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精神,一座永遠的豐碑

在上甘嶺戰況最危急時,3兵團代司令“王瘋子”王近山急召12軍副軍長李德生領受命令。王近山指示李德生:“立刻成立五聖山指揮所,由你統一指揮12軍、15軍。”

2017年的10月14日是上甘嶺戰役爆發六十五週年的日子。六十五年過去了,當年上甘嶺的英雄安在!今天中國周邊形勢依然複雜,不容樂觀,更需要我們學習和運用上甘嶺精神。

《亮劍》原型人物我軍著名戰將“王瘋子”王近山為何在上甘嶺戰況最危急的時候說,“李德生上去了,我們就可以睡覺了”?

上甘嶺精神,一座永遠的豐碑

王近山 志願軍3兵團代司令

如果今天或者以後再遇到上甘嶺這樣的情況,我們將如何應對?

上甘嶺戰役雖然距今已過去了65週年,但我們仍有必要重溫一下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美國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嶺為什麼會打不下來!

血戰

1952年秋季,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佛里特計劃“採取小規模進攻行動,使敵人陷於被動防守地位。”美軍計劃以5天時間和200人傷亡,奪取五聖山前沿的上甘嶺,然後奪佔五聖山主陣地。

上甘嶺精神,一座永遠的豐碑

美軍於10月14日對我軍發動猛烈進攻,戰役開始。整個戰役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20天——10月14日至11月2日,15軍作戰,指揮員秦基偉。

第二階段23天——11月2日至11月25日,12軍作戰,指揮員李德生。

戰役第一階段打得異常慘烈,3兵團在給志願軍司令部的報告中說:戰鬥初由於對敵持續性進攻估計不足,有些急躁,前線用兵過多,但15軍45師打得極為英勇頑強,45師的連隊幹部傷亡65%以上,排級幹部傷亡89%,班長副班長傷亡100%。在這血與火的煉獄中,45師湧現出一大批英模,打出了赫赫威名。

上甘嶺精神,一座永遠的豐碑

但面對驚人的傷亡,單靠15軍已難以將戰鬥進行下去。

3兵團遂緊急召回正在返回後方休整路上的12軍參戰。

當時3兵團的代司令員是我軍著名戰將王近山,號稱“王瘋子”。在上甘嶺戰況最危急時,他急召老部下時任12軍副軍長李德生到3兵團司令部領受命令。王近山指示李德生:“立刻成立五聖山指揮所,由你統一指揮12軍、15軍,戰況直接報兵團。仗是在15軍陣地上打的,也要報15軍。”

上甘嶺精神,一座永遠的豐碑

李德生在朝鮮前線指揮部

李德生走後,已經幾天幾夜沒睡覺的王近山對兵團副政委杜義德說,“我們可以睡個覺了。李德生上去了,我就放心了”。

志願軍副司令員楊得志回憶:決定將12軍31師3個團全部投入作戰,34師2個團作為預備隊;15軍除炮兵、通信、後勤保障部隊外,撤出戰鬥休整。

上甘嶺陣地由12軍接手後,在李德生的指揮下,迅速調整部署,“在兵力配置上,前輕後重;在火力配置上,前重後輕”,這一調整大大改觀了原來在一個小陣地上用兵過多易遭敵軍重大殺傷的狀況,有效降低了我軍傷亡,同時極大加強了我軍的抗進攻能力和反擊能力,予敵以大量殺傷。

上甘嶺精神,一座永遠的豐碑

1952年11月28日上甘嶺戰果明確記錄:15軍和12軍共打退敵人排以上進攻900餘次,斃傷敵2.5萬餘人。我方傷亡1.1萬餘人,其中15軍傷亡7000餘人,12軍傷亡4200餘人。

整個戰役聯合國軍投入部隊6萬餘人,10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300餘門,坦克170餘輛,飛機約100架,在這兩個山頭上共傾瀉炮彈190萬發,航空炸彈5000餘枚。兩座高地表面工事全部被毀,山頭被削低2米,山石炸成粉末,人走在上面如陷沼澤。

上甘嶺精神,一座永遠的豐碑

上甘嶺戰役後聯合國軍遺留下來的炮彈殼。

中國人民志願軍投入的兵力有15軍、12軍等共4.3萬餘人,炮兵部隊有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114門。志願軍也將各類火炮集中使用,先後發射40餘萬發炮彈,在單位火力上創造了自己的最高紀錄。

在12軍的強力反擊下,聯合國軍終於因傷亡太大,消耗太大,不得不於11月25日停止進攻。此後,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加速了朝鮮停戰談判的進程。範佛里特說:“10月14日的金化攻勢,損傷了美國對外的威望。”

王近山總結此役戰術運用時指出:這次戰鬥是兩種打法,一種是12軍採取穩步的、持續的、“小兵群”之打法,這是單兵運作的高度發展,戰鬥組織得好,步炮協同好、通信聯絡好。另一種打法是急躁的、急於求成,使用大兵力,這種打法在現代戰爭中將增加許多傷亡。若我們都能採取12軍這種打法,則可少傷亡3000人。

上甘嶺精神,一座永遠的豐碑

上甘嶺這個只有十餘戶人家的小村莊,經過一場戰役的洗禮,成為近現代戰爭史上一座豐碑!上甘嶺戰役既是雙方軍力的較量,又是兩種世界觀、兩種價值觀、兩種思想體系的較量。這場戰役讓中華民族找回了失落百年的民族尊嚴,從此,世界不再輕視中國。

上甘嶺精神,一座永遠的豐碑

精神

上甘嶺戰役充分體現了我軍各級指揮員在戰爭指揮、作戰上的“智”,我軍在整體物質技術條件遠遜於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情況下以極弱打敗了極強;充分體現了各級指戰員在面對艱苦環境時表現出來的戰勝困難的“勇”、視死如歸的氣概和靈活有效的戰略戰術。尤其是老一代革命家面對榮譽,不記名利的高風亮節,更值得後人學習和銘記。

但在中國周邊國際環境仍很複雜的情況下,僅僅回憶和懷念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立足現實,思考如何深入挖掘上甘嶺精神並將之運用於現實,如何在新時代鍛造新一代革命軍人的靈魂和血性,如何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培養我軍指揮員的指揮藝術。

反觀美國方面,為了紀念“韓戰”(我們稱之為抗美援朝,美方稱為“韓戰”),紀念死去的軍人,同時更是從這場戰爭中廣泛地汲取教訓,他們早就專門成立了朝鮮戰爭全國紀念委員會,在華盛頓紀念碑的南側修建了很大一片“韓戰”紀念地(北面是越戰紀念牆),石碑上雕刻著戰爭陣亡和失蹤人員數字。至今美方在有關紀念日時仍會降半旗,請老兵講戰爭故事;舉辦各種類型的展覽,收集並展出“韓戰”老兵的照片、紀念品、書信和日記;組織學生參觀“韓戰”培訓場所、博物館和紀念地,瞭解老兵們的奮鬥與犧牲;鼓勵院校和民間團體討論“韓戰”的意義及其與當今世界的關係。

上甘嶺精神,一座永遠的豐碑

從中不難看出,一向以“世界領袖”、“世界警察”身份自居的山姆大叔,對這次戰役、這次戰爭帶給他們心靈的創傷是心底裡無法擺脫的“痛”。反觀我們,紀念和反思的意識明顯弱了很多,特別是重要的紀念日,除了當年參戰的老兵們在當天搞活動,很多人都忘卻了,尤其是年輕的一代,這一點,我們真的要向美國人學習。

上甘嶺戰役還給現在的我們帶來一些軍事思考,例如,我們現在經常進行模擬演習,能否組織我們的有關人員去實地看看那裡的地形,瞭解那裡的氣候等相關因素?能否從國內出發沿著當年的路線到三八線——五聖山——上甘嶺,思考如果我是一名指揮員,在那樣的條件下如何指揮?我能反攻、堅守和鞏固嗎?

這就是最好的實地訓練,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情況做好準備。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雖然戰爭形勢、戰爭理念發生重大改變,但上甘嶺精神並未過時。在紀念上甘嶺精神的同時,我們更應深刻領會習主席關於新軍事變革一系列講話精神,更深入的學習和發揚上甘嶺精神,傳承革命先輩的戰鬥基因,為應對正在到來和即將到來的各種複雜國際形勢做好充分準備。

上甘嶺精神,一座永遠的豐碑

時至今日,美國人重提這場戰役仍心有餘悸。

如果說今天的中國是一座高聳入雲的大廈,那麼,支撐這座大廈的第一根柱樁,是以堅守上甘嶺的軍人為代表的那一代中國人,是他們用血肉之軀和百折不撓的意志重塑了中國人在國際上的地位!

這就是“上甘嶺精神”!

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勝利的奉獻精神!

不屈不撓,團結戰鬥,戰勝困難的拼搏精神!

英勇頑強,堅決戰鬥,血戰到底的勝利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