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中國城》文化代代傳 武術民歌齊輝映

《魅力中國城》文化代代傳 武術民歌齊輝映

它們是分列隴山兩側的西北重鎮,一個坐擁“道源聖地”崆峒山,一個乃是“陝北民歌”成長搖籃。它們一“武”一“文”,各自擁有不同的傳統文化傳承使命。在上週日播出的《魅力中國城》中,甘肅平涼與陝西榆林這兩座“鄰里之城”便攜手而來,在面向全國觀眾展現了各自城市獨特文化符號的同時,也為中國傳統文化之傳承助力打Call。

立德修身、道法自然

平涼崆峒武術傳承道家文化精神

《魅力中國城》文化代代傳 武術民歌齊輝映

眾所周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道學思想的核心,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道教”是中華民族本土宗教,若你問該往何處去尋“道”之源?答案非“崆峒”莫屬。——上週日晚,甘肅省平涼市委書記郭承錄登上《魅力中國城》,向全國觀眾展現了一張國寶級文物《洞天問道圖》,畫中蒼松挺進,峰巒疊嶂,宛如仙境,所畫便是平涼崆峒山,亦是4700多年前,軒轅黃帝曾“問道廣成子”的道學思想發源地。

《魅力中國城》文化代代傳 武術民歌齊輝映

(平涼主政者登臺)

而今千年歲月鉛華洗盡,“道文化”早已深入平涼悠久的歷史文化,也融入了每一個平涼人的骨血。其中,“崆峒武術”講求培元養氣、立德修身,是“道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此番登上《魅力中國城》,平涼戰隊將“崆峒武術”與藝術相結合,向全國觀眾呈現出了一段恢弘大氣,宛如武俠大片般的表演,令人震撼不已。

《魅力中國城》文化代代傳 武術民歌齊輝映

(崆峒武術表演·一)

《魅力中國城》文化代代傳 武術民歌齊輝映

(崆峒武術表演·二)

表演結束後,平涼戰隊成員之一、主持人水均益向我們道出了這張“城市名片”其中的奧妙:“崆峒武術不僅是中國發源最早的武術,更有‘治人而不傷人’的特點。”話鋒一轉,水均益繼續講到,“最令人嘖嘖稱奇的當屬崆峒武術所用兵器,大多小巧玲瓏,攜帶方便。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判官筆、鐵耙、煙鍋等,說不定都‘暗藏玄機’,著實令人出其不意。”

為了讓觀眾更為直觀地感受“崆峒武術”的剛柔並濟,水均益還邀請幾位評審上臺,現場向崆峒派武術第12代掌派人陳虎“討教”起來。其中,最愛“熱鬧”的寇乃馨被水均益手中的兩把看似沉重“狼牙棒”吸引住了目光,上臺比劃了一番後,忍不住驚訝地表示“沒想到它竟這麼輕?!”而從小習武的國家一級演員馬少驊老師,頭一次使用狼牙棒便舞得有模有樣,手眼身法頗有氣勢,讓郭書記也忍不住稱讚其“崆峒武術傳承人。”

《魅力中國城》文化代代傳 武術民歌齊輝映

(寇乃馨上場體驗崆峒神兵“狼牙棒”)

借《魅力中國城》這個央視所搭載的高端文旅資源展現、交流的平臺,郭書記也動情地表示,“除了‘道文化’外,平涼還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民間民俗文化等,它們也將成為平涼人民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載體,我們在推動城市旅遊發展過程中,也有責任使它們熠熠發光。”

陝北民歌尋根榆林

“信天游”唱響黃土高原文化符號

《魅力中國城》文化代代傳 武術民歌齊輝映

陝北處處好風光,人傑地靈高風尚;千里萬里來尋根,民歌神韻在榆林。同樣是“西北重鎮”,另一座競演城市——榆林,卻有著大不相同的文化符號,它不僅歷史悠久,素有“小北京”之稱,更是神奇、淳樸陝北民歌的成長“搖籃”。

《魅力中國城》文化代代傳 武術民歌齊輝映

(榆林主政者登臺)

登上《魅力中國城》,榆林市長李春臨向我們透露:榆林歷史文化符號眾多,在選擇“城市名片”時自己曾一度陷入了焦慮,之所以最後決定選擇了“信天游”,是因為它稱得上陝北人民最親近的伴侶,能夠唱出當今的一百年的盛世輝煌,在整個陝北歷史文化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咱們許多知名歌曲,如:《黃河船伕曲》、《三十里鋪》、《翻身道情》,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春天序曲》,都是榆林“信天游”改編的。”李市長倍感自豪地說。

《魅力中國城》文化代代傳 武術民歌齊輝映

(榆林“城市名片”展演·一)

《魅力中國城》文化代代傳 武術民歌齊輝映

(榆林“城市名片”展演·二)

陝北民歌是黃土高原的文化符號,是這片雄渾蒼茫、千溝萬壑的黃土地饋贈於當地勞動人民的精神信仰和心靈寄託。節目現場,陝北民歌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向榮向我們講起了“信天游”的來源。“陝北民歌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信天游”作為陝北民歌中的一種,恰如其名,象徵著老百姓在唱歌時隨意、自由、輕鬆狀態,可以說,百分之八九十的信天游都是由‘上句下句’調子所組成的情歌。”王向榮解釋道。節目中,王向榮還借《魅力中國城》舞臺“開嗓”,用一首即興創作的民歌表達登上《魅力中國城》,參加“雙城競演”這一美妙時刻,讓評審之一的寇乃馨直呼“太厲害!”。

《魅力中國城》文化代代傳 武術民歌齊輝映

(榆林主政者及戰隊嘉賓上臺講述“陝北民歌”)

榆林是陝北民歌的故鄉,發揚陝北民歌文化也就成了榆林人自覺履行的責任和使命。“我們榆林將1427首陝北民歌編寫進了相關書籍,今年5月,全國首個陝北民歌博物院也在榆林建成迎客,歡迎大家前來感受陝北民歌的魅力!”李市長說。而這,也令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喬建中感慨萬千:“從1938年起,我們一直想給陝北民歌安一個家,如今,這塊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喬建中現場感言,“據說還有從哈薩克斯坦不遠千里來博物館看展的代表團,這真讓人感到欣慰。八十年來,陝北民歌終於有了自己的家!”

文化是信仰,文化是力量。幅員遼闊的泱泱中華擁有著五千年燦爛悠久的文化歷史,甘肅平涼有“治人而不傷人”的崆峒武術,傳承了道家“立德修身、培元養氣”的精神;陝西榆林被稱為黃土高原上“陝北民歌”的搖籃,信天游唱出了陝北勞動人民的精神信仰和心靈寄託。

它們帶著不同的傳統文化傳承使命而來,攜手登上《魅力中國城》這個文化交流大平臺,面向全國觀眾展現各自獨特的城市文化符號,並在彼此的互動中碰撞出文旅產業合流的新火花。鄰里雙城,文史不同;相同的是“城中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那一分敬畏和熱愛。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每週日19:00,央視財經頻道《魅力中國城》,一起感受中國城市的獨特魅力,見證時光洪流下,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之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