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還不瞭解這些,怎能算學會了抱拳禮?

學員還不瞭解這些,怎能算學會了抱拳禮?

抱拳禮,與其類似的禮節稱“拱”、“揖禮”,漢族傳統禮儀(多見於習武之人)中一種相見禮,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是漢族特有的傳統禮儀。

早在古代,練武之人切磋時抱拳禮有兩種。一個是右掌左拳,一個是左掌右拳。一般人常用右手,所以主要看右手;又因為拳比掌打人狠,右拳比左掌打人厲害,因此右掌左拳的話含有決生死之意,但是右拳左掌只是切磋而已。

如今抱拳禮已經演化成武術人之間的純禮儀,也多以右手握拳、左手成掌的形式出現。

行禮方法

並步站立,左手四指併攏伸直成掌,拇指屈攏;

右手成拳,左掌心貼右拳面,屈臂,左指尖與下巴平齊;

肘尖略下垂,拳掌與胸相距20--30釐米。

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面容舉止自然大方。學員還不瞭解這些,怎能算學會了抱拳禮?


具體涵義

釋義一:

左掌表示德、智、體、美齊備,象徵高尚情操;

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驕傲,不以“老大”自居;

右拳表示勇猛習武;

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亂”,“止戈為武”,以約束暴力的意思。

釋義二:

左掌右拳,兩臂圍成一圈,表示五湖四海(左手掌五個手指指五湖,擊左掌的右手四個手指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謙虛團結,以武會友。

釋義三: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學,虛心、渴望求知,恭候師友、前輩指教。

優點

抱拳禮需立正抬頭挺胸,精氣神滿分,提升個人氣質;

抱拳禮是傳統武術的一部分,表明行禮者的身份;

抱拳禮無需過多互動,避免尷尬。

傳統抱拳禮還有一個重要分支——拱手禮,要與武術人之間的抱拳禮區分開。

拱手禮在我國是一種民間傳統的會面禮,現在在拜年、賀壽等場合還會用到。其姿勢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直,兩臂前伸,雙手在胸前高舉抱拳,拱手齊眉,上下略擺動幾下。

動作與武術抱拳禮類似,卻更加放鬆,也不像過去一樣,嚴格區分左拳右掌還是右拳左掌,但有說法是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相反,這樣更為吉利。

每天上課都要行抱拳禮,原來裡面有這麼多文化內涵。

學員還不瞭解這些,怎能算學會了抱拳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