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 · 跡

行者跡

敢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

唐僧向長安城看了最後一眼,終是要別了,這一邊,山水幾程,經年幾度,為知道,為不知道,為扶正背後正扭曲的人心,為濯洗腳下正被汙濁侵襲的土地,僧袍被風吹起——

上路吧,上路吧,不問何時能歸,但求若西經難渡,便沒於徵途,骨骸埋於西土荒漠,存靈蹟於天,來世繼續為僧,不達,便不滅。

行者 · 跡

......

敢問路在何方,不過前面那座山。

遠遠地聽見有人好像在叫他師父,向聲音傳來的地方看去,是一座山,又像一隻手,那隻手...像是...能操縱一切。

一隻猴頭從山體露了出來。

他的面目猙獰,滿臉的汙泥,頭上長出草來,鐵丸鐵汁的碎屑在地上散落,毛髮雜亂暗淡,只剩一雙眼,彷彿亮著光,那光芒彷彿能穿過天地玄黃,看透宇宙洪荒。

他要的是自由。

他給了他自由。

五指山開始顫抖,西天靈山大雷音寺正冥想的如來倏地睜開了眼。蟄伏的六耳獼猴輕輕顫動了左耳。正講經的菩提祖師忽地撇下教眾走出了門。南海的觀世音拿出了佛祖賜予他度於取經人的三個箍兒若有所思。住在五指山不遠的一處人家的老人拄著杖蹣跚走出了門外,望向五指山的方向——金箍棒在沉寂了五百年後重新化身萬丈,直衝九天鬥牛。

五指山,百年五數,化作煙塵一瞬。

煙塵散去。

“師父,我出來也。”

“徒弟啊,你姓甚麼?”

“我姓孫。”

說這話時,猴王不經意掃了一眼天空。

西賀牛洲的天空,湛藍澄澈,晴空萬里,雁陣掠過。猴王搖了一搖身子,從耳朵捻出變成繡花針大小的金箍棒,正把玩間突然猛地看向天空,射出的眸光讓天地為一震——

行者 · 跡

......

數年前,五指山下。

“你這廝罪業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為不美。”菩薩道。

“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大聖道。

遵從如來法旨隱在半雲半霧中的觀世音臉上看不清悲喜,壓在五指山下的大聖低著頭不知在盤算著什麼。

菩薩先開口了。

“聖經”雲“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你既有此心,帶我到東土大唐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菩薩對大聖道。

.......

行者 · 跡

數年後,五指山前。

“我與你起個小名,卻好叫喚。”三藏道。

“不勞師父盛意,我原有個法名,叫做孫悟空。”猴王道。

“也正合我們的宗派。你這個模樣,就像那小頭陀一般,我再與你起個諢名,稱為行者。好麼?”三藏道。

“好!好!好!”行者道。

原本錚鳴的金箍棒上纏繞的戰意倏然褪去,忽然的平靜的像安然寂滅了五百年的五指山,又像是隻剩一片焦土的傲來國花果山洞天福地。

天空鉛色厚重的雲慢慢暈開,戰馬和戰神的輪廓漸漸模糊,滾滾悶雷漸漸隱而不現,龍吟聲也隨著雷聲消失緩緩悠遠,繼而彌散,直至消失。

天晴下來。

......

“你就是孫行者?”

“者行孫,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

“你是孫行者請來的救兵嗎?”

“......”

行者將如意金箍棒化作繡花針重新藏入耳中,請三藏上馬,揹著行李,赤條條,拐步而行去。

行者 · 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