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巴洛克畫家委拉斯貴支有哪些好作品?

一片藍藍色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沒落的貴族依然可以保持純潔和高貴的精神和靈魂,具有天使般眼光的委拉斯貴支無疑就是這樣一個非同凡響的存在。他在身前收穫無數的榮耀,且在死後被後世諸多大師以不同的方式膜拜和致敬著,成了藝術史上一段難以複製的佳話。

《宮娥》

同時代驕傲不羈的魯本斯見到比他小的委拉斯貴支,也不由發自肺腑地讚歎道:“我承認,你比我畫的好。”而委拉斯貴支尺幅巨大的鴻篇鉅製《宮娥》,更是被後來的畢加索、達利等大師以自己的風格對這幅作品進行樂此不疲的再創作,特別是畢加索曾經58此以各種不同的風格對這幅作品進行匪夷所思的幻景重現。

以上是畢加索不同風格的《宮娥》

以上是達利的《宮娥》

這幅《宮娥》是委拉斯貴支作品中經典的經典,當仁不讓的代表作。這幅作品歷來眾說紛紜,對作品的表達主題都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最主流的說法當然是小公主才是畫中主角,但也有人認為是畫面中鏡子裡的國王夫婦才是主角,而從左邊畫家的表情以及畫面中諸多人物的眼神投射方向來看,似乎後一種說法更接近真實,特別是畫布前的畫家的眼神一看就是望著畫面外的國王夫婦。在這幅代表作品中,畫家對空間的設計、人物的刻畫、色彩的運用等獨具匠心的安排,確實具有一種無與倫比的魅力,畫面當中極力刻畫的人物與畫面之外的人物之間那種藕斷絲連的聯繫,賦予了作品一種神秘而單純的氣息,但同時卻蘊含著一種豐富而複雜的內涵。

《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

《小公主瑪格麗特》

作為在巴洛克風格盛行期的宮廷畫家,委拉斯貴支的作品具有一種非典型的特點,好像與巴洛克風格沾點邊,又似乎與現實主義搭點界,但完全歸屬於巴洛克風格和現實主義卻難以讓人信服。在他留下來的作品中,皇宮貴族的肖像之作是主流,也是他揚名立萬的本錢,但同時又畫了不少反映宗教神話主題和世俗生活的作品,甚至還有如《鏡中的維那斯》那樣人體作品。

《農民午餐, 1618》 (委拉斯貴支最早的一幅作品)

《做飯的廚婦》

《酒神》

《紡織女工》

他的作品,畫面語言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寓意往往被人們忽略或者過度解讀,這也是他的作品永恆的藝術魅力之所在,更是他成為後世楷模並被諸多大師追隨點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也因此不經意間成就了會當凌絕頂的藝術高度。


吃素的穿山甲


從君王、皇后乃至宮廷中的貓狗,委拉斯貴支都描繪的惟妙惟肖,作為西班牙最偉大的肖像畫大師,他一生創作無數,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委拉斯貴支有哪些好的作品?


在1656年,委拉斯貴支創作了兩副最著名的肖像畫《宮娥》和《紡織女》。以高大的宮廷畫室為畫面場景,委拉斯貴支把國王費裡四世的小女兒瑪格麗特公主為焦點,放在畫面的中央位置,左邊下跪的宮女向她奉上茶點,右邊的宮女鞠躬行禮。公主後面的教士和修女的議論突然被打斷,整個畫面最有意思的一點是,畫家也把自己安排在畫面之中,手持調色板站在畫板後,像是為自己畫的肖像。

小公主穿的玫瑰色花裙,薄而淡的筆調使其質感分明,黃色頭髮襯托的臉上青筋栩栩如生,這幅作品反映的揭示了一個現象,高貴的宮廷人並不快樂,枯燥禮儀的束縛讓快樂的小公主失去了應有的天真,委拉斯貴支用非凡的寫實功力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時間片段,不得不承認,《宮娥》是一幅看似真實、卻又頗具戲劇性的作品。


《紡織女》是委拉斯貴支晚年的重要作品,是描述馬德里皇家紡織場的情景,畫面採用對稱式的構圖,畫家巧妙地將空間劃分為兩個部分,前景以中間一位女工為中心,其他四個女工對稱排開,後景則描述幾位貴婦在欣賞紡織勞動場景,此作品明暗層次分明,整個空間的透視感極強。通過這幅作品,畫家把當時西班牙民眾的艱苦生活描繪出來,對於以宮廷題材創作為主的委拉斯貴支,這是一幅少見的描繪民眾的優秀作品。

除了上面兩幅代表作外,《飲酒者》《鏡前的維納斯》《坐在地板上的小矮人》等都是委拉斯貴支傑出的畫作。希望上面的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謝大家的關注和支持!


漫小丫


從藝術史上來說委拉斯貴支最有名的應該是《宮娥》,但是我最先接觸到的卻是《照鏡的維納斯》因為這張畫陳丹青老師臨摹過,並且在國內展覽中展出過。而我大學的老師正好是陳丹青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那幾年所帶的研究生,所以說,整個大學期間,一直在學習委拉斯貴支是如何畫畫的。

委拉斯貴支年少成名,一直順風順水。下面這張是藝術家19歲時候的作品《一位煎雞蛋的老婦人》,如果大家有機會把這張圖放大看的話,能夠看清楚藝術家對每一個形體的認真態度。跟他晚年完成的《照鏡的維納斯》比較少了一些灑脫,但是非常嚴謹。

委拉斯貴支23歲就成為當時西班牙的國王菲利普四世的御用畫家,可以說是年少出名了。他一生畫過多張關於菲利普四世的肖像。

17世紀的著名的藝術家一般接受皇室或者教廷的供養,而下面的教皇像是委拉斯貴支在51歲那年創作的。高高在上的教皇被藝術家表現的像一個狡詐的商人。據傳教皇看到這張作品時,因為過於傳神,而無話可說。

委拉斯貴支是1599出生的,1660年去世的,而他最著名的《宮娥》畫於1656年。這張畫本身是菲利普四世給以他的女兒為主角的一張畫,但是遠處的國王和藝術家本人,無疑總是引導著觀眾的視線。

要看委拉斯貴支的作品,下面這張畫不得不瞭解,這是藝術家人生當中的最後一張畫《紡織者》。後世學者解讀這張作品時把它定以為藝術家對自己一生的評價。“要創造出偉大的藝術作品,既需要偉大的創造力,也需要艱苦的技術工作。”


油畫揚哥


在欣賞藝術家的作品時,最要提防的就是那些似是而非人云亦云的教條。比如把委拉斯凱茲稱作“巴洛克畫家”,就會限制一個人的藝術判斷,以至於出現莫名其妙的偏差。

巴洛克(Baroque)是一個有著漫長演化史的術語,在19世紀之前,它的主要意思是荒唐或者怪誕。其詞源來自葡萄牙語,原意是畸形的、不規則的珍珠。這個詞在18世紀被那些崇尚古典主義的人們廣泛用來貶斥17世紀一度盛行的藝術風格。而這種風格往往是富於動感的、華麗的、善於變化的,但在古板的評論家眼中卻是浮誇的、矯飾的、怪異的。

理解了所謂巴洛克風格,回過頭來看委拉斯凱茲一下子就能明白,雖然他生活在巴洛克之風盛行的17世紀,但是他的作品絕大多數跟巴洛克不沾邊,把他稱作巴洛克畫家簡直亂貼標籤。

巴洛克的典型藝術家是誰?是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是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貼兩張圖,大家可看看巴洛克的典型特徵:扭曲的線條、誇張的構圖和豐腴的肉體。

而這些特徵,在委拉斯凱茲那裡很少見到。他的畫風是這樣的:

從這些作品裡可以看出,委拉斯凱茲的風格在當時是完全獨立的,他的嚴肅和莊重,使他永遠不可能被巴洛克這樣的術語所束縛。而他的偉大,恰恰就在於此。

當然,如果有人愚蠢地將其視為一個現實主義畫家,那我也會笑掉大牙。比如下面這幅《紡織女》,竟然有假行家把它看成歌頌勞動人民的東西,真讓人無語。難道他看不到這幅畫作明擺著的戲劇性嗎?難道他不知道古希臘神話中那個著名的故事嗎?雅典娜化身老婦與一個織女比拼紡織技藝,最終將失敗的織女變成了蜘蛛。如果什麼都不知道,就請留意畫面中那位裹頭巾的婦人吧。委拉斯凱茲把婦人露出的小腿置於前景可是深思熟慮的——那一截小腿光潔白皙,說明了什麼?說明老婦其實很年輕,因為她是雅典娜女神扮演的。那個拉開帷幕的女子與老婦默契的眼神交流也說明了一切。千萬別想當然,說什麼勞動人民或現實主義啦!


西閃


迭戈維拉斯貴支,

是西班牙美術史上必須要提到的一個名字,

他是17世紀文藝復興後期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

也是整個西方藝術史中的大師。

對後來的包括印象派在內的畫家影響很大。

來,

小玉給大家盤點一下他的三大類作品。

第一類:皇室肖像畫

作為西班牙的首席宮廷畫師,

維拉斯貴支創作了大量皇室肖像畫,

比如國王肖像——

《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代表作

1644《philip_iv_king_of_spain》

1628《philip_iv》

1623《felipe_iv》

比如皇室家眷肖像——

1632《dona_antonia_de_ipenarrieta_y_galdos_and_her_son》

1635《queen_margarita_de_austria_on_horseback》

比如公主和王子肖像——

1659《infanta_margarita_teresa_in_a_blue_dress》

1655《mariana_de_austria_in_prayer》

1653《queen_mariana_of_austria》

1635《prince_baltasar_carlos_on_horseback》

1636《prince_baltasar_carlos》

1632《don_baltasar_carlos_with_a_dwarf》

而在這些表現宮廷人物的繪畫中,

有一副作品極具代表性,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宮娥》——

《宮娥》,代表作

《宮娥》是維拉斯貴支晚期的一件重要作品,

描繪了宮廷裡的日常生活。

小公主瑪格麗特被描繪得既莊嚴又具有掩蓋不住的稚氣,

佔據畫面的中心的位置。

一名宮女向她跪獻水杯,

畫面左邊是正在作畫的畫家本人。

畫家把自己安排在這一頗具戲劇性的情節中,

使整幅畫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情調。

第二類:現實主義繪畫

1618《an_old_woman_cooking_eggs》,代表作

1618《christ_in_the_house_of_martha_and_mary》,代表作

很多宮廷御用畫家都會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

那就是匠氣十足的表現奢靡的宮廷生活而不接地氣。

而維拉斯貴支的偉大就在於,

他從宮廷走向市井民俗,

體現出大師“真實,寫實”的功力。

《紡織女》,代表作

甚至維拉斯貴支畫出了《紡織女》這等讚美底層人民的作品,

畫中描繪了西班牙皇家壁毯工場的女工勞動場景,

不僅生動地描繪了紡織女的各種勞動姿態,

而且通過畫面右側穿白衣的紡織女勞動時的優美體態,

讓人清楚地看到了勞動婦女特有的質樸的美。

第三類:宗教神話作品

1631《christ_on_the_cross》

1619《the_immaculate_conception》

1629《the_feast_of_bacchus》

維拉斯貴支的宗教和神話作品中,

也非常鮮明的體現著他善於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筆觸自然、色彩明亮的巴洛克風格。



art張小玉


藝術家喜歡另外一個藝術很難說出理由。很多年之後,英國藝術家培根畫了《教皇》的變體畫。似乎中國藝術家嶽敏君對這個也有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