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刀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技术实现1.0到4.0飞跃

2018年10月8日早上8时,在位于郑州郑东新区的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东院区,来自河北、山西、山东、辽宁、陕西、安徽、河南等省内外的骨科医生准时来到该院椎间盘中心。

“十一”黄金周假期刚结束,河南省直三院就迎来了全国近20家医院同行前来参加第100期椎间孔镜微创进修班。

九年砥砺前行,九年春华秋实!从2010年举办第一期到2018年10月的第100期,9年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椎间孔镜进修班共接收数百家医院2000余名医生,除西藏、香港、澳门外,其他30多个省市全覆盖。

不开刀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技术实现1.0到4.0飞跃

不开刀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技术实现1.0到4.0飞跃

志存高远开办孔镜进修班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脊柱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以颈椎病、腰椎病发病率最高,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

过去,脊柱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全麻下传统开放融合固定手术,这类手术通常创伤大、出血多、费用高、恢复时间长,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愿意接受或者身体不能耐受,不少人因此失去康复的机会。

如何减少患者痛苦、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已成为脊柱专家研究的重要方向。

2010年,时任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椎间盘中心的前身)主任周红刚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将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推向了全新的高度,局麻下可以彻底摘除突出椎间盘,患者术后即可下床行走,当天复查CT或磁共振便可对照治疗前后效果,彻底颠覆了脊柱外科传统手术的治疗。

让更多患者既能治好病又少受诊疗痛苦,是周红刚最大的心愿。而好的技术大家一块儿分享,才能使更多患者受益。

2010年,周红刚主持召开了第一期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椎间孔镜进修班,来自全国各地的约20名脊柱微创医生参加了学习班。

从此,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椎间孔镜进修班一发不可收拾,每月一期,每期20名医生……直到这次第100期,参加进修培训的全国各地脊柱相关专业(骨科、疼痛科)医生达2000余名。

“学习期间,在周红刚主任的带领下,参与查房、椎间孔镜微创治疗和理论学习,我们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20多位医师,在多位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和带教下,掌握了脊柱内镜的基本操作技巧、适应证的鉴别诊断,风险防范等。”河南省宝丰县人民医院疼痛科王延宏主任告诉记者,经过一个月的进修,他不仅仅收获实用技术,收获了友谊,还如愿以偿加入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发起的椎间盘病专科联盟。

“只因得到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才使我在短时间内学会了椎间孔镜技术。”湖南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刘超杰说,在外科手术和微创之间很多患者都倾向于微创,目前脊柱微创技术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开展的例数多,技术也先进,来这里学习不但观摩学习的机会多,也能学到新技术。

2016年4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还启动了为期近两年的省内椎间孔镜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到2018年年初,完成了对18个省辖市110个县市区1600余名脊柱微创同仁的普及培训。

“理论讲授+手术直播观摩”的培训让省内众多基层骨科医生甘之若饴、回味无穷。

现在,好消息来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新一轮省内培训又启动,这次将是“理论讲授+手术直播观摩+模拟训练+尸体操作”,“升级版”高品质的培训将使每位学员都能达到掌握椎间孔镜操作规范和流程。

技术领航实现1.0到4.0的飞跃

前段时间,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位被国内多家医院拒绝治疗的胸椎、腰椎多节段突出、椎管狭窄导致双下肢瘫痪的山东患者。

椎间盘中心专家们分次为该患者进行了导航下胸3/4、胸6/7、胸11/12、腰5/骶1局麻内窥镜下微创治疗。

治疗结束,患者感觉胸腹部麻木症状基本消失,双下肢肌力也有所改善,双下肢疼痛、麻木明显减轻了许多,并且已经能下地行走。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椎间盘中心从1998年成立到现在,从最初的胶原酶技术到后来的臭氧氧化术、射频消融术等再到目前的椎间孔镜技术,始终都在微创这条道路上探索创新发展。

尤其是在近年来脊柱内镜迅速发展的时代,椎间盘中心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从单纯腰椎椎间盘摘除术的1.0技术到椎管狭窄骨性减压的2.0技术,内镜技术颈胸腰椎全脊柱覆盖的3.0技术,再到腰椎退变镜下融合的4.0技术成功开展,形成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椎间孔镜技术操作规范和标准。

最新的查新报告显示,椎间盘中心脊柱内镜下治疗胸椎管狭窄症、Delta宽通道系统后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极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三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椎间盘中心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不断向新技术迈进,占据了目前脊柱内镜的制高点。在以后更是迈向脊柱微创全面智能化的5.0时代。

近年的发展,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椎间盘中心已完成椎间孔镜1万余例,被来自国内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病友亲切地誉为“金牌椎间盘病诊疗中心”。

实现技术1.0到4.0的飞跃,被业界称为成长最快的“黑马”和“奇兵”,也让越来越多的医院的领导层和骨科专家纷纷带队前去参观交流学习。

慕名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在椎间孔镜微创的巨大成绩,今年9月,湖南航天医院尹春生院长一行特意来参观交流学习。

椎间盘中心还吸引了台湾同胞前来交流。2016年,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台湾总院脊柱外科张建钧主任来到郑州,对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的椎间孔镜技术夸赞有加。

2017年,印度著名骨科专家窦挞·吉瑞旭(GirishDatar)教授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得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实施椎间孔镜手术上万例,并且开展了椎间孔镜下治疗胸椎管狭窄症,很是震惊,决定来中国一探究竟。

当年9月,窦挞·吉瑞旭教授如愿以偿来到中国,来到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在现场观摩了椎间盘中心的技术后,这位国际资深骨科专家由衷地表示,在国际上胸椎手术开展得很少,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椎间盘中心在这方面走在了国际的前列,值得全世界的同行交流学习。

学无止境博采众长练医术

为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提升基层对椎间盘病的救治能力。2017年4月,由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牵头,组建了国内首个跨省级椎间盘病专科联盟,与基层医院强强联合、无缝对接,让基层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来自省级医院的诊疗。

截至目前,已有7个省份48家成员单位相继加入椎间盘病专科联盟队伍。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袁启东介绍说,要拓宽工作平台,推广椎间盘病诊疗适宜特色技术、让更多的医疗单位掌握椎间孔镜,服务当地患者。定期下派医院专家坐诊、查房、讲学、手术指导、会诊指导、远程会诊等,并免费接受联盟医院上派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助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据悉,自建立椎间盘病专科联盟以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定期委派专家前往联盟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帮扶300余台、坐诊查房近500次、举行公益义诊数十次,得到广大患者及联盟成员单位的认可。当前,在椎间盘中心的技术帮扶下,已有数十家联盟单位可以独立开展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

医海无涯,学无止境。周红刚深知,想要出类拔萃,必须博采众长、勇于超越。

技术的不断进取是周红刚主任带团队发展的源动力。他经常派人出去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到上海、北京甚至国外等医学尖端的地方去交流学习。周红刚认为,只有经常接受新知识,才能为技术发展把握方向。

2017年4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内镜专家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暨东北亚国际脊柱微创高峰论坛上,椎间盘中心的李星晨医师和马海军医师就开展的两例椎间孔镜下治疗胸椎管狭窄手术,与国内知名微创脊柱外科专家进行了分享,令在场专家震惊。

2018年6月,东盟微创脊柱外科和技术(ASEAN-MISST)第四届年会,马海军医师和李星晨医师在大会上分享了颈椎,胸椎,镜下融合的微创理念和经验,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微创技术已走向国际舞台。

100期是一个里程碑,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征途中,标志着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在脊柱微创事业的推广上经历了量的积累,开始了质的飞跃。100不仅代表着“圆满”,更是寓意着新的开始和新的起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