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刀治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技術實現1.0到4.0飛躍

2018年10月8日早上8時,在位於鄭州鄭東新區的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東院區,來自河北、山西、山東、遼寧、陝西、安徽、河南等省內外的骨科醫生準時來到該院椎間盤中心。

“十一”黃金週假期剛結束,河南省直三院就迎來了全國近20家醫院同行前來參加第100期椎間孔鏡微創進修班。

九年砥礪前行,九年春華秋實!從2010年舉辦第一期到2018年10月的第100期,9年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孔鏡進修班共接收數百家醫院2000餘名醫生,除西藏、香港、澳門外,其他30多個省市全覆蓋。

不開刀治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技術實現1.0到4.0飛躍

不開刀治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技術實現1.0到4.0飛躍

志存高遠開辦孔鏡進修班

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脊柱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並以頸椎病、腰椎病發病率最高,發病年齡也呈年輕化趨勢。

過去,脊柱疾病的治療往往需要全麻下傳統開放融合固定手術,這類手術通常創傷大、出血多、費用高、恢復時間長,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願意接受或者身體不能耐受,不少人因此失去康復的機會。

如何減少患者痛苦、最大限度地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已成為脊柱專家研究的重要方向。

2010年,時任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疼痛科(椎間盤中心的前身)主任周紅剛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術”。

“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術”將椎間盤突出症的微創治療推向了全新的高度,局麻下可以徹底摘除突出椎間盤,患者術後即可下床行走,當天複查CT或磁共振便可對照治療前後效果,徹底顛覆了脊柱外科傳統手術的治療。

讓更多患者既能治好病又少受診療痛苦,是周紅剛最大的心願。而好的技術大家一塊兒分享,才能使更多患者受益。

2010年,周紅剛主持召開了第一期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孔鏡進修班,來自全國各地的約20名脊柱微創醫生參加了學習班。

從此,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孔鏡進修班一發不可收拾,每月一期,每期20名醫生……直到這次第100期,參加進修培訓的全國各地脊柱相關專業(骨科、疼痛科)醫生達2000餘名。

“學習期間,在周紅剛主任的帶領下,參與查房、椎間孔鏡微創治療和理論學習,我們來自全國多個省份的20多位醫師,在多位老師手把手的指導和帶教下,掌握了脊柱內鏡的基本操作技巧、適應證的鑑別診斷,風險防範等。”河南省寶豐縣人民醫院疼痛科王延宏主任告訴記者,經過一個月的進修,他不僅僅收穫實用技術,收穫了友誼,還如願以償加入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發起的椎間盤病專科聯盟。

“只因得到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老師們的悉心教導,才使我在短時間內學會了椎間孔鏡技術。”湖南張家界市人民醫院骨科醫生劉超傑說,在外科手術和微創之間很多患者都傾向於微創,目前脊柱微創技術開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開展的例數多,技術也先進,來這裡學習不但觀摩學習的機會多,也能學到新技術。

2016年4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還啟動了為期近兩年的省內椎間孔鏡實用技術培訓項目。到2018年年初,完成了對18個省轄市110個縣市區1600餘名脊柱微創同仁的普及培訓。

“理論講授+手術直播觀摩”的培訓讓省內眾多基層骨科醫生甘之若飴、回味無窮。

現在,好消息來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2018年新一輪省內培訓又啟動,這次將是“理論講授+手術直播觀摩+模擬訓練+屍體操作”,“升級版”高品質的培訓將使每位學員都能達到掌握椎間孔鏡操作規範和流程。

技術領航實現1.0到4.0的飛躍

前段時間,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接診了一位被國內多家醫院拒絕治療的胸椎、腰椎多節段突出、椎管狹窄導致雙下肢癱瘓的山東患者。

椎間盤中心專家們分次為該患者進行了導航下胸3/4、胸6/7、胸11/12、腰5/骶1局麻內窺鏡下微創治療。

治療結束,患者感覺胸腹部麻木症狀基本消失,雙下肢肌力也有所改善,雙下肢疼痛、麻木明顯減輕了許多,並且已經能下地行走。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從1998年成立到現在,從最初的膠原酶技術到後來的臭氧氧化術、射頻消融術等再到目前的椎間孔鏡技術,始終都在微創這條道路上探索創新發展。

尤其是在近年來脊柱內鏡迅速發展的時代,椎間盤中心在國內外率先實現從單純腰椎椎間盤摘除術的1.0技術到椎管狹窄骨性減壓的2.0技術,內鏡技術頸胸腰椎全脊柱覆蓋的3.0技術,再到腰椎退變鏡下融合的4.0技術成功開展,形成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孔鏡技術操作規範和標準。

最新的查新報告顯示,椎間盤中心脊柱內鏡下治療胸椎管狹窄症、Delta寬通道系統後路治療頸椎管狹窄症、極外側椎間融合術聯合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症(腰椎間盤突出症)伴腰椎不穩三項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椎間盤中心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不斷向新技術邁進,佔據了目前脊柱內鏡的制高點。在以後更是邁向脊柱微創全面智能化的5.0時代。

近年的發展,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已完成椎間孔鏡1萬餘例,被來自國內30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病友親切地譽為“金牌椎間盤病診療中心”。

實現技術1.0到4.0的飛躍,被業界稱為成長最快的“黑馬”和“奇兵”,也讓越來越多的醫院的領導層和骨科專家紛紛帶隊前去參觀交流學習。

慕名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在椎間孔鏡微創的巨大成績,今年9月,湖南航天醫院尹春生院長一行特意來參觀交流學習。

椎間盤中心還吸引了臺灣同胞前來交流。2016年,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臺灣總院脊柱外科張建鈞主任來到鄭州,對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的椎間孔鏡技術誇讚有加。

2017年,印度著名骨科專家竇撻·吉瑞旭(GirishDatar)教授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得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實施椎間孔鏡手術上萬例,並且開展了椎間孔鏡下治療胸椎管狹窄症,很是震驚,決定來中國一探究竟。

當年9月,竇撻·吉瑞旭教授如願以償來到中國,來到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

在現場觀摩了椎間盤中心的技術後,這位國際資深骨科專家由衷地表示,在國際上胸椎手術開展得很少,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在這方面走在了國際的前列,值得全世界的同行交流學習。

學無止境博採眾長練醫術

為落實分級診療政策,提升基層對椎間盤病的救治能力。2017年4月,由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牽頭,組建了國內首個跨省級椎間盤病專科聯盟,與基層醫院強強聯合、無縫對接,讓基層群眾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來自省級醫院的診療。

截至目前,已有7個省份48家成員單位相繼加入椎間盤病專科聯盟隊伍。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袁啟東介紹說,要拓寬工作平臺,推廣椎間盤病診療適宜特色技術、讓更多的醫療單位掌握椎間孔鏡,服務當地患者。定期下派醫院專家坐診、查房、講學、手術指導、會診指導、遠程會診等,並免費接受聯盟醫院上派醫務人員進修學習,助力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據悉,自建立椎間盤病專科聯盟以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定期委派專家前往聯盟單位進行技術指導幫扶300餘臺、坐診查房近500次、舉行公益義診數十次,得到廣大患者及聯盟成員單位的認可。當前,在椎間盤中心的技術幫扶下,已有數十家聯盟單位可以獨立開展椎間孔鏡技術治療單純腰椎間盤突出。

醫海無涯,學無止境。周紅剛深知,想要出類拔萃,必須博採眾長、勇於超越。

技術的不斷進取是周紅剛主任帶團隊發展的源動力。他經常派人出去參加學術會議、培訓班,到上海、北京甚至國外等醫學尖端的地方去交流學習。周紅剛認為,只有經常接受新知識,才能為技術發展把握方向。

2017年4月,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脊柱內鏡專家委員會第二次工作會議暨東北亞國際脊柱微創高峰論壇上,椎間盤中心的李星晨醫師和馬海軍醫師就開展的兩例椎間孔鏡下治療胸椎管狹窄手術,與國內知名微創脊柱外科專家進行了分享,令在場專家震驚。

2018年6月,東盟微創脊柱外科和技術(ASEAN-MISST)第四屆年會,馬海軍醫師和李星晨醫師在大會上分享了頸椎,胸椎,鏡下融合的微創理念和經驗,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脊柱微創技術已走向國際舞臺。

100期是一個里程碑,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征途中,標誌著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在脊柱微創事業的推廣上經歷了量的積累,開始了質的飛躍。100不僅代表著“圓滿”,更是寓意著新的開始和新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