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羊群效應了。

其實不僅僅是儒家思想,現在這種盲目攻擊呈現出來擴大化的態勢,儒墨道法、三教九流在種種汙言穢語當中皆不能免,更有甚者,主張廢除漢字,全盤西化的論調在當代也比比皆是。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真可謂轟轟烈烈的無理取鬧。

那麼在當代,一些對這些傳統文化的狂轟濫炸,抱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我想大抵分為如下幾種:一種是一部分有心人惡意的帶節奏,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欲滅其國,先滅其史”;另外一種就是懵懵懂懂,看到近代百年衰落,於是徹底被擊潰了自信,認為刀叉西裝、鋼筋水泥就是人類文明的最優形式。

然而我們看到,這些人不論是帶節奏也好,被擊垮信心也好,他們的“偉大事業”似乎進展的並不順利。原因何在?在於這些傳統文化是烙印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是一種近乎於與生俱來的意識形態,須知,中國人和西方人之間的區別可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區別而已。中國人有者自己綿延數千年的獨特的信仰和價值觀。並且這些價值觀是以一種高勢能的形態一直再向東亞周邊地區輻射。

回到論題上來,我認為,作為傳統文化中影響最大的部分,無論再怎麼帶節奏、無論再怎麼沒信心,是不能丟掉的,也是根本丟不掉的。


搏鷹人


儒家被近現代人拋棄?這個觀點不敢苟同。

中國人喪失文化自信是從所謂的新文化運動,砸爛孔家店開始的。尤其是被日本人洗腦之後的魯迅,罵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吃人的禮教”,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實際上真正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盛名的都是學貫中西之人,比如胡適、林語堂等人。

魯迅的話是不可信的。他曾經罵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吃人的禮教。但從來沒有譴責過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而且中日一在上海發生戰事,他就躲入內山完造的書屋裡,尋求日本人的庇護。他是一個被日本人洗腦之後,意圖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者。

孔子,是聖人。位於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為什麼羅馬帝國覆滅之後歐洲沒法實現統一,而中國經過漢、唐之後的大分裂,仍然能實現大一統?文化和文字使然。

為什麼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無論如何艱難險阻,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都沒有斷代?也是文化和文字使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孔子大一統的思想已經深入到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之中,這是中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孔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已經成為中國人統一全球、建立大一統社會的源泉所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已經成為同化異族的強有力的武器。……

看將來的全球必將是海納百川、兼容幷蓄的中華文化的天下。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華文化傳統肯定也要復興。現在需要真正進行教育體制改革,包括教材、理念。要讓中國人真正瞭解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將一切不該接受的外來文化的糟粕清出去,同時將中華文化好的東西介紹出去,讓世界接受中華文化,並崇拜信仰中華文化。


伯樂公


人是生活方式改變和生產力發展推動的最活躍最革命的力量,是生產力中使用創新技術工具的關健決定因素,技術工具不是社會的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和近代史階段,儒家禮儀教化思想已經蛻變異化成為封建貴主家族的婢女,成為奴役和壓迫在農民工商市民頭上的精神枷鎖。

正如魯迅所熟悉、塑造的辛亥革命前後,底層民眾象祥林嫂、閏土、阿Q、孔己等,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處境和心情。

象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寫的是很精細的社會歷史的,百科全書式鉅著《紅樓夢》,所揭露的封建專制禮教下的等級制、世襲制、家長制、官場現形記。

象《雷雨》作者曹禺在談到寫作意圖時說,那個時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於舊社會的昏暗、腐惡,我不甘模稜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筆。《雷雨》是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

正如女權主義者、革命家秋瑾在一首詞中寫到,舊習慣堪羞,女子竟同🐮牛🐴馬偶。這就是尊孔讀經、孔孟之道造成的,什麼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親,無後為大,唯女子小人難養也,等等的男女不平等。

上述事實可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遺留物禮教,在社會各個層次中,傳抪深遠廣泛,根深蒂固。落後的、錯誤的觀念如果不破除,就會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桎梏。

19世紀上半葉歐洲,正經歷著一場空前的社會變革。日本的明治維新。歷經四百年的風雨兼程,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逐步鞏固,以蒸汽動力革命為基礎的工業化迅猛發展,工廠林立,機器轟鳴,火車行駛,輪船遠航,這一切標誌著人類工業文明的到來。當時向西洋日本留學的中國🇨🇳知識界的先知先覺的先進分子們,已經深切的冷暖自知的體察到。


達蔔璽樂圖達卜


儒家思想被現代人拋棄了嗎?我感到這個問題很幼稚,很膚淺,很誇張,有點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的感覺。首先我要說的是儒家思想從末被國人,特別是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紀律的國人拋棄。因為它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它代表的是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想。誰拋棄它,誰就民族罪人。欲亡其國,先滅其史。儒家思想始終貫穿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它使華夏民族永遠屹立於世界。金燦榮教授在頭條視頻中演講說,當今世界被公認的兩大文明是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因此,毫無疑問的來說儒家思想創立了儒教文明和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包容並蓄。所以金燦榮教授強調,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宗教戰爭和宗教衝突的國家。這也就是說中國得益於儒家思想。現在言歸正傳,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提出全民奔小康,看見沒,小康社會第一個提出來的人是孔子,可見2500年後,中國曆盡無數風雨正一步步走向小康社會。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是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來強國理念。而這種思想正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它是中國大國崛起的一種新模式,符合中國的社會主義特色。還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等等都是儒家思想古為今用的一種表現。所以說現代人拋棄了儒家思想是無稽之談。美國將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就說明儒家思想不但是中國的,而且是世界的最偉大思想之一。所以敬告噴子別滿口噴糞。什麼君君臣臣不對?古代世界上哪個國家沒有君主?什麼為統治階級服務?沒有統治階級國家不是一片散沙,無政府主義其不是被外族滅亡?什麼讓中國人落後捱打?日本軍國主義的好戰給日本人帶來了什麼?怎麼世界上第一挨元子彈的是日本?怎麼北方四島過了半個多世紀他要不回來?怎麼獨島讓韓國人佔去了?怎麼釣魚島他搶不去?國雖大,好戰必亡的下場日本人至死都不明白。


金木水火土154029481


首先這本不是儒家思想的錯。

我們從二道販子那裡解讀的儒家思想基本都是參雜的和不純的,這個借鑑佛法中的一種說法,叫做相似法,是法中最惡,是最能夠敗壞法的玩意。因為他講的是相似法,本身就歪曲正法,大家反而認為這是正法的不對。但是明白此道理的人極少極少,所以大家還是不要人亦人云,要自己明辨。

從現實現象來講,是儒家學說被歪曲強制用於教條化的維護君權和禮序的統治之後,逐步發展成的一種社會禁錮。它雖然對社會穩定極其的有作用,但是在近代同時代西方社會的鉅變,以及同時開始的侵略,讓中國這個穩定社會體系受到極大的衝擊,社會掀起巨大動盪。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維護這個穩定社會體系的統治階層版本(非原版)的儒家價值系統。我們理性分析來看,動盪本身就是衝擊穩定,那麼維持這種穩定的力量肯定是要被首先衝擊的。

那麼在這種社會鉅變的現實和思想的變革推動下的,強烈的社會變革的動力和能量,遇到這種維護社會原貌和穩定的保守理念價值系統,就會成為社會前進的絆腳石,極度想改變的社會的力量就一定會衝擊這個體系並把它搬開。所以在那個歷史時期,即使沒有五四運動等新學的運動,以及建國後打到孔家店的一些個運動。這種統治階級版本的儒家還是會以其他方式讓路的,因為會阻礙歷史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而那時的社會正好處在一個飛速發展和變化的歷史時期,客觀上最重要的任務是解放阻礙社會發展的障礙。

這就是統治階級版本儒家被現代拋棄的原因吧。

其實真正的儒家思想應該是先秦諸子百家裡的一種大成的思想,是極度有社會的價值的。反而需要我們現代人更多的去發揮他本來的社會價值和精神意義。

這就是個人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理解,也希望大家在這些問題上有一些更深入的看法。


晴之黎明


套用“讓子彈飛”中,張麻子說的一句話,“這個世界已沒有皇帝,你們還要跪誰”?

儒家是需要依靠皇權,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才能高高在上的,“讀書就為了當官,當官就能衣錦還鄉,光宗耀主”,這是儒家給考生灌輸的思想,也才能因此一代一代把握住朝堂。

現在年青人已不是過去的年輕人,移動互聯讓他們看到外面年輕人是怎麼活著,開始推開儒家四書五經對年青人的洗腦,開始為自己理想而活。

過去統治者需要儒家愚民,將中國人奴化,不能有血性,害怕年青人造反,才用當官誘惑,讓年青人去服從統治者管教。

現在中國沒有君王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用不著再看統治者臉色,可以自由自在生活,儒家學說,也可以取精華棄糟粕了。

儒家學說有一些東西真不敢恭維,總強調個人服從君王權威,什麼君叫臣死,君不得不死,君辱臣死,忠君才是愛國。

總想為君王開脫,錯了也對,君王打了敗仗,對外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也不能造反,還是要給君王改過的機會,可就是不給民眾換個君王的機會。


光芒萬丈34957


儒家的確切定義:

“儒"家就是人(亻)類達到沒有“需"求,什麼也不缺,“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科學社會,不貪不佔,滿足生活需要,就再沒有需求的“孺”子思想之家。

現代人中明白她後拋棄她的人,就是自走不歸路的人。

現代人拋棄的是曲解的、為腐爛的奴隸獨裁製服各的假儒家。真正的正確的儒家,是繼承原始科學社會思想,堅持最完善的民主法制之家,現代人正在繼承、發揚廣大。

正確的儒家思想的典籍《論語》是中國古代的馬克思主義系統的科學方法問答大全,是當今建設科學社會主義的可操作的系統的具體的科學方法問答總彙,是現在學習實踐當代的馬克思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非常需要的可操作方法、及時語、雨,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我破譯總結原始科學社會文化的“絕學”《論語》後體會到:她是中國古代的馬克思主義,即原始科學社會的理論、經驗、方法及其失敗的教訓,正是祖先為後來(我們今天)的科學社會提供的方法大全文獻。她雄辯地證明了馬克思實現科學社會主義理想的馬克思主義是對的,當代的馬克思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正確的,科學社會主義在原始社會建成過,現在正在建設顯現中,將來也一定能建成!今天遇到的無序、造假、詐騙和貪汙腐化等犯罪的所有問題都能在《論語》中找到可操作的解決方法答案。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破譯不了《論語》,作出為其統治的種種曲解的原因:是社會意識形態的文化及實踐不同。在今天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社會中能夠徹底破譯她,是因為有馬克思主義和當代的馬克思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及社會實踐。

《論語》不是雜亂無章的語錄,而是系統的應用數學、科學的文化、龍的傳人傳的龍,其篇章序數是代數相乘,代表問題,“子曰”等內容是得數,代表答案方法。 詳見《論語》的正確解釋版本 拙著《破譯背後的龍學密碼》。

現在我國進入了新時代,學習《論語》正確的方法,對於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和當代的馬克思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非常需要,意義重大:

因為,只有在不同時間、地點重複(三次以上)實驗出同一結果,才是偉大的有效的科學成果、真理 。古代、近現代、當代的中國和世界社會實踐實驗證明了我國當代的科學社會主義社會的如上指導思想及方法是科學的真理,我們要儘快學習運用好她,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績和生活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