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多記一個名字

文化人格,光耀千秋。

安史之亂突然爆發時,唐王朝毫無準備,危機轟然降臨的時候,猝不及防的大地只能等待著首先挺立起來的人格支柱。這第一個人格支柱,就是顏真卿,居然是一個書法家。

唐朝的三分之一軍隊都掌握在叛亂者安祿山手裡,顏真卿和哥哥顏杲卿都是安祿山管轄下的太守。顏真卿首先起兵,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集中了二十萬軍隊。

顏真卿領導的軍隊很快和安祿山的部隊交鋒了,身在山東德州的顏真卿要與身在河北正定的哥哥互通信息,誰是聯絡人呢?就是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通過顏季明的聯絡,顏杲卿也舉旗平叛。

安祿山攻下了顏杲卿所在的城市常山,逮捕了顏杲卿,用最殘酷的刑罰對付這位了不起的英雄。隨後,顏家三十幾口人全部被殺害,顏季明被砍頭。

在全家幾乎喋血的情況下,顏真卿仍然堅持領導隊伍攻打叛軍。這個仗很難打,因為臨時召集起來的人,缺少戰鬥力。而且當時唐王朝的戰略有誤,所以只能邊打邊走,慢慢向當時正在陝西扶風的唐肅宗靠攏。最後,終於會合了。

對於顏家的巨大犧牲,皇帝當然有高度評價,但朝廷總是打敗仗,也顧不上去紀念這個家族了。

兩年後,顏真卿自己用文章來祭祀犧牲的家人,其中最震撼的,是那份祭祀侄子顏季明的《祭侄稿》。後來成了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法帖,又稱為《祭侄帖》。世界上很少有這麼一個藝術作品,即使不瞭解它產生的背景,一上眼就被它淋漓的墨跡、痛苦的線條、倔犟的筆觸所感動。

安史之亂以後,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這對唐王朝來說,構成了大患。其中,河南許昌的李希烈,他聯合了另一支部隊,準備跟唐王朝唱對臺戲。皇帝覺得沒有實力去打李希烈,能夠做的只是勸誡和安撫。這個重任交給誰呢?皇帝想到了七十四歲的顏真卿,其理由非常充分:第一,你李希烈過去打安祿山立過功,但第一號功臣應該是顏真卿,他完全有資格居高臨下地教育你;第二,顏真卿的年齡那麼大,又是文化名人,你能把他怎麼樣?

皇帝這一著棋,遭到有良知的官員們的一致反對。因為第一,李希烈造反的態度很明確,用不著再去勸誡;第二,從長安到許昌路途遙遠,老人家顏真卿的身體折騰不起;第三,早就失去了高貴的朝廷,好不容易擁有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大師,讓他親自出馬去執行這麼一個凶多吉少的使命,危及國魂。然而,顏真卿自己認為,這是他義不容辭的職責,毅然決定前往。

李希烈用盡了流氓手段,他下令把顏真卿推到烈火前,顏真卿面不改色;好幾次又把他推到土坑前要活埋,顏真卿毫不屈服。於是,李希烈把他關在一個廟裡。

在虎狼窩裡,顏真卿生活了近兩年,他不斷勸誡李希烈,阻止其謀反。後來,朝廷殺了李希烈的弟弟,李為了報復,縊死了顏真卿。遇難的那一年,顏真卿已經是七十六歲高齡。他用生命捍衛了大唐文化的最後一絲尊嚴,也為中國文人在政治災難當中的文化人格做出了最高表率。

顏真卿的事蹟告訴我們,即使在最好的時代,也潛伏著嚴重的危機。當危機爆發的時候,大家都會企盼國家的力量。但是,那時國家的力量已經自顧不暇,因此,最終賴仗的,是深明中華文明興衰之道的文化人格。

文化人格看上去只是一支殘破的毛筆,一具老邁的身軀,確是中國人的延續命脈。相信中國社會今後還會遇到我們今天想象不到的磨難,因此必須把文化提升到人格層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